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緣圓起名

    大家都知道,許多西藥,參雜了不少的化學元素,對身體的五臟六腑傷害甚大,但是他有一點好處,治療效果快速。

    比如說止疼藥,吃上之後十分鐘左右就見效,弊端是治標不治本,緩解暫時的疼痛而已,這就是飲料解不了遠渴。

    那麼,作為我們養生專員,應該怎樣讓大家認識並認可,將五穀藥食同源融入我們的生活呢?方法很簡單:

    在我們當地,可以開一家,五穀養生磨坊,這也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養生新方式。

    我有個朋友就是,她在一家大型三級甲等醫院附近,開了一家五穀藥食養生磨坊。

    這就是真正活生生的例項:誒,你別說,生意還真不錯。經常有一些醫院的患者,除了吃醫院的西藥之外,自行到我朋友這店裡尋找食療方子。

    比如說:骨折患者,可以食療黃瓜籽粉。黃瓜籽粉,具有接骨、壯骨、補鈣強化骨骼的功能;糙米、薏米,是胃病患者的福音。

    糙米、薏米,具有健脾補肺,祛溼平衡血壓、暖胃、健脾止瀉、解毒、補中益氣的功能;

    木瓜、冬瓜,具有祛溼、豐胸、分解脂肪、利水消腫、養顏、減肥的功能;

    赤豆、黑豆,具有健脾益胃、消腫利尿、通氣除煩、淨血、緩解心臟疲勞、防止動脈硬化、血粘、利腎之功效;

    還有綠豆、黃豆、蕎麥、燕麥、黑香米、玉米、小米等等,舉不勝舉!

    許多農作物都可以納入藥食同源的範疇,它們都各具有各種不同的營養元素,符合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機體。

    所以說,吃五穀雜糧涵蓋各種營養,長期食用,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大有助益。

  • 2 # 飛龍掌血老鬼

    《黃帝內經》說“人以五穀為養,蔬果為輔”證明五穀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糧。《神農本草經》說“百草皆為藥,諸蔬瓜果,亦藥之同類也”說明中國固有的文化中,藥食本就同源。要區分的清楚,就唯有《千金方》中所說的了“藥治之以病,食治之以未病”

    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由於經濟潮流的衝擊,中醫的養生文化進入了一個混亂而浮誇的時期。務實的宣傳和教育已經受到了極其嚴峻的挑戰。拯救中醫中藥文化已經逼在眉睫!

    但是,經歷了現代醫學大潮顛覆的介入。要想國民一下子改變觀念,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貫徹落實中醫藥食同源的養生文化,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不管中醫西醫,都必須學習中醫藥食同源的養生文化。這樣更有利於病患者的恢復

    2、政府各基層單位應該多聘請有實際經驗的中醫輔助社群宣傳,爭取將藥食同源的養生文化普及到每一個人。這樣會避免發生醫患關係帶來的社會矛盾。

    3、中醫藥食同源養生文化應當走進校園,從小學生抓起。是我們的下一代起,個個人都有醫學的常識。這樣是杜絕醫患關係的最好方法。因為,如果每個人都有了醫療常識,自己就懂得怎樣預防疾病,養生保健。不至於到病了才去找醫生。醫生不是萬能的,就因為無知而造成了矛盾的發生。

    4、醫療必須迴歸民生。政府監管必須到位,杜絕某些商家或醫院因貪圖利益而虛假宣傳、誇大效果宣傳。這樣會杜絕過度醫療和黑色醫療

    5、強化藥農或農民種植意識,迴歸自然種植、自然狀態,保證中藥質量能夠做得到以上5點,藥食同源健康管理的理念價值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 3 # 運久80187932

    ‘所謂“藥食同源”者,指中藥與食物同是自然界中可以服用的物質,或來自植物,或來自動物,用來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五穀雜糧有藥材樣的性味功效,調節人體臟腑陰陽的平衡,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根據個人體質與五穀性質和功效相結合,調理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五穀”指稻、稷、麥、菽、黍,具體如下: 大米古稱“稻”,味甘性涼,功效健脾和胃、補中益氣、滋陰潤肺、止渴除煩,糙米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類、纖維素、礦物質等,補充人體營養、緩解面板乾燥等,做為主食一般人正常食用,虛寒體質者配合熱性食物(如羊肉、雞肉、姜、辣椒等)一起飲食,但澱粉含量足,糖尿病者少食。小米古稱“稷”,味甘淡性涼,功效健脾除溼、和胃安神、益氣滋腎、清熱解毒,富含蛋白質、脂肪、鐵、磷等,一般煮粥喝,配一些枸杞、葡萄乾、大棗等更佳。小麥古稱“麥”,味甘性涼,功效養心安神、健脾益腎、清熱除煩、潤肺止汗,富含(澱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消化酶、胚芽油、維生素A、B1、B2、E、煙酸、谷甾醇、卵磷脂、鈣、磷、鉀等),預防心肌梗塞、高血壓、更年期綜合徵、失眠焦慮(如甘麥大棗湯治療)、色素沉著(如含麵粉面膜)、便秘、大腸癌等,做為主食常人可食,但澱粉含量較高,糖尿病者少食。大豆也叫黃豆,古稱“菽”,味甘性平,功效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益氣寧心,富含蛋白質、不飽和脂肪、賴氨酸、碳水化合物、異黃酮、皂醇、核黃素、煙酸、鈣、磷、鐵等,預防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膽結石、骨質疏鬆症、更年期綜合徵、前列腺病、婦科炎症、癌症及延緩女性衰老(有雌激素樣物質)等,豆類蛋白含量高,口感不如精粉,常人不習慣,本人建議多食豆類,利於健康。高梁古稱“黍”,味甘澀性溫,功效溫中和胃、利氣除溼、澀腸止瀉,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尼克酸等,防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溼熱下痢、癩皮病等,高粱一般做酒用,高粱米也做粥喝,對防病保健很有益處(尤其是慢性胃、腸炎)。 所謂雜糧多了,代表性的有玉米、土豆、大麥、蕎麥、燕麥等,功效作用具體如下: 玉米味甘淡性平,功效為健脾開胃、益肺寧心、利水通淋,富含糖、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玉米黃、谷胱甘肽、維生素B、E、谷固醇、卵磷脂、賴氨酸、鈣、磷、鐵等,有增強記憶、調節新陳代謝及神經功能紊亂、改善性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預防消化不良、肥胖、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腎炎、便秘、早產、老年性黃斑、癌症等,鮮玉米煮食常人喜歡,但玉米麵口感粗糙而食者偏少,富含微量物質應大力提倡食用,但糖類含量多,糖尿病者禁食。 土豆是外來品,也稱洋芋,味甘性涼,功效為和中養胃、健脾除溼、利氣通便,富含澱粉、蛋白質、粗纖維、多種維生素、鉀、鈣等,有促進消化、防止便秘、美容養顏(如切片敷面)等作用,防治胃病、痤瘡、浮腫、癌症等疾病,做為主食常人都可食用,一般除皮熟食,但澱粉含量高,糖尿病者少吃,若發現土豆發芽棄之不食(做為種芽則苗壯),預防茄鹼中毒救治不及。大麥味甘性涼,補中益氣、健脾消食、消渴除熱,富含可溶性纖維、尿囊素、色氨酸、賴氨酸、煙酸、維生素B、葉酸、鐵、鋅、鉀、鎂、銅、磷等,有增強體力、滋潤美白肌膚作用,防治消化不良、胃潰瘍、慢性腸炎等煮大麥粥喝,慢性骨髓炎、尿路感染大麥粥加入薑汁、蜂蜜服用,頑固性面板潰瘍(炒黑研末油調後塗患處)等,孕婦慎服大麥粥(麥芽含雌激素有催產作用)。蕎麥味甘微酸、性寒,功效健脾消積、行氣寬中,有增強血管彈性、降血脂、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防治急性腸胃炎、痢疾、絞腸痧(霍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婦科炎症、瘡毒、燙傷(蛋清調苦蕎粉外塗)、淋巴結炎及癌症等疾病,蕎麥殼做枕心而清腦安神,利於加速入眠,但蕎麥性寒,脾胃虛弱者不宜食用。燕麥也叫莜麥,味甘性平,功效益氣補脾、養血通便、益腎健骨等,富含蛋白質、粗纖維、B族維生素、泛酸、亞油酸、葉酸、尼克酸、鈣、鐵、鉀、鈉等營養成份,有降血脂、降血糖、減肥、滋潤肌膚及護髮、防止貧血、促進傷口癒合、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症等,一般煮粥喝老幼皆宜,但消化功能弱者少食(易致腹脹氣),且不宜同菠菜同食,既降低營養物質利用,又會引起結石病。 雖言藥食同源,但五穀雜糧總歸是食物,與中草藥療效相差較大,不能當作藥物以達治病的目的,只能調節人體營養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同意我觀點者給以點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姓七望”在其鼎盛時期又有多大的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