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到底什麼叫髒話?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根本不叫問題。髒話太好分辨了,不就是那幾句?《我們為什麼說髒話》這本書書提到,語言學家專門做過統計,發現目前世界上的髒話,普遍分成三類。宗教類、性行為類和排洩物類。具體咱們就不舉例子了。在少數有種族衝突歷史的國家,還有第四類髒話,叫種族歧視類。比如在美國,黑鬼這個詞,對黑人來說,就是髒話的頂點。

    這個分類乍一看好像沒毛病。但是,假如我們站在一個更大的視角,就會發現,它有點不對勁。比如,有些髒話,到了別的國家,就不是髒話。像排洩物,在日語裡,就沒有這個髒話。有一位日本插畫師,叫五味太郎。他還有句名言,叫人人都便便,在日本經常被引用。他還專門創造過一套叫微笑的便便的表情包,在當地也特別火。再比如,有些話,在歷史上是髒話,但在現代看來,就沒那麼刺耳。像我主灑血,這句話在150年前的歐洲,就是一句髒話。再比如,弄瞎你的眼,在莎士比亞的時代,這句話也髒得不得了。還有些話,在有的國家看來沒什麼,但換個地方,就是大忌。比如,據說在德國,管人叫蠢牛,會被罰款600歐元,叫昏豬的話,罰的更多,2500歐元。

    換句話說,簡單的把髒話定義成,宗教類、性行為類和排洩物類,它只是一種事後的歸類。放在現實中,它既不能作為髒話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那麼,到底什麼叫髒話?

    2011年,斯德哥爾摩大學,有一位專門研究髒話的語言學家,叫芒努斯·榮。他統計了全世界的數千份,針對髒話的調查樣本。並且給髒話下了個定義。這也是目前全世界普遍認可的一種定義。他說,髒話一定滿足四個特徵。

    第一,它一定包括禁忌詞。第二,它不指代或預示實際行動。第三,髒話大體遵循特定的句式。第四,髒話一定情感性很強,具有表現即時情緒的作用。

    而這本書的作者,在這四條的基礎上,給出了一個更簡潔的定義。她說,髒話,就是情緒激憤的情況下使用的,指代普遍禁忌的詞語。簡單說,髒話的本質,就是打破禁忌。

    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髒話,都滿足這個定義?你說過的任何一句髒話,幾乎都不可能付諸行動。很簡單,因為它是個禁忌。同時,一句話之所以被認為是髒話,一定是觸犯了某種禁忌。比如,在美國,黑鬼之所以是句髒話,是因為它觸犯了種族歧視的禁忌。再比如,150年前,我主灑血之所以是句髒話,是因為觸犯了基督教的禁忌。再比如,在日語裡,排洩物之類的詞語之所以不算髒話,是因為日語的體系裡,壓根就沒有排洩物禁忌。大家不忌諱,也就談不上觸犯,當然就算不得髒話。但是,假如你在日語裡,不使用敬語,這就等同於髒話。因為日語特別在意敬語的使用。你不用,就是在觸犯禁忌。

    明白了髒話的本質,我們自然就能解釋,為什麼孩子打小就會說髒話?很簡單,因為每個人,都有好奇心,這是人類的本能。什麼叫好奇心?從某種程度上看,不就是走出規定的邊界,去做那些沒人做過,或者不讓你做的事嗎?比如,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紅色按鈕綜合徵。也就是,把你關在一個房間裡,好吃好喝的供著。只有一個要求,你面前有一個紅色的按鈕,絕對不能按。但是最後,絕大多數人都會按。再比如,你可能聽過一個笑話,說的是,怎麼解開一個九連環?也就是那種複雜的益智玩具。很簡單,把它交給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然後囑咐他,千萬別解開。你再過15分鐘回來,肯定給你解開。換句話說,從某種程度上看,人類天生就有這個打破規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衝動。這是人類的本能。很多髒話說完,有種莫名的爽快感,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你釋放了,打破禁忌的本能衝動。

    換句話說,有人類社會的地方,就一定會有規則。有規則,就會有相應的禁忌。有禁忌,就有相應的髒話。隨著社會演變,舊的規則被淘汰,相應的髒話也會一起淘汰。而伴隨著新規則,又會出現新的髒話。比如,呵呵,在網上普遍認為跟髒話差不多。這就是因為,網際網路孕育了一套新的語言規則。在這套規則裡,呵呵是個禁忌。

    當然,我們不是要說,人就應該說髒話。而是想說,髒話為什麼這麼頑強,屢禁不止?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我們的本能繫結在一起的。

    好,前面說的這些,是語言學家,對髒話的定義。髒話的本質是,打破禁忌。但是,別忘了,研究髒話的,除了語言學家,還有另一夥人,神經科學家。在他們看來,什麼叫髒話呢?說出來你可能有點意外。神經學家認為,髒話是大腦的交響樂。這不是形容優美,而是說,髒話的產生機制,就跟演奏交響樂一樣複雜。

    這個發現,要從一場離奇的事故說起。順便一說,這場事故,不僅啟發了神經學家,對髒話這個話題的研究。它也是腦科學史上,一次里程碑的事件。透過它,你能體會到,髒話的研究,對神經科學的貢獻到底有多大。

    1848年,美國正在大修鐵路。其中有一位鐵路先驅,叫菲尼亞斯·蓋奇。他在一次爆破中,發生了嚴重的意外。一根鐵棍,擊中頭部,從前額到後腦勺,打穿了一個大洞。根據當時在場人的回憶,蓋奇在受傷之後,還因為嘔吐,大腦受壓,流出了大概半碗茶的腦組織。但是,蓋奇居然沒死。在事發地佛蒙特州的報紙上,還有一篇專門寫這件事的文章,標題就叫《大難不死,只差半碗》。

    但是,命雖然保住了,後遺症很嚴重。蓋奇整個人都變得很遲鈍,喪失了大部分思考能力。但是,唯獨說髒話的能力不減反增。蓋奇總是止不住的說髒話。當然,今天我們對這個現象的研究已經很明確,這是典型的穢語症。就是汙言穢語的那個穢語。

    但是,回到當時,這個發現卻開啟了一個新的腦科學的時代。因為在當年,人們對大腦的看法,普遍分成兩派。第一派叫奶凍派。他們認為,大腦的各個腦區都是一樣的功能。就像一塊奶凍,各個部分都一樣。第二派叫蛋糕派。他們認為,大腦就像一塊蛋糕,每一層都是不一樣的。雖然這兩派現在看來都不對,但顯然,奶凍派偏離得更遠。而這場事故的作用之一,就是讓奶凍派,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很顯然,蓋奇的一部分腦區受損之後,相應的,只是一部分功能受損。說髒話的能力並沒有減退,只是剎車失靈,不能控制而已。換句話說,在這場事故中,髒話就像一個路標,讓腦科學的研究,在奶凍派和蛋糕派這個路口上,少走了一段岔路。

    在此後的100多年裡,腦科學家又觀察了形形色色的患者。比如,有的人左腦受損,情況會變得跟前面的蓋奇差不多,邏輯能力變差,而且忍不住說髒話。再比如,有的人右腦受損之後,邏輯能力幾乎不受影響,但是,整個人會變得特別嚴肅,而且幾乎不會說髒話。這些研究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就不細說了。

    總之,透過對患者的觀察,神經學家得出了這麼幾個結論。第一,髒話應該是人類掌握的,最早的語言之一。因為大腦中跟語言相關的區域,位於大腦的高階思維區,進化出來的時間相對晚。而這個區域受損,只會影響邏輯表達,並不影響說髒話。這在一定程度說明,髒話並不是後來進化出來的高階語言能力,它出現得應該更早。

    第二,說髒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社會性思維運動。你看,說髒話的時候,首先你自己的情緒,會處在一個特定的狀態。其次,你還要動用自己的共情能力。感受周圍人的情緒,然後決定,該說什麼樣的髒話。比如,說什麼髒話能傷害對方?說什麼髒話能增加親近度,又不讓對方反感?這背後的一整套過程,非常複雜。你要精確的感知到,對方的情感圖式,然後才知道該說什麼。這需要你的情緒、同理心、語言能力,同時調動起來。這就是為什麼說,髒話是大腦演奏出的一套,複雜的交響樂。

    好,總結一下,到底什麼叫髒話?從語言學的層面看,髒話的本質是打破禁忌。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髒話是一項複雜的社會性思維運動,就像大腦的交響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Hadoop需要哪些基礎知識來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