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頂洞43
-
2 # 予獨愛康乃馨
個人認為戰爭本質就是利益!一戰前夕,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而後起之秀德國勢力強盛其海外利益甚至比不上歐洲小國!資本主義只能靠兩種方式起步:對內盤剝;對外掠奪。當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完了,就會有利益衝突!時間長了,勢力強大的會挑起戰端!二戰德國雖說是為一戰復仇,其本質也是因為一戰戰敗後巴黎合約束縛了德國的發展,德華人受到煽動發動二戰!
當下,美國在全球無論是經濟戰爭,還是軍事戰爭都是為了利益!
-
3 # 聽雨讀書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人類最暴烈的破壞性活動。戰爭是根本利益的爭奪。戰爭是人類不幸的最大根源,人類文明進步的終極目標,就是消滅戰爭,文明進步。
-
4 # 今古言堂
首先我們先確認一下題主的題目,是否應該是戰爭的本質是什麼?而不是戰爭的性質是什麼?因為只有本質才能對所有的戰爭做概述,而戰爭的性質只是針對單場戰爭的性質說明,不能涵蓋所有戰爭。那我接下來為大家解析戰爭的本質和性質,以及戰爭帶給後人的啟示?
首先,戰爭的本質是國家間政治鬥爭的延續。
戰爭的本質,是戰爭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屬性。戰爭是政治的一部分,戰爭行動,是階級的政治透過武裝鬥爭手段的延續。這是戰爭本質的核心。它規定著戰爭的經濟本質和軍事本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戰爭觀理論所揭示的戰爭本質的特性與其理論功能在於。
1.戰爭在階級鬥爭的延續中,由政治決定戰爭的性質、目的和指導戰爭的基本政策與軍事戰略方針;
2.階級為實現一定的政治目的,以戰爭作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和手段,以掃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礙,求取發展。列寧把這種複雜的鬥爭發展過程概況為戰爭是“以劍代筆”的政治;
3.戰爭的政治屬性規定著,戰爭是政治性的行動。自古以來,任何階級進行的戰爭,都帶有階級性質,都是為達成一定的政治任務與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的武裝鬥爭。毛澤東把它概括為“戰爭是流血的政治”;
4.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決定著戰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是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戰爭是為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服務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戰爭,是民族解放政治的延續。人民革命戰爭是人民解放政治的延續。資產階級軍事理論,有的也承認戰爭是政治的延續,但其共同特點是,極力掩蓋戰爭的階級目的和侵略性質,甚至把侵略戰爭美化成“解放”戰爭;
5.戰爭的政治屬性決定戰爭的軍事本質,即戰爭的軍事目的。任何階級進行的戰爭目的,都是務求發展自己,消滅對方。所以,它賦予戰爭的軍事目的是,儲存自己,消滅敵人;
6.戰爭的政治屬性還規定著戰爭的經濟本質。因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也是階級與階級之間關係的基礎。這決定了任何階級進行的戰爭,在其政治目的中就包含了經濟目的,有的也為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而進行戰爭。如近代西方國家發動的殖民戰爭。就戰爭與經濟的關係而言,戰爭依賴經濟,經濟為戰爭提供作戰工具和手段,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經濟實力與組織力,對戰爭勝負的影響極大。
其次,戰爭性質,則是戰爭在政治上的本質屬性。
政治決定戰爭的性質,革命戰爭的政治目的和反革命戰爭的政治目的,決定著戰爭的正義性和非正義性。所以,戰爭分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兩類。
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戰爭、人民革命戰爭、階級、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衛國戰爭等等;
非正義戰爭包括:鎮壓奴隸、人民起義的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侵略戰爭,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戰爭等等;
正義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非正義戰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破壞和阻礙作用。判定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性,唯一的標準是政治,主要是看這場戰爭的政治內容、目的是什麼?是由哪一個階級進行的,是哪一種政治的延續。不能從誰先發起進攻、軍隊在誰的國家中作戰等表面現象去判定戰爭的性質。階級解放戰爭先發起進攻的,是正義的。蘇聯在衛國戰爭勝利後,轉入戰略反擊向德國進軍的過程中,發動的戰爭,解放東歐國家,以及中國抗美援朝這樣的戰爭都是正義戰爭。
因此,不區分戰爭本質和戰爭性質,便不能樹立正確的戰爭觀,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會產生錯誤。只有理清戰爭的本質和性質,才能確定正確的戰爭觀,正確的認識和對待並指導戰爭並確定正確的戰爭態度和行動的首要條件。
而戰爭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啟示呢?
在人類短短數千年的發展史中,我們可以看到戰爭一直如影隨形,人類社會也在不斷的毀滅與重建中向前發展,直至20世紀的一戰和二戰將這種發展狀態推到了頂點,人類因戰爭而促進了科技的發展,提高了生產力,但也為自身帶來了慘重的代價,數十億被戰爭所席捲,災難令人警醒,戰爭不僅徹底的改變了世界的格局,還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程序。和平來之不易,戰爭的悲劇不應重演,我們要珍惜和平,共同推進社會的前進,應當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加強國際間合作,共同應對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共創美好的未來。改變數千年來人類利用戰爭解決發展問題的社會發展方式。
-
5 # 止戈軍是我
分兩步回答該問題:
一、戰爭的性質是什麼?
簡單地說,戰爭的性質指的是戰爭的正義性問題。這也是戰爭研究的頭號問題和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戰爭可以分為正義的戰爭和非正義的戰爭。按照無產階級的觀點,一般來說,一切反抗統治階級壓迫、抵禦外來侵略、促進社會進步的戰爭,都可以稱為正義的戰爭;反之,就是非正義的戰爭。
正義的戰爭與非正義的戰爭
但是,確定一場戰爭到底是不是正義的戰爭,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為有些戰爭真的不好判斷。另外,由於人們的立場、觀點、方法不同,同一場戰爭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判斷。
二、帶給後人的啟示有哪些?
1、有些戰爭性質很容易分清。這樣的戰爭,正義的一方和非正義的一方非常明顯, 好區分。比如,古代的希波戰爭,正義的一方為希臘,它是抵抗外來侵略的,波斯是侵略的,是非正義的;近代的二戰,正義的一方為同盟國,非正義的一方為協約國;中國近代史上反對外來入侵的戰爭,都是正義的戰爭,對我們發動侵略的都是非正義的戰爭。
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張家灣八里橋之戰
2、有些戰爭性質都是非正義的。這主要指歷史上一些爭霸戰爭,比如,古代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歐洲歷史上三十年戰爭;還有近代以來,帝國主義之間為爭奪殖民地而進行的一系列爭奪霸權的戰爭。
伯羅奔尼撒半島
伯羅奔尼撒戰爭中的雅典防禦系統
3、有些戰爭的性質是發展變化的。有些戰爭,可能開始是正義的,後期就變成非正義的戰爭。最典型的是拿破崙戰爭,開始是新興的資產階級法國為了反對外來侵略,保衛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而進行的戰爭;但後期,後期變成了擴張領土和爭奪霸權,所以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還有1870年進行的普法戰爭,整個過程也出現了性質的變化。
拿破崙戰爭
1870年的普法戰爭
總之,戰爭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但我們並不反對一切形式的戰爭。按無產階級的觀點,我們支援正義的戰爭,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回覆列表
戰爭的本質其實就是一樁買賣,掙回來的比付出的多就打,否則就不打。不該發動的戰爭其實都是因為事前沒算明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