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主要是過於考慮底層魚還是中上層魚了,魚鉤在水底的狀態是什麼樣,取決於魚層和水底結構,還要考慮到釣法和水流問題,綜合對比才能找一個最佳點,那麼:
首先要考慮為什麼離底?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
只有搞清楚了這兩點,才能去選擇讓魚鉤在水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不能不考慮任何前提就去決定是釣底還是釣離底,甚至很多時候不僅僅是離底,還需要兼顧一下行程,因此:
透過觀察是否有截口、浮漂出現的動作來判斷魚處在哪個水層,可以迅速調整垂釣的方向,沒有任何前提的話,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離底這個太籠統,離開水底5公分、10公分、20公分都叫離底,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釣離底,決定你做出這個決定的依據和因素務必要搞清楚,反正沒口了,試一試離底這種想法是不可靠的。
大多數底層魚,我們常規的物件魚多為鯽魚、鯉魚,剩下還有黃辣丁、鯰魚等偏肉食性魚種,這兩種釣離底效果一般,所以一般都是指鯽魚和鯉魚。考慮釣離底第一種現象是:雖然這兩個魚種是中下層魚種,但也不是時刻在水底的,尤其是一些水底有鋒利石頭,雜草的地方,這兩個魚種都會出現離開水底一定距離的情況。
第二種現象就是浮漂出現了異常動作,相對於底部的魚口外,浮漂出現了下降過程中的截口、或者明顯有目標魚蹭線的情況出現,這才是考慮釣離底的主要原因,第三種情況是就是鯽魚和小鯉魚有向上追食的天性,尤其是鯽魚是可以透過手法將水層拉起來,臺釣速釣的優勢也正在於此,這種是主動釣離底的想法,但這種方法要求有一定密度,密度小是很難操作的。最後一種情況就是黑坑的鯽魚和鯉魚,因為收到環境或者自身應激反射的原因,會出現離底現象,這種情況在黑坑是比較常見的。綜上所述,當明確了以上4點後,這才是做出釣離底的主要原因。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
採取釣離底或者躺底釣都是要進行選擇的,我們主要來說離底釣,當你知道了什麼情況下采用離底釣,那麼反之的情況就是適合躺底釣,就不用累述了。不管是因為上述的哪一種原因,個人認為離底釣是主動求變的一種體現,魚發出了明確訊號,你採取正確方法應對,自然漁獲就好了。這是我認為選擇魚鉤在水下什麼狀態最重要的因素。
同時,如果只是輕微離底釣的話,沒有必要可以去調整浮漂,無論是提燈釣還是提高逗魚頻率,都可以讓魚鉤在10幾公分的範圍內主動產生離底的情況,多用於魚輕微離底,搶食慾望強烈和增加攝食慾望的時候,魚有追活餌的天性,當魚鉤忽然從底部挑起來,重新產生下落的形態,會刺激魚追食,所以我更偏向逗魚來先期判斷一下魚口,如果確實是逗魚後發生的截口多,那麼再考慮直接釣離底。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
無論採取什麼釣法,是離底還是躺底,都是要考慮魚情的需求的,沒有哪一種情況是絕對正確的,只有最合適魚情的方法,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看釣什麼魚,釣鯽魚鯉魚躺底好,釣翹嘴白條或是鰱鱅離底更好,也和魚情有關,比方說天氣悶熱的話魚兒浮頭,就要離底釣!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主要是過於考慮底層魚還是中上層魚了,魚鉤在水底的狀態是什麼樣,取決於魚層和水底結構,還要考慮到釣法和水流問題,綜合對比才能找一個最佳點,那麼:
首先要考慮為什麼離底?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
只有搞清楚了這兩點,才能去選擇讓魚鉤在水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不能不考慮任何前提就去決定是釣底還是釣離底,甚至很多時候不僅僅是離底,還需要兼顧一下行程,因此:
透過觀察是否有截口、浮漂出現的動作來判斷魚處在哪個水層,可以迅速調整垂釣的方向,沒有任何前提的話,是無法做出準確判斷的。
離底這個太籠統,離開水底5公分、10公分、20公分都叫離底,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為什麼釣離底,決定你做出這個決定的依據和因素務必要搞清楚,反正沒口了,試一試離底這種想法是不可靠的。
首先要考慮為什麼離底?
大多數底層魚,我們常規的物件魚多為鯽魚、鯉魚,剩下還有黃辣丁、鯰魚等偏肉食性魚種,這兩種釣離底效果一般,所以一般都是指鯽魚和鯉魚。考慮釣離底第一種現象是:雖然這兩個魚種是中下層魚種,但也不是時刻在水底的,尤其是一些水底有鋒利石頭,雜草的地方,這兩個魚種都會出現離開水底一定距離的情況。
第二種現象就是浮漂出現了異常動作,相對於底部的魚口外,浮漂出現了下降過程中的截口、或者明顯有目標魚蹭線的情況出現,這才是考慮釣離底的主要原因,第三種情況是就是鯽魚和小鯉魚有向上追食的天性,尤其是鯽魚是可以透過手法將水層拉起來,臺釣速釣的優勢也正在於此,這種是主動釣離底的想法,但這種方法要求有一定密度,密度小是很難操作的。最後一種情況就是黑坑的鯽魚和鯉魚,因為收到環境或者自身應激反射的原因,會出現離底現象,這種情況在黑坑是比較常見的。綜上所述,當明確了以上4點後,這才是做出釣離底的主要原因。
魚鉤在水底的狀態取決於什麼因素
採取釣離底或者躺底釣都是要進行選擇的,我們主要來說離底釣,當你知道了什麼情況下采用離底釣,那麼反之的情況就是適合躺底釣,就不用累述了。不管是因為上述的哪一種原因,個人認為離底釣是主動求變的一種體現,魚發出了明確訊號,你採取正確方法應對,自然漁獲就好了。這是我認為選擇魚鉤在水下什麼狀態最重要的因素。
同時,如果只是輕微離底釣的話,沒有必要可以去調整浮漂,無論是提燈釣還是提高逗魚頻率,都可以讓魚鉤在10幾公分的範圍內主動產生離底的情況,多用於魚輕微離底,搶食慾望強烈和增加攝食慾望的時候,魚有追活餌的天性,當魚鉤忽然從底部挑起來,重新產生下落的形態,會刺激魚追食,所以我更偏向逗魚來先期判斷一下魚口,如果確實是逗魚後發生的截口多,那麼再考慮直接釣離底。
關於最後的總結歸納
無論採取什麼釣法,是離底還是躺底,都是要考慮魚情的需求的,沒有哪一種情況是絕對正確的,只有最合適魚情的方法,這才是最關鍵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