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羽尋青簡

    公元前256年,燕國發兵攻打趙國,趙國戰火重燃。平原君向趙王推薦毛遂領兵作戰。

    毛遂深知自己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當他得知此事後,立即面見平原君,坦陳自己只能勝任雄辯,卻不習弓馬,從未上過戰場,領兵作戰實在是力所不能及,請求平原君另擇良將。

    可是,趙王知道後,斷然拒絕了毛遂的懇求,硬是把不善於用兵的毛遂推上了戰爭的風口浪尖。 萬般無奈的毛遂勉為其難,只得披上戰袍,上了戰場。 結果一交鋒便敗下陣來,率領的萬千趙兵身首異處,趙國大敗而歸。

    身為主帥的毛遂難辭其咎,也無顏面對華人,只得選擇自刎身亡,以死來謝罪。 明珠還需慧眼,千里馬仍待伯樂。這位在外交場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就此匆匆謝幕,令人扼腕嘆息。

  • 2 # 歷史不留名

    歷史上關於毛遂的死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但是根據後世人的推測,最讓人信服的死法有兩種:一種是自然老死之說;另一種就是兵敗之後自刎而死。

  • 3 # 陳參

    毛遂自薦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事,其實緊雖其後的就是毛遂自慚,大家只知道毛遂仗三尺劍口吐蓮花,把楚王先誇後貶激起楚王雪恥之心從而達成了戰楚合從抗秦的協議!回到趙國後,平原君大發感慨自稱再也不敢說識人了!而毛遂也一時風光無限!毛遂這一自薦還創造了幾個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碌碌無為,因人成事!前兩個是毛遂自喻,後兩個是毛遂遂說同去楚國的十九名同伴的!這是公元前257年的事,禍之福所倚,福之禍所藏,緊跟著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6年,燕國趁趙國大戰剛過元氣未復,派大將慄腹帶大軍攻打趙國,派誰去能不能退燕國大軍呢?趙王馬上想起了有勇有謀的毛遂,連強大的楚王都能拿下,對抗燕將慄腹應該不是問題,趙王就是這樣想的!其實這個想法也不能說沒道理,回想一下當時出使去楚國的包括平原君趙勝在內也只有21人,而楚國可是比趙國還要強大的國家,如果說楚王要殺死這個趙國使團那一點力氣也不費的,不要說千軍萬馬,幾百個士兵就能搞定!但是結果楚王還是被毛遂拿下了,所以趙王認為自己的決定沒有問題!於是對平原君趙勝傳達了決定!平原君回家一說,毛遂大驚!馬上跑去找趙王推辭並說明理由:感謝大王看得起我毛遂,可是我沒有領軍作戰的能力,如果是派我出使他國,無論哪個國家我都敢去,讓我出謀劃策寫點文章我可以,讓我領軍抗敵只能是誤國害民啊,趙王不悅:先生楚王尚且不怕,何以懼燕軍?毛遂再拜:非毛遂懼敵惜命貪生怕死,如大王執意我上陣,毛遂請為前陣之兵,而不願為將!如此毛遂雖戰死,亦不為害趙國,大王亦有知人之明,毛遂亦可不為國之罪人!結果呢?無論毛遂如何拜謝推辭,趙王終是不肯收回任命,迫於無奈毛遂最後勉為其難領軍出兵,結局可想可知,一介書生領軍哪裡是久經沙場的慄腹對手。趙軍一敗塗地!這個結果雖然在毛遂意料之中,但是損兵折將死了那麼多趙華人,毛遂哪裡還有顏面在趙國生存?除了以死謝罪還能挽回點自己昔日的名聲,已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最後毛遂避開眾人跑到山中,拔劍自殺!可憐毛遂,成也名敗也名!

  • 4 # 尋根拜祖

    毛遂自殺?看到這個標題著實嚇了一跳。可以肯定,史書中根本沒有題幹所說的“橋段”,一定又是文學作品惹的禍。毛遂在歷史上不是大人物,沒有單獨的傳記,《毛遂自薦》的故事見於《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在完成聯楚抗秦的合縱任務後,毛遂也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創造了兩個成語的毛遂

    毛遂雖然不是大人物,但他的故事竟然創造了兩個成語: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這個故事的背景,發生在秦趙長平之戰後,秦軍再次兵圍邯鄲,準備一口氣滅掉趙國。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趙國危在旦夕。為了抵抗強秦,趙孝成王接受了虞卿的建議,聯合魏、齊、楚等國合縱抗秦。承擔聯楚的重任,就落在平原君趙勝的頭上。

    趙勝計劃帶二十位門客同行,可是挑來挑去,就挑了十九位。就在趙勝很失望的時候,毛遂自告奮勇,願意前往。趙勝都不認識毛遂,以為他是新來的門客。戰國四公子,門下食客數千,不認識是正常的。

    當毛遂自報家門,說已經入府三年時,趙勝充滿了失望,一個吃了自己三年飯的人,自己都不認識,一般來說,此人就是平庸之輩!合縱大事,這樣的人去了也是公費旅遊。

    可是毛遂不服氣,他說,脫穎而出需要把錐子放進布囊,您以前也沒給我這個機會啊,現在請你把我放進囊中,你就會看到我如何脫穎而出。

    平原君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既然你那麼有勇氣,那麼自信,那就試試看吧。不想,毛遂真不是一般戰士,在楚國大殿上,挺身按劍,嚇得楚考烈王氣短三分,趕緊簽字畫押。一場外交,竟然靠毛遂看似唐突粗魯的行為,乾淨利落地解決了。

    由此誕生了毛遂自薦和脫穎而出兩個成語。

    毛遂的身份探秘

    毛遂何以敢跟楚考烈王“動粗”,其實這跟毛遂的身份有關。毛遂是平原君趙勝三千食客中的一員,食客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與食主形成人身依附關係,服務於食主,同時靠食主提供出人頭地的機會。春秋戰國的門客群體,可謂群星璀璨,比如義士豫讓,助秦變法的商鞅,秦末丞相李斯等等,隨便拿出一個,都是歷史巨人,毛遂只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看似過著“乞討”生活的門客群體,能出現如此眾多的大人物?這就跟西周的宗法制有關。這些門客統稱為“士”,“士”就是西周宗法制的產物。

    按照宗法制規定,貴族階層的政治遺產繼承,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其餘子孫只能逐級降格。王的兒子當諸侯,諸侯的兒子當卿,卿的兒子當士大夫,士大夫的兒子就慘了,除了嫡長子可以繼承老爸的政治遺產,剩餘的兒子們一無所有,成了平民。

    這些貴族後代的平民就是“士”,或者稱沒落貴族。他們要想出人頭地,只能依附權貴。為了生存的需要,“士族階層”練就了一身本領,這就是他們寄生的法寶。

    毛遂的祖上是周武王的兒子毛公,按照宗法制,到了毛遂這裡,他就成了平民。跟其他的“士”一樣,他需要寄生於食主。“士”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文士,如商鞅、李斯,一類是武士,如豫讓、毛遂等。武士還有另外一個群體:遊俠,如荊軻。據考證說,毛遂的劍術非常高超,能做到十步以內一劍封喉!

    難怪楚考烈王一看到按劍而入的毛遂,立刻氣短。雖然毛遂拔劍相向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這個群體的威力,楚王不可能不知道。哪怕為了楚國,楚趙合縱也是必然,楚王無非是討價還價而已,毛遂的作用就是防止節外生枝,打掉楚王要挾的幻想。

    在人家的地盤上,勇於頂著不測的威脅,挺身而出,毛遂沒有辱沒武士的高貴血統!

    偉大的毛氏家族

    毛遂後人有一個最偉大的人物——毛澤東!還有中華文化史上兩位巨人毛亨、毛萇叔侄。

    毛遂的五世祖毛公,在隨武王伐紂後,被封在鉅鹿,建立毛國。後來毛國被晉國所滅,毛氏有一個分支逃往楚國。如今的江蘇毛氏和湖南毛氏,都是這一支的後人,包括毛澤東。

    說說大家不太熟悉的毛亨和毛萇。

    中華文化最偉大的著作《詩經》,就是由毛亨和毛萇叔侄倆傳承下來的。《詩經》最早由孔子修訂成書,由孔子的弟子們代代相傳,一直傳到毛亨。

    很不幸,毛亨碰上了焚書坑儒,《詩經》在毛亨逃往的過程中散失了一部分。直到西漢建立後,書禁重開,毛亨和侄子毛萇重新整理《詩經》,並授徒傳承。所以,我們我們把《詩經》的這一支學派,稱作《毛詩》學派。

    當然,除了《毛詩》外,還有《韓詩》、《魯詩》等,都是焚書坑儒的產物。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就是指《毛詩》。

    作為毛氏家族的始祖,毛遂如果看到毛氏後人,如此群星璀璨,當在泉下含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不管是電影,還是食品,任何東西總會有好評也會有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