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泛湖幽客

    趙國是由春秋時代的超級大國晉國分裂出來的,主要地理範圍大概在山西北部一帶,從地理形勢上說正好與西方的秦國隔黃河相望,所以在地理上是非常重要的,趙國在戰國初期是一個比較疲弱的國家,那時候的天下主要是魏國一家獨大,齊國與秦國在慢慢發展,而趙國靠近北方,一方面自己經濟實力不強,另外就是來自北方的侵擾較多。

    中期趙國出了一個著名的領導人物——趙武靈王,這位哥們根據趙國的實際國情在當地開展了一場名字叫“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大體上來說就是將春秋時代那種兵車等全部消去,改成遊牧民族的騎射,這一改革影響深遠。

    首先在冷兵器時代騎兵一直是軍隊的主力,趙國大力發展騎兵從軍事成就上來說等於一下子跨越了幾個階層,這也是後期趙國能與秦國抗衡的基礎。另外胡服改革還改變了趙華人的生活習慣,放棄了拖沓無用的東西,改之以簡潔有效,大大增強了政府的執行力和民間的效率。最後改革之後趙武靈王征服了中山等一些國家,大大擴大了領土,使得國家進一步強盛起來。

    比較可惜的是趙武靈王的改革還是動了很多人的乳酪,最終自己也沒有能獲得好的下場,不過這場為趙國而舉行的強大改革並沒有中途而止。

    戰國中後期,魏國在經過了前期的輝煌後已經江河日下,南韓一直都是個小國,燕國有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感覺,齊國在與燕國的互鬥中實力消耗巨大,楚國自秦惠王時代起就一直承受秦國強大的打擊……在此種情況下,當時有能力與秦軍在正面戰場上決一雌雄的只剩下趙國。

    比較偏科的趙國也湧現出了一大堆軍事人才,廉頗、李牧被稱為趙國四大名將,趙奢的“兩軍相逢勇者勝”,這些都是戰國史上光輝的故事。

    不過趙國的改革不比秦國,嚴重偏科的結果就是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軍事人才,但沒有經濟實力為後盾。趙國的人才除了上面的幾位,哪怕是藺相如這種文臣都有一種虎膽,這是一種秦軍都懼怕的氣色,不過正因為如此,所以趙國在強大軍事的表面下,缺乏那種真正能夠運籌帷幄的“大師”,缺乏同時代秦國的那些諸如魏冉、范雎等戰略性人才,更沒有秦始皇這種高超的戰略家,在趙武靈王之後趙國的統治核心基本是一代不如一代,這是一種嚴重的悲哀。

    不過哪怕是在這種情況下,趙國一直都是戰國後期抗秦的先鋒,長平之戰的四十萬士卒從側面就說明了趙軍的強大,在其之前或者之後,東方沒有任何國家給秦國以如此大的壓力。

    如果用一個現實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將秦國比作冷戰時期的美國的話,那麼趙國就有點蘇聯的味道,在純軍事實力方面有不輸於你的存在,但是受制於自己的短板太大,最終只能灰飛煙滅。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