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即故事
-
2 # 唐代丹藥
拋開契丹建國之後的種種舉動,契丹的確有種堅韌,堅忍的民族個性在其中。
這和某個近代崛起的海外民族十分相像,或者換句話來說,某個海外民族一直在學習和深掘這個民族的內在優勢來填補它的弱勢。
所以,它的起點就是融合。
融合各個民族的優良而潛伏且學習主流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扶余等等
其中,突厥和鮮卑對其影響最大。
然而,介於契丹在後晉時期收取了幽雲十六州,中原農耕民族受其荼毒至深。因此契丹民族的民族習性被代代塗抹的不成樣子。
事實上,契丹的崛起是一系列的偶然以及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皇后聯手締造的。
在一系列偶然事件之中,莫過於盧龍節度使劉仁恭、劉守光父子對待契丹的態度和治下的百姓的殘忍做法,最為有名的是,收天下銅鐵,珍玩珠寶藏於大條山,以泥為錢行於市面。
迫使百姓四散逃離,原本還是以奴隸放牧為生的民族,融合了先進的各項技藝,從政治制度,軍事作戰及理論,文化知識,製造技術,農耕技術,就連喪葬也由契丹的火葬、天葬慢慢演化為土葬。
至此契丹開始建立漢族和其他民族居住的漢城,施行定居的穩定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效應是越來越多的漢族加入。
契丹的後勤保障得到了加強,人口的持續的增多,契丹開始向四處征戰,拓展生存空間。
由此,和中原的國家必有一戰。
而在926年之前,即阿保機病逝之前。
契丹的進攻步伐,始終被一個國家掣肘。這個國家就是渤海國。
而這個時間點,被定格於926正月至七月,關於渤海國滅亡的時期也是有爭論的,無法確定。七月阿保機病逝,渤海國改為東丹國,第一任國主為耶律倍,是阿保機長子,也就是說契丹基本完成了它的一個大的戰略目標。
可以全身心到進軍南方中原民族。
與此同時,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在這一時期崛起。
李存勖是一位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先後多次擊敗契丹的入侵。
契丹的這一段時期的入侵,非比尋常。
因為,契丹加入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
盧文進。
他的加入將中原的作戰技術也帶了過去,不僅僅如此,還將紡織瓷器種植等各項技術也捎帶了過去。他如此賣力的討好契丹,他反叛的基礎原因是李存勖的親兄弟李存矩被亂兵砍殺,亂兵擁盧文進為主帥叛入契丹。契丹正是看到盧文進無後路可退,對盧文進頗為看重,言聽計從。
契丹的實力在此時只能用極速膨脹來表達。
然而,幽州始終是契丹無法越過的坎,以至於阿保機在死前接待姚坤時,只有一個目的,逼迫姚坤寫下文書,承認幽州是屬於契丹的。
姚坤是拒不答應。
阿保機就帶著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之後,石敬瑭的出現讓這個夢想成為現實。
936年,石敬瑭接受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冊封,成為後世有名的“兒皇帝”。
947年,耶律德光進入開封,滅掉後晉(到此時契丹才建立大遼)。
直至960年,趙匡胤稱帝,幽雲始終在契丹之手,成為了契丹進退中原的強大堡壘,尤其以幽州為最。
契丹與北宋的關係,此時也處於一個相當微妙的關係。
一、由於契丹內部發生了長子系與次子系之間的爭奪戰,契丹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契丹內部。
二、北宋趙匡胤採用王樸的“先易後難”的策略,開始掃除各個割據勢力。
三、各個藩鎮相繼和契丹、北宋建立外交關係。既為了阻止北宋的繼續南下,也為了尋找合適的契機,攪亂局勢。
這僅是一些大體上的描述。
趙匡胤的初衷和目標並不是為了滅一國或幾國。而是相繼在李筠叛亂和北漢的入侵當中,將藩鎮割據,擁兵自重漸漸挪到了首要的位置。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老問題,五代中的兵精將廣的藩鎮勢力以及藩鎮倚仗的牙兵牙將又多驕橫不法,危害一方,使得朝廷的威望一再受挫,相比較對峙的契丹,擁兵自重的節度使才是心腹大患。
這在後周世宗攻伐南唐時已經表現的十分明顯,而周世宗在第一次攻打南唐江北之地失敗後,撤軍。就著手大力整頓,抽調各軍之中的青壯年,遣散老弱殘兵。
趙匡胤在北宋初年未採取直接進攻契丹的做法,就是一直將威脅皇權的藩鎮及高階將領當做最大的威脅,契丹次之。
而此時契丹內部發生的政治爭鬥還在延續,“睡王”的在位及他的不進取,成為北宋調整內部的契機。
所以,北宋初年契丹和北宋都在調整各自的“精神狀態”。
處於一個相對平和的蛻變期。
偶爾爆發的戰爭,只是檢驗和測試對方“精神狀態”是否達到了威脅自己的存在。
回覆列表
契丹人,古代遊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契丹人的風俗習慣與漢人不同。契丹人髡髮,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褲腳放靴筒內。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後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沒有姓的。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還有一部分發展成當今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一個叫做“本人”的群體。
6世紀前期,契丹族尚處在部落階段,唐初形成部落聯盟,曾臣服於漠北的突厥汗國。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聯盟背棄突厥,歸附唐朝。契丹與唐朝之間,既有朝貢、入仕和貿易,也有戰爭和擄掠。公元906年契丹聯盟可汗痕德堇可汗臨終前遺命推選阿保機為汗。後來耶律阿保機在907年舉行儀式登可汗位,915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916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契丹是一個進取開放的民族,透過與中原及西方的密切交往,創造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契丹人採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又仿漢制實行科舉,制訂成文法典。
北宋初年,遼支援北漢,成為宋北方邊境上的威脅。九七九年和九八六年,遼兩次大敗宋軍,在軍事上取得對宋的優勢。一零零四年,澶州和議規定,遼每年從宋取得大量銀絹,而宋真宗要稱遼的蕭太后為叔母,並跟遼聖宗以兄弟相稱。此後,宋在邊境上開闢了市場,用茶葉,絲織品、麻布、糯、瓷器、圖書、犀角、象牙、香料,換取遼的羊馬駱駝和皮毛,從而發展了漢族跟契丹族及其他民族之間的聯絡,也豐富了有關各族人民的經濟生活和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