-
1 # 怒濤雪
-
2 # 窗邊的木木
文字本身的意境美。
我喜歡的美文,散文居多吧。比如最近讀張曉風的《綠色的書簡》,“荷香陣陣,水鳥悠遊”,非常有畫面感。這類有詩情的句子,已經在網際網路盛行的今天,很少讀到了。
文字的音樂感和韻律感。比如作者給自己的孩子創作的一首小詩,白話,題為《尋人啟事》,簡單又飽含深情。
欣賞生活本質的人生態度,寬容醇厚的本質之美。比如作者為了把秋天帶回家,去買了帶很多葉子的橘子,然後回家看見公公也買了橘子,不帶一片葉子(他覺得這樣更划算),作者悄就悄把自己的橘子藏到書房。覺得自己和公公做的都對。既有對自己愛美的成全,也能欣賞別人節儉的苦衷。
-
3 # 六零後的退休生活
問題提得好,我的回答能否讓您滿意,實在沒有太大的把握,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首先我想搞清楚什麼是"美文"?查詢《現代漢語詞典》無果,又檢視《辭海》,真是奇了怪,居然都沒有"美文"的定義,難道讓我信口雌黃嗎?不行,我手機百度一下,終於搜尋到美文的相關資訊。
美文:周作人最早從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於1921年發表《美文》,提倡"記述的"、"藝術的"敘事抒情散文,"給新文學開闢出一塊新土地"。王統照、傅斯年、胡適等曾撰文起而應和,冰心、朱自清、郁達夫、俞平伯、徐志摩和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徹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美文作為一種獨立文體的地位遂得以在文學史上確立。
廣義的美文是指不帶實用目的專供直覺欣賞的作品,帶有實用目的之寫作,例如新聞、公文、論述等可統稱為雜文。美文重感性,長於抒情;雜文重知性,長於達意。不過兩者並非截然可分,因為雜文寫好了,可以當美文來欣賞,而美文也往往為實用目的而寫作。
隨著網路文化的發展,美文的概念已經不限定於某種文體,或某類內容。網路文化是一種開放、自由的文化,給美文的概念也賦予了更多的開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詩歌是美文,好小說是美文,好論文是美文,一條寫得好的手機簡訊,或一段能讓人會心而笑的笑話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講法,寫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在網路時代的發展中,網路時代的美文指的也就是寫的好的文章。
個人認為美文應該美在以下幾點之中!
1、美在意境;
2、美在書寫者的心懷;
3、美在遣詞造句的排列;
4、美在超凡脫俗與眾不同之處;
5、美在萬變不離其中的中心思想!
-
4 # 拾到轉運珠
一篇美文究竟美在什麼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從整體上來說,一篇美文的美包括兩個方面:思想美和形式美,並且二者要統一。
一,思想美美文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從美感這種角度出發,對一些文學作品的評價。 可以說,美文包括散文,詩歌,小說等多種文體的文章。因此,美文之美首先在於它的思想美,文章的思想美包括意境美、立意美、情感美等諸多方面,思想美是美文的靈魂,是正能量的。那些無病呻吟的,唉聲嘆氣的,自私的,發牢騷的,偏見的等負能量的思想都會使文章黯然失色。思想美了,才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二,形式美美文之美其次在於形式美。文章的形式美包括語言美、構思美、體裁美等諸多方面。文章的形式是文章思想的表現,形式美了能夠更好地表達思想。具體來說,語言要有個性,構思要精巧,體裁要恰當等。形勢美是美文的一個重要因素,能夠給人美的享受。 這就像一個顏值很高的人一樣,總是讓人眼前一亮。
三,思想美和形式美的關係一篇文章,無論是什麼體裁的,只有當思想美和形式美完美統一的時候,才是一片真正意義上的美文。二者之間,不管缺了誰,就是有瑕疵的美文。只有思想美,形式不美,是不行的;只有形式美,思想不美,也是不行的。思想美是第一位的,形式美是第二位的。不能因為形式美,而損了思想美。
總之,美文要美,思想美和形式美要兼而得之。
-
5 # 天天向上的頑童
美文之美,美在“真”,真事,真情,真景。返璞歸真,抒寫真性情。喜歡汪曾祺的文章,寫市井生活,寫陳年舊事,寫朋友小酌,寫美食佳餚,娓娓道來,不事雕琢,卻使萬千華麗詞章黯然失色,索然無味。。
美文之美,美在“善”,以善心引人向善,以善事引導善行。美文,不需濃妝豔抹,不需旁徵博引,不需化簡為繁,不需故作高深。
它是人類本心的自然流露,它是大自然本相的還原。“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天地之本心,也是美文之善的表現。
美文之美,美在“活”,它是心泉淙淙 ,它是清風習習,它是美酒醇醇 ,它是佳茗淡淡,不拘一格,七十二變。不需模式化培訓,不需繃緊神經,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寫作,自己愉悅,讀者輕鬆。
-
6 # 墨隱
美文之所以美,其實是美在文字的靈魂,其它的都是形式上的美。寫美文的人首先是有一顆乾淨的心,在喧囂浮躁的現實中,在利益和各種誘惑中能夠有自持力,知進退,懂取捨。
現在的很多文字已經脫離了文學的本意,迎合某些變性的喜好,脫軌於文學的初衷,變得非常的商業化,喪失了美文的靈魂。寫作者如果利益燻心,追名逐利,汙染了自我創作美文的良態心境,那麼,筆下就再也找不到美文的文眼,流於虛浮的形式。因此,美文創作者切忌一味的迎合,保持獨立清澈的風格,筆下文字才能夠又靈魂,有思想,才能夠寫出真正的美文!
-
7 # 順其自然859544707514
美在何處
美意流暢賦詩情,
在理重實簡易懂。
何妨順心意正論,
處世立身誠座標。
-
8 # 珥苳一個陳
何為美?就像一千個讀者就會出現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對它的定義都不盡相同吧。我認為,美文之所以美,是因為它的文字美,並且對於閱讀的人會產生同樣的共鳴。它能抒發感情,描寫自己所看到的美。
-
9 # 使用者春風化雨
美文美在何處?
美在選材。避開司空見慣的選材,見他人之所未見,想他人之所未想,寫他人之所未寫,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使人一見鍾情,勝人一籌。
美在角度。常常換個角度思考,從最佳角度選材,才能做到別有洞天。
美在佈局。文章佈局應有文勢的抑揚,情節的跌宕,結構的開合,錯落有致,煥然一新。
美在立意。講究立意的新穎。打破思維定勢,用突破常規的、對立的逆向思維的方法立意,能達到標新立異,新人耳目之效,寫出與眾不同、充滿個性的文章來。
美在切入。文字的切入,一般說來,要儘量避免一覽無餘,力求引人入勝。動筆之前,要貼緊題目,潛心思考,廣泛聯想,別樹一幟。
美在結構。文章要想出奇制勝,新人耳目,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材料組織形式,以新奇靈活的形式吸引讀者,從而使文章別具一格,大放異彩。
美在語言。新穎鮮活的素材,別具匠心的構思,深刻高遠的立意,都要以語言為載體。如果我們的語言淡如清風,平如流水,枯燥無味,蒼白無力,以上一切都會黯然失色。怎樣使文章語言亮麗起來,可注意運用以下一些方法:①褒貶互用②大小相借③移植嫁接④仿擬改編⑤虛實交錯⑥詞類活用⑦巧用修辭⑧整散結合⑨化用古語、成語⑩恰當運用群眾語言等。物以新為美,文以美為貴。
-
10 # 楊老師寫故事
真正的美文應該是立意鮮明,觀點符合人們呼喚的正能量,語言清新.細膩,文辭能說明一箇中心問題,文章結構緊湊,疏密適中,展現的文字形成的意念中的影象具有視覺上的衝力,嗅覺的上美味,聽覺的悅耳,感覺上的愉悅。
切忌不著邊際,東拉西扯,一味地堆砌辭藻,無病呻吟,說些夢魘般的語言。
美文就象一個氣質高雅的人,一言一行令人從靈魂深處讚歎不已。
回覆列表
說實話,我並不知道寫作的終極意義到底是為了證明什麼,就像文章之美一樣,他的美究竟來自於哪裡?很多的時候,有關寫作,我只能抱著一種看客的態度讓彼時的感慨化作一個迷離的夢境抑或是病中的呢喃。
在我的生命歷程中,美好的事物終究如同一場燦爛的煙火一般迴歸於幻滅。
但它們曾經是那麼美好過,少年紅樓,中年舟雨,老來僧廬,閒暇中看窗外燈火依次明暗。那些風花雪月的往事,光陰裡緩緩流淌的江河,長安月下的落花,黃鶴樓頭的玉笛,青蓮居士說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此等別樣的心境沉澱在時光深處,有如記憶的刻痕,在斑駁的光影裡漸行漸遠。
還有那風裡的哨音,長堤上輕拂的柳絲,夜深處黯淡的路燈,一雙幾欲忘懷卻無處不在的青春回眸。
歲月輕狂,能夠留下的,很可能只是我們彼此站在十字街頭的揮手,也許僅僅只有一葉留存於課本底部的書籤。
當朋友愈來愈少,熟人卻越來越多,當愛情不再成為年輕人心中的嚮往,當功利性,實用性的機會主義佔據了心靈空間的大半,此時的寫作又將會成為什麼?
我總是用大段大段似是而非的話語來敘述自我每時每刻的心路歷程,至於這顆心靈渴望與另一顆心靈間的交匯和碰撞,大抵只能可遇而不可求,其結局亦是令人徒生悲涼和歡喜的想象來。
還有從前、未來、抑或並不完滿的今天。感慨一番,做作一番,唏噓一番。無名的煩躁撲面而來,有種伸出拳頭痛擊某人的衝動,甚至想去擊碎這似乎無休無止的人間旅程和萬劫不復的天地虛空。可死生禍福在大多數時間點內並不能夠由我們這小小的三寸靈臺來掌控,更何況那地老天荒的亙古寂寞。死亡和活著一樣,從理論上來講,都是誰也不能逃離的人生大事,但千秋萬載的蠅營狗苟,億兆眾生的星河明滅,到最終好像只能化作漁樵夢裡的幾句閒話,說一說,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前些日子自網上淘來明成化刊本影印本楊升庵《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一冊,上有《點絳唇》一闋,讀罷頗有些感悟,遂錄於此,略明心跡。
暮鼓晨鐘。春花秋月何時了,七顛八倒,往事知多少。
昨日今朝,鏡裡容顏老。千年調,一場談笑,幾個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