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usanlee202007

    大自然也有語言.這語言到處都是,睜開眼就能看見.

    1、那天上的白雲,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飄的高高,明天準是晴天.

    2、那地上的螞蟻,這也是大自然的語言:螞蟻忙著搬家,出門要帶雨傘.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3、大自然在水面上寫著:春天來到人間.大雁在編隊南飛,不就像“省略號”一串?

    4、大自然在藍天上寫著:秋天就在眼前.

    5、大樹如果被看倒,你會把年輪發現——1年長一圈,這是大自然的語言.

    6、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也有圓圈—— 1圈就是一歲,這又是大自然的語言.

    7、大自然把“三葉蟲”化石,嵌在喜馬拉雅山脈.這是在告訴人們:那兒曾是汪洋一片.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不愛學習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發現.

    8、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歸來。不久,布穀鳥也來了。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孕育果實的時期。到了秋天,果實成熟,植物的葉子漸漸變黃,在秋風中簌簌地落下來。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到處呈現一片衰草連天的景象,準備迎接風雪載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裡,年年如是,週而復始。

    9、幾千年來,勞動人民注意了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象同氣候的關係,據以安排農事。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穀子。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10、自然現象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稱它為物候。物候知識在中國起源很早。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業生產,已經發展為一門科學,就是物候學。物候學記錄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如桃花開、燕子來等自然現象,從而瞭解隨著時節推移的氣候變化和這種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物候觀測使用的是“活的儀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氣象儀器複雜得多,靈敏得多。物候觀測的資料反映氣溫、溼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於生物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給男人打分,如果對感情忠誠負責的男人打100分,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的男人你會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