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史”之說,最早見於唐代孟棨的《本事詩》:“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用詩筆寫出自己在安史之亂中的見聞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段時期的社會現實,被稱之為“詩史”。如著名的敘事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以飽蘸著深切同情的筆調,揭示了這一場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 杜甫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應。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而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訊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三吏”、“三別”則是在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源而沿途徵兵時所作。 2.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道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中可見安史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而《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他的詩,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刻可以補史之不足。 3.杜詩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的有些詩,雖不是直接寫時事,只寫一己的感慨,但由於他是在顛沛戰亂之中,與這場災難息息相關,心之所向,情之所繫,未離時局,因此從他的感愴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說,這一類詩,也具有詩史的意義。
“詩史”之說,最早見於唐代孟棨的《本事詩》:“杜(甫)逢(安)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用詩筆寫出自己在安史之亂中的見聞和感受,全面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這一段時期的社會現實,被稱之為“詩史”。如著名的敘事組詩“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和“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以飽蘸著深切同情的筆調,揭示了這一場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現了憂國憂民的深沉感情。 杜甫的詩之所以被稱為“詩史”,主要原因有一下幾點: 1.常被人提到的重要歷史事件,在他的詩中都有反應。至德元年(756)唐軍陳陶斜大敗,繼而敗於青坂,杜甫有《悲陳陶》、《悲青坂》;收復兩京,杜甫有《收京三首》、《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九節度兵圍鄴城,看來勝利在即,杜甫寫了《洗兵馬》,其中提到勝利訊息接踵而至,提到回紇軍助戰、在長安受到優待的事,提到平叛諸將的功業。“三吏”、“三別”則是在九節度兵敗鄴城,為補充兵源而沿途徵兵時所作。 2.杜甫的有些詩,還可補史之失載,如《三絕句》中寫道渝州、開州殺刺史的事,未見史書記載。從杜詩中可見安史亂後蜀中的混亂情形。而《憶昔》則描述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他的詩,提供了史的事實,可以證史,刻可以補史之不足。 3.杜詩提供了比事件更為廣闊、更為具體也更為生動的生活畫面。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他的有些詩,雖不是直接寫時事,只寫一己的感慨,但由於他是在顛沛戰亂之中,與這場災難息息相關,心之所向,情之所繫,未離時局,因此從他的感愴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其時社會的某些心理狀態。從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說,這一類詩,也具有詩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