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談笑觀察室
-
2 # 米南德王問道
歷史上,荷蘭和日本兩國在的這段親密關係期中,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同盟。雙方至始至終沒有形成同盟概念,只是為了各自的特殊需求而得以延續下去的長期聯絡。這種聯絡直接促成了日本近代開國前的蘭學。也算是為日本在明治維新階段的迅速對外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日本在17世紀將西班牙、葡萄牙和英華人,先後從日本市場驅逐出去,獨佔了西方世界在日本的貿易權。但這種貿易僅僅被限制在日本的長崎港。當地曾經是葡萄牙人的聚集地,甚至一度出現過類似澳門的租借地。但隨著日本國策的改變與荷蘭人一系列挑撥,這裡最終成為了荷蘭與清國船的唯一落腳點。
荷蘭人的海外殖民地事業,在18世紀開始後就遭到了重創。他們在非洲、南美、印度的市場體系已經被無情的壓制。尤其是僵而不死的葡萄牙人和來勢洶洶的英華人還經常聯手,針對荷蘭人的船隊和商人。這就迫使荷蘭人將勢力範圍限制在東印度群島-馬六甲之間的地方。他們自身體量不足,兵力有限的問題也日益暴露。日本對於荷蘭人的重要性就非常明顯了。
由於日本擁有東亞乃至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銀礦,可以讓荷蘭人在遠東就透過貿易補充到做生意所必須的硬通貨。這些白銀就是他們玩轉亞洲的重要資本。同時,日本雖然在今天人看來是一個小國,其實內部的面積一點都不迷你。各種物產都比較豐富,能提供所有類似明清帝國才會有的商品,諸如茶葉、生絲、瓷器等等。荷蘭人則透過販售南洋的香料和西方手工業產品,獲得資金並採購部分日本商品去轉銷東南亞。
作為商人特性失足的群體,荷蘭人對於傳教等活動沒有興趣。所以被日本默許,繼續留下來進行碩果僅存的貿易。荷蘭人在日本的地位,可比他們在孟加拉或廣州要好不少。很多廣州港的商品,會被財力更雄厚的英國買走。而在日本,沒有強敵競爭的荷蘭可以從容買賣。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已經透過16世紀的自然開放階段,瞭解到同外部世界保持聯絡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貿易和商業利益,也有統治者需要及時瞭解外部世界情況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他們也不希望日本社會受到世界變化的衝擊,影響原有的社會結構及自身地位。所以,在將比較麻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驅逐後,留下了荷蘭人。至於對英華人的驅逐,則是對荷蘭人要求的一種妥協。
雖然日本在德川幕府時代,並不可能透過這種淺嘗輒止的交流,獲得多少開明進步的思維方式。但荷蘭人的長期到來,還是為日本帶來了早期的西學熱潮。人們習慣將之稱呼為蘭學。
醉心於蘭學研究的日本人,主要是一些知識分子和開明士大夫。與大清國的同行們不一樣,日本的知識界對於西學的認識比較深刻之餘,態度也客觀實際。他們翻譯了大量荷蘭人傳入的醫學書籍、科學原理,並嘗試製作西方科學研究用的試驗品。而類似的行為在清朝,只有個別皇帝會有興趣研究下。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人透過蘭學,早早的接觸了很多近代西方的科技發明。比如非常重要的蒸汽船和熱氣球技術,都在19世紀初就已經傳到了日本。儘管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允許日本士大夫們親自動手,但他們已經至少在概念上了解到此類發明的存在。更有荷蘭人專門跑去日本,向當地知識界展示了發展不久的熱氣球技術。
當然,由於日本的幕府從根本上不主張內外對接開放,所以蘭學的影響力就一直被限定在特定人群裡。但這些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最終在明治維新前後成為了早期日本西化運動的智庫。
今天的很多人也並不清楚,日本近代最早的蒸汽海軍艦隊和現代陸軍,都不是明治維新時代開始的。在鴉片戰爭的訊息傳到日本,尤其是發生黑船事件後,幕府就已經嘗試同荷蘭王國政府建立長期交流渠道。幕府軍隊也從學習荷蘭入手,編練了最早的現代化陸軍和海軍。這些基礎性建設,在明治政府掌權後,成為繼續向英法德三國學習的基石。
所以,儘管荷蘭與日本並沒有什麼長期同盟關係。但雙方的交流還是在滿足各自所需的基礎上,啟迪了日本知識界。這也是東亞的三個國家嘗試的現代化運動中,唯有日本表現異常迅猛的原因。人家其實已經低調的觀察了很多年,學到了一些皮毛。就算是決心下的有點晚,也很容易調整心態,並以最快速度做到熟練上手。
回覆列表
荷蘭和日本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它們真的是幾百年的盟友嗎?我來給說說我的看法。
(荷蘭風車)
荷蘭這個國家現在在國際上沒什麼大的動靜,不過人們提起荷蘭就會想到荷蘭的風車,荷蘭的風車確實挺出名的,不過大家是否知道,以前荷蘭還有一個稱號?那就是“海上馬車伕”,顧名思義就是經常在海上跑運輸的,當時荷蘭人幾乎全世界跑,跟世界各國都進行貿易來往。不過呢在十九世紀以前,日本也是奉行閉關鎖國政策,開始除了和清朝進行貿易來往之外不跟其他國家來往,後面荷蘭又加入了與日本的貿易中來,也就是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只和清朝和荷蘭進行貿易來往,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使得荷蘭能夠一直保持個日本的貿易來往呢?
(島原之亂)
17世紀以前,日本還是向西方國家開放門戶的,但是時間久了,西方的宗教就廣泛的傳入日本國內,尤其是天主教,1634年,日本島原,天草地區發生大規模天災,到了1637年島原和天草地區的民眾起來反抗江戶幕府,當時由於日本江戶離島原非常遠,無法迅速支援,加上在很多次鎮壓起義軍的時候都失敗了,而且是越鎮壓起義軍越猛,江戶幕府拿起義軍沒辦法。過了不久德川幕府上臺,實行封鎖起義軍政策,企圖讓起義軍彈盡糧絕而潰敗,可是開始效果並不明顯,這時候荷蘭找到德川幕府,說荷蘭可以幫助日本鎮壓這次起義,於是德川幕府請荷蘭船隊炮轟島原,起義軍在沒有糧草以及被強火力打壓下失敗了。島原之亂結束了,德川幕府開始清查原因,瞭解到起義軍大多數都是天主教人士,於是德川家族意識到天主教的威脅,便開始驅逐西方貿易商,荷蘭人見勢不妙,向日本德川幕府保證不傳播天主教,並且在日本需要幫助的時候隨時提供幫助,德川幕府也感激荷蘭之前幫忙鎮壓起義軍,於是保留了荷蘭的通商權力,荷蘭也是17世紀到19世紀之間,在日本唯一合法通商的西方國家。
(荷蘭坡)
於是奠定了荷蘭和日本的盟友關係。到現在日本國內還有許多和荷蘭有關的文化或者建築。比如長崎縣西彼鎮有一個荷蘭村,這是按照中世紀荷蘭風格設計和興建的,其設施的年容納量為100萬人。總佔地面積22233平方米,建築面積5871平方米。該村的建立,一方面是為進一步加強日荷兩國的文化交流,同時也是為國民提供參觀、遊覽、購物、消閒的場所;再比如日本有個著名的荷蘭坡,日本第一間女子學院活水學院下的一段坡道,位於充滿異國情調的東山手。從江戶時代到明治時代之間,曾有很多洋人穿行於這條坡道上。由於日本曾長期與荷蘭有貿易往來,因此當時的長崎人便將所有西方外華人都稱為“荷蘭先生”。外華人做禮拜時都要經過此地,因此石坡道被被稱為“荷蘭坡”,寓含著“荷蘭人往來的石坡道”的意思,可見日本人對荷蘭的感情了。在十九世紀以前,日本流行著一門學術叫“蘭學”,18~19世紀日本為了掌握西方科學技術,曾經努力學習荷蘭語文,當時他們把西方科學技術統稱為蘭學,不過後面日本被迫開放門戶以後,“蘭學”基本失去了地位。
(日本圍海造田)
二戰時期,由於荷蘭在南亞有不少殖民地,日本對這些殖民地進行侵略,自然就和荷蘭產生不少矛盾甚至衝突,這段時期日本和荷蘭的關係是非常緊張的。二戰結束後,日本作為戰敗國,國內自然不太富裕甚至可以說貧窮,後面開始進行工業,產業復興,又恢復了和荷蘭的貿易來往,到現在日本和荷蘭的關係也算親密的。目前日本國內的圍海造田技術,還有垃圾分類制度都是學習荷蘭的,可以說日本的崛起和制度建立和荷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