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03269661

     羅馬帝國曾經是超越一切的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政權。羅馬人的統治延續了近千年時間,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礎。今天的語言、法律和地理景觀,依然鐫刻著古羅馬的印記   要生存,就要以武力征服對手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的沼澤區,大約創建於公元前八百年。羅馬人非常精明,透過巧妙的外交手段或武力,逐漸蠶食著附近地區:從義大利境內的敵對城邦到西班牙、法國、巴爾幹半島,甚至北非和中東地區,一路所向披靡。   羅馬人當初並沒有真的想過建立一個帝國,但後來發生了一連串偶然事件,總是有某個地方向羅馬宣戰。就這樣,羅馬不由自主地被捲入了接二連三的戰爭當中。當時,那是一個軍國主義社會,為了生存和發展,就要向海外拓展,以武力征服對手,躋身於世界強權的行列。   在任何帝國的統治準則中,第一要素都很簡單,那就是軍事力量。

    在古代世界,羅馬帝國擁有超級武力。他們的軍隊享有最高額的預算、最優秀的訓練和最精良的武器,統領著一個殘酷而暴力的世界。   羅馬帝國的建立過程充滿了血腥與殘暴。尤利烏斯·愷撒於公元前50年在高盧地區征戰十年。當他終於凱旋而歸時,對於殺死一百萬高盧人的戰績,他曾感到無比驕傲。而在現代人看來,這是大屠殺。對羅馬人來說,暴力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一心想讓世人知道自己的強悍。

    要傳遞這樣的資訊,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在熱血沸騰的民眾面前廣為宣揚。   和所有的政權一樣,羅馬也要讓人民過上富足、快樂的日子,要有面包吃,有競技場可供娛樂。然而,羅馬的競技場不僅僅是為了消遣。他們讓人和野獸、人與人相互搏鬥,這就是所謂的“角鬥士”。在圓形大競技場和帝國各地所舉辦的這類活動中,羅馬實行的是恐怖政治,目的是讓民眾感到畏懼,同時展現出羅馬人的勇氣,證明他們的殘暴和強大力量。   攻城掠地,更要俘獲人心   羅馬人之所以能保有統治地位併成為帝國典範,存續至今,原因在於,對被征服的地方,他們不只是掠奪和離棄;他們會留下來,傳播文明。其目的不但是要佔據領土,更要俘獲人心。羅馬人深知帝國成敗的關鍵。

    他們認識到,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單憑武力存活,必須要做到剛柔並濟:一個是強悍的帝國,依靠武力攻城掠地;另一個是溫和的帝國,以心理、文化和政治手段,在贏得權力之後維持聲威。   羅馬人巧妙地疊加了文化,他們允許當地的傳統繼續存在。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精緻的生活方式來引誘被征服者。文化融合使得羅馬人以溫和謙恭的手段實行統治,而不是依靠鐵拳頭。羅馬元老院議員塔西佗寫過一篇關於英國的文章,他說:“不列顛人很適合成為羅馬人”。這是在羅馬擴張早期,不列顛人接受了雙耳細頸罐、浴場以及羅馬人的一切,認為這些是文明的薰陶。可以說,他們是自願受奴役的。   羅馬成為古代世界的大熔爐   羅馬及其港口吸引了地中海區沿岸的各色人等:希臘人、法華人、埃及人……所有人都湧進羅馬,使得這裡成為古代世界的大熔爐。

      羅馬帝國的特色之一就是包羅永珍。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羅馬紀念碑,它是一塊墓碑,描繪了一位女士坐在高背藤椅上,拿著編織品,手放在珠寶盒上;下面刻著的字句,說她的名字叫麗吉娜·坤妮,生於英格蘭南部。她本來是奴隸,後來一名男子替她贖了身,然後娶了她,兩個人到哈德良長城廝守終身。後來,男子替羅馬軍隊縫製旗幟,他的名字叫巴拉提斯,來自敘利亞沙漠中的一座商旅城市。兩人的故鄉相距數千英里,這種文化融合實在令人驚訝。   羅馬人為許多人提供公民權,民眾加入軍隊服役時會獲得一塊青銅板,上面寫著:“我現在是羅馬公民”。這在當時被視為極為珍貴的東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羅馬人對於外華人似乎非常包容。

    他們允許外華人分享帝國的財富,出身良好家庭的人甚至能登上權力的頂峰。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名字的意思是“備受尊崇者”   多年擴張版圖之後,羅馬人找不到凝聚力,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將帝國聯結在一起。在公元前的最後一百年裡,由於貪圖權勢的將領爭相奪位,羅馬開始出現分裂和內戰。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個改變全域性的人———羅馬的第一位皇帝。他是愷撒的養子,是地位最高的掌權者,是無數傳說中的主角,也是殘酷的帝國擁護者———他就是奧古斯都,名字的意思是“備受尊崇者”。   除掉對手之後,他修正了帝國統治的模式,將四散的領土統一成一個緊湊的帝國。奧古斯都要賦予羅馬新的尊嚴,他下令修復城裡的古老神廟,興建新的集會廣場和宮殿。奧古斯都要讓羅馬人相信,他們共同享有過去和未來。

    他還強制民眾迴歸傳統的價值觀,迴歸基本的道德標準。例如,他要求羅馬人穿長袍,並禁止民眾在集會廣場討論時身著希臘的服飾。奧古斯都認為,羅馬人應該擁有自己的歷史。他鼓勵詩人維吉爾撰寫史詩《埃涅阿斯紀》,講述從希臘逃亡出來的難民英雄,羅馬的建立人———埃涅阿斯。   在羅馬,人們製作奧古斯都的雕塑和畫像,運送到境內的各個地方。奧古斯都十分謹慎地展示自己的形象。他經常用長袍的一部分蓋著頭,象徵自己的虔誠和謙恭。為他寫傳記的作家蘇埃託尼烏斯形容道:“奧古斯都身高中等,滿頭黃髮,鼻子相當突出,有幾顆黃板牙。

    他對氣溫變化非常敏感,冬天總要穿上一件羊毛背心。”   一日,奧古斯都去拜訪一位貴族朋友。吃午飯時,一個新來的小奴隸打碎了一隻瑪瑙杯。主人下令將小奴隸扔進養了食人魚的池子裡,小奴隸大喊救命。奧古斯都站起來說:“去救那孩子!”他轉向那位朋友說:“我想看看你的其他收藏品。”然後,他請主人坐到餐桌旁,看著自己收藏的瑪瑙杯一個一個被砸碎。奧古斯都表現出身為皇帝的兩面:一是對年輕奴僕的憐憫,另外是冷酷地展示自己的權力。   奧古斯都開創了一套意義深遠的帝制策略,使自己成為全體國民效忠的物件;他宣稱自己強調自己獲得了眾神的庇佑,擁有崇高的權威。

    奧古斯都要將榮耀歸於他的養父———愷撒。他把愷撒的雕像放置在神廟的高處,與戰神和維納斯等眾神並列。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愷撒是神,那麼奧古斯都就成為了神子。奧古斯都建立了帝國模式的另一個慣例:自稱擁有諸神般的權威。在奧古斯都的統治下,羅馬帝制日漸完美,國家空前團結。他維繫國際關係的原則是:“要麼和我們一起,要麼就是敵人”。   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是一種推動力   公元前80年,希臘國王米特拉達梯向自己的追隨者下令,殺死希臘地區所有的羅馬人。當時,有八萬名羅馬人遇難。

    對此,羅馬人大為震驚。這很像“9·11”事件之後美國媒體的質問:“為什麼會有人如此痛恨我們?”羅馬人發現,依靠武力征服敵人,會逐漸消耗自己所有的力量。到了公元五世紀,羅馬人開始艱難地維繫自己對領土的控制權。   帝國只能靠邊界勉強支撐版圖:在萊茵河畔的森林裡,邊界用木頭堆疊而成;在北非沙漠,邊界則是一連串的堡壘,石頭砌成的牆高達五米。羅馬人希望它能長久地保障帝國的安寧,然而反覆遭受外來的壓力之後,邊境線註定要瓦解的。   其實每一個帝國都存在著衰亡的可能性,都會逐步瓦解。因為“帝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有其發展的軌跡,有開端、中間階段和結束。羅馬帝國充滿活力的擴張到了一定階段就無法繼續下去,可以說是到了它的生存極限。

    周圍所聚積的壓力,讓它無法承受。

      羅馬帝國的衰亡,對其他城邦則是一種推動力,那些所謂的蠻邦曾夢想成為羅馬人。儘管歐洲早已忘卻了羅馬的軍事力量,但是羅馬字母和羅馬文化卻被儲存了下來。古羅馬的不朽貢獻就是帝國本身的統治原則。這一典範,使得羅馬人雄踞世界近千年。   羅馬的故事也提出了警告,沒有哪個帝國可以相信自己會永垂不朽。或許,一個帝國在強盛時很難想像自己消失後的世界將會是怎樣,但總有那麼一天,即便是最宏大的神廟,最雄偉的紀念碑,終究要化為廢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軍頻頻使用蘇—24戰鬥轟炸機飛越美艦,該飛機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