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國深度談
-
2 # 文軒春秋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仲謀就是孫權,這樣一個讓曹操都稱讚的人,卻在追封前人的事情留下了小氣的罵名,原來孫權稱帝后,追封父親孫堅為皇帝,但權力來自於哥哥孫策卻只追封為王,這個是怎麼回事呢?
孫權
孫權追封父親孫堅為帝,只追封哥哥孫策為王,這個是因為孫策身後有子,如果追封為帝,孫策有個兒子孫紹,孫權也有七個兒子。若是孫權把哥哥孫策追封為皇帝,那麼他的兒子孫紹,是不是等於也有了“皇位接班人”資格。那樣子的話,皇位繼承就會有兩支主幹組成,容易引起混亂,所以孫策只能被犧牲掉,去當“王”。斷了孫策後代爭奪繼承人的想法。孫策
孫權的權利來自哥哥孫策,而孫權還有一個弟弟活著,叫孫朗。其他兩個弟弟在孫權稱帝時都已經死了。如果孫權追封哥哥孫策為皇帝,那就等於將“兄弟間傳承權利的模式”合法化了。自然繼承皇位的人又增加了孫朗。
-
3 # 大雪驍龍
讀過厚黑學的人都知道,三國時期魏蜀吳為什麼可以在眾多諸侯中生存到最後,並且能夠各自稱帝,最後行成三足鼎力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劉大耳朵臉厚,曹阿蠻心黑,孫權即臉厚又心黑,但是又沒有前兩者那麼的臉厚心黑。
東吳的建立和孫權的稱帝,是建立在孫堅和孫策的努力奮鬥的打下的基礎之上,而之所以孫權能夠成為東吳的統治者是因為孫策死了,而孫策的兒子孫紹年幼,因此給孫權即位。然而在東吳的百官將士心裡還是更認同於孫策,並且很多人還是心向孫紹!因此孫權對於孫紹是有防範之心的。
孫權後面是怎麼對待孫紹之子的呢?孫權僅給孫紹封了一個吳侯,並且這個吳侯還坐不穩,後來孫登的兒子孫英的兒子被封為吳侯,孫紹被改封為上虞侯,上虞侯是遠遠不能和吳侯能夠相比較的,這完全是欺負孫紹!
《三國志》陳壽對此的評價:“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陳壽也認為孫權對待孫策後代不夠厚道,欺負孤兒寡母。
回到問題,如果孫權給孫策封帝,那麼孫權死後,孫紹是有繼位的權利的,作為臉厚心黑的孫權打壓都來不及呢?怎麼還會給孫紹機會了,因此孫權當然不會給孫策封帝!
孫權晚年變得昏庸無道,並且東吳在繼承人上出現出現爭鬥,發生了黨爭,孫權後代相繼離世,最後立孫權的幼子為繼承人,東吳內部矛盾加重,為東吳的覆滅埋下了引子!
孫權在公元222年稱帝,追封自己的老爹孫堅為武烈帝,但是隻追封哥哥孫策為長沙王,這是何故呢?
原因很簡單。自古以來,一代帝王登基之時,往往會給其父、其祖追封帝號,從而表示自己不忘本之心,也是給這些奠定了自己偉業基礎之人死後的一個交代。如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稱帝后,就追封了其父親曹操為武皇帝。所以追封孫堅是理所當然。
但是歷史上從未有過封兄長為帝的情況,孫權也沒必要多此一舉。更重要的是,如果追封孫策為帝,實際上就承認了孫策孫權地位平等,那麼兩人的子嗣也就可以平等競爭帝位,這樣很可能導致自相殘殺,國家內亂,所以孫權乾脆封孫策為王,安撫孫策時期的老臣,保孫策子嗣的榮華富貴,孫權這一系也得以高枕無憂,這樣更符合孫權的利益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