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魂舞大漠

    第一次看到殲-20的飛行員,第一眼就為它高大威猛的外形而感嘆。軍迷網友們看到它在網路的照片,驚呼為殲星艦,銀河戰艦,殲-20的總師楊偉表示,對此稱呼也喜歡,是啊,這是他的傑作,眾多科技式作者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有理由為自己造出這麼漂亮的飛機,而感到自豪和光榮。第一次飛去珠海的時候,廣大的網民看到了它身披渦流多麼酷炫,專家宋心之一改過去嚴謹的解說風格,直道一下就拉出了七個渦,呵呵,要為其這麼棒的氣動設計點一萬個贊。細心的網友在它第二次飛去珠海的時候有發現,孤狀的邊條翼怎麼改做了三角形?這是否意味著它的氣動不成熟呢?莫要擔心,既然要改,那是有道理的。如圖,從這一張圖上,不知親愛的網友們能發現什麼?

    超蟲的發現

    美國有架艦載機,喚做F/A-18“大黃蜂”,一直為其夢幻般的大迎角效能為自豪,非專業之士,不知道的是,長期以來也飽受邊條產生的渦流之苦。渦流不只是產生升力,用得好亦可改善舵效,提高大迎角飛行能力。“大黃蜂”的飛行員們發現,大迎角不錯滴,我喜歡,可是機體震顫的事是經常發生的,強烈危及機體壽命,乃致垂尾斷裂,為此“大黃蜂”的設計師煞費苦心,修修補補,無濟於事,F/A-18E/F,將機體放大,將尖拱邊條加寬,才算有效避開了渦流對垂尾的衝擊。我們殲-20的邊條翼也存在是一問題,在專業的文章中也曾提出過相關問題,且來看看我們是如何解決的?

    真正的天才

    我們不復雜,改動很簡單,孤狀的邊條翼改為三角翼,簡單伸伸手,就將問題成功搞定。對此,美國頂尖航空專家大為讚歎,稱殲-20的設計師們是真正的天才。他說,即無增重之虞,還不破隱身,真正能力的真正體現。直邊條形成的渦流,引導渦流軸心遠離垂尾,而驗證機也注意到了是一問題,採用引導渦流拐彎的辦法,向外破裂。不過作戰飛機要考慮極限條件下使用的情況,何況事關安全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通過精心探究,就這樣成功解決。

    邊條可產生渦流以提高主翼升力:

    中位鴨翼佈局:

  • 2 # 馴鹿馬車

    J20剛剛非官方亮相,我就很激動,曾在公司會議上跟同事說,J20把美帝這些國家直接武力干涉中國的念頭至少推遲了15年,一架飛機多給了中國15年的和平發展時間。當時很多人不以為然,來看沒有J20中美之間今天打得也許就不是貿易戰了!因為特朗普是個瘋狂的傢伙但他不傻,不敢打沒有把握的戰爭!

  • 3 # 紅龍軍團長

    邊條翼改造對比

    梟龍戰機率先使用了拱形邊條翼設計,拱形邊條翼增加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能力拉出一個大大的渦流(如下圖)。渦流覆蓋在機翼上方形成低壓,從而達到提升升力的目的。渦流還能增強舵效、減小阻力,改善戰機的大迎角效能,增加戰機的航程。但是,渦流又會影響垂尾、平尾與襟副翼的操縱靈敏度,渦流產生的應力還會增加飛機表面受力。所以說,渦流是個雙刃劍,它出現的位置與強度至關重要。

    梟龍戰機拱形邊條翼拉出巨大的渦流

    殲20戰機面臨的情況更加複雜,進氣道邊緣、鴨翼、邊條翼,以及機翼前緣形成了四股渦流,進而形成多渦系耦合效應,這種情況在其它型別戰機上從未遇見。多渦系耦合將殲-20氣動佈局設計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面臨的挑戰也是世界級的。

    雖然多渦系耦合效應將升力提升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但如果對前緣襟翼與全動式垂尾產生衝擊,那就不划算了。殲-20的垂尾面積少,對渦流更加敏感;機背與機翼大面積翼身融合結構,承受應力集中能力也不太強。拱形邊條翼改成了三角形邊條翼,意圖是非常明顯的,主要以下四個考量:

    避開垂尾的渦流

    調整四股渦流方向。邊條翼處於鴨翼之後,其產生的渦流對進氣道邊緣、鴨翼渦流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適當調整邊條翼的形狀大小,可以改變耦合渦流的方向。從上圖不難看出,耦合渦流從機翼根部拉出了一根對角線,橫穿機翼面積最大,既避開了前緣襟翼、全動式垂尾與機身機翼結合處,又使渦流效應最大化。

    加強邊條翼強度,提高隱身效能。拱形改為三角形不僅減小了受力,還增加了部件強度。另一方面,削角處理還有利於提高隱身能力。

  • 4 # 沐風談兵論道

    殲20首次出現在人福斯的視野中到現在也已經有了8年了。8年的時間是中國將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時間,8年也是中國殲20發展的越來越強大的一段時間。在殲20出世之初就引起了很多軍迷們的關注,也會發現現在裝備部隊的殲20相較於原型機來說,有一個微小的變動,如果不仔細看還是看不出來的,那就是將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拱形邊條翼改為了三角形邊條翼。那麼為什麼會做出這一改變呢?是殲20原型機的驅動佈局不成熟嗎?

    真實的原因並不是這樣的,將拱形邊條翼改為三角形邊條翼只是為了將殲20的機動效能和隱身效能相協調達到最佳組合。

    殲20整機的氣動佈局,可以說是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美國和俄羅斯的動力系統確實牛逼,哪怕是一塊磚頭,都能讓它飛上天。可是中國航天工業的短板就在於航空航天發動機,所以比較無奈的就是,中國航空航天發動機的推力不足能通過氣動佈局來提升戰機的機動能力。這是中國的殲20為何採用鴨式佈局的原因。常規佈局更加穩定,駕駛員也更易於操控戰鬥機。如果有足夠的動力輸出,中國也不願意採用氣動佈局來彌補戰鬥機的機動效能。可是中國的軍工專家確實做到了,在沒有足夠的動力輸出情況下找到了高機動效能和易於操控的臨界點。

    而鴨翼和機翼之間的拱形邊條翼,是為了更好的為飛機提供向上的升力。在超音速巡航的時候會產生渦流,拉出白色的線條。就是中國為何要修改拱形邊條翼的原因,拱形邊條翼產生的渦流會影響垂直尾翼的穩定性,甚至導致尾翼的斷裂、脫落、戰機的墜毀。而拱形邊條翼改為三角形邊條翼之後,邊條翼所產生的渦流不會對垂直尾翼造成任何干擾。或許這一改動會對飛機的升力造成很小的損失,可是這一點損失殲20還是承擔得起的,損失這一小點的升力換來的是機體的更加穩定,更加易於操控。

    殲20作為中國新一代戰鬥機,雖然相對來說已經很成熟了,可是還有很多細小的問題需要去改進,大體框架不會動區域性的一些小細節可能會逐漸優化。

  • 5 # 天下布武

    2011年1月11日,殲-20在成都實現首飛。2016年11月,駕殲-20飛機在第11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上進行飛行展示,這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2018年2月9日,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

    最後,殲-20也是一代隱身戰機,把邊條的拱形線改成直線,對於其隱身效能應該也有很大的益處。

  • 6 # 大志遠思想空間

    說起殲20,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因為他太給力了!

    有人說又要吹,這句話本身就是個笑話,說明不自信!因為不懂,感覺做不到。中國古話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說殲20是吹,說明他頭腦被鏽住了!

    殲20是最複雜的升力體,為了隱形和機動性,戰鬥機的機身做成了多稜體,加了鴨翼,邊條翼,三角翼,外傾垂尾,機動垂尾,而且要互相配合,做出橫滾翻滾等多種超機動。為了超音速巡航,主機翼後推,加大後掠角,儘量減少主機翼面積,這樣複雜的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動力不太給力!就是力氣不夠大,持久力不太好,還要完成各種任務,就需要一個超級大腦去分配,殲20做到了!又一位試飛員專家說,美國動力太給力了,哪怕是塊磚頭,也能讓他飛起來。

    為什麼把邊條,原來是一個外弧形,為什麼改成直線呢?為了隱身。在保持原有效能的甚至有所提升的情況下,邊條後掠角有所減少,後緣拉直,而面積有所擴大,為了隱身又機動。和殲20的多稜體的意思是一樣的,為了使雷達的無線波定向折射,是發射源收不到訊號,達到隱身效果。隱身戰鬥機在雷達陣面前,如何不發現,確定,經過計算是不容易隱身的,但計算趕不上機動,從而達到隱身。

    在武術中,以快不破,在這裡是同樣的道理。折射加激動,以自己的快破地方的快,非隱身戰鬥機在隱身戰鬥機面前,戰鬥力不在同一層面上,這就是隱身戰鬥機的功效。邊條翼還有內弧形外弧形,那就是升力面積的問題。而三角邊條,有些像雙三角翼,前翼小一些就是邊條翼,大一些就成了主機翼。整個機體需要綜合計算設計,然後通過各種實踐,包括吹風,試飛,通過各種工序做出先進的飛機。

  • 7 # 區域拒止

    對於中國這樣一個體量的大國來說,任何武器裝備細節的變化一定是有其特殊的道理的,絕對不會是設計人員一時起意做出的改變。殲-20最初使用的拱形邊條翼,能夠有效增加機身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飛機的升力。這與許多軍艦上雷達的散熱罩是球型或者弧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殲-20是一款5代機,拱形邊條翼所增加的升力對殲-20來說並非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於因為拱形邊條翼所造成的渦流會對飛機整體氣動性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的情況下甚至於可能導致垂尾斷裂飛機墜毀。為了排除風險,邊條翼的改動是勢在必行的,惟一的問題只是改成什麼樣子罷了。

    而在中學的數學課上,老師們肯定向大家教授過這樣一個知識: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之一。世界上有許多戰機都使用三角翼,正是因為在高速飛行的狀態下三角翼可以確保飛機結構的穩定,不至於因為高速氣流而散架。殲-20的拱形邊條翼改三角形實際上也是這個道理,在飛機整體呈現翼身融合的情況下,三角翼更有助於確保飛機整體結構的穩定。正如上文所說:殲-20作為中國未來的主力戰機,任何設計上細節處的改動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一臺落地15萬左右的suv,朋友們推薦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