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繡虎思想

    戰爭能不能讓國家更團結,關鍵看這個戰爭是正義的戰爭還是邪惡的戰爭。如果為了民族生存而戰,就是正義的戰爭,就能夠激發民族團結,如抗日戰爭。如果是邪惡的戰爭,內部的正義人士就會反對,就會離開,就會產生離心力,結果就會因為內部分裂而陷入失敗。這樣的戰爭,不僅不能讓國家更團結,反而會讓國家走向分裂。印度近代以來飽受西方摧殘,成為英國殖民地,獲得解放以後實現了全領域盤整,符合資本主義發展大一統的需要,所以最終並沒有分裂,而是在不斷整合中實現了民族的適度團結。這與戰爭使國家更團結的主題,似乎不是一個問題。

  • 2 # 蘇州吳江徐景祥

    戰爭到底是使國家團結還是分裂,要看戰爭的原因。如果是同一國家內部的人爭權奪利而發生的戰爭,很可能會使國家分裂,當然也可以在強人的努力之下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

    如果贊成是因為外族入侵引起的戰爭,那麼原來爭爭吵吵的各族、各派別可能會為了共同的利益團結起來,對抗外族的入侵。最後在並肩作戰共同浴血中結成深厚友誼而團結到一起了,而印度的情況就可以以此說明,因為在英帝國主義的統治下印度人民地位低下,是英甘地領導印度人民堅持長期堅苦的鬥爭,最終迎來了印度的獨立。

  • 3 # 飛龍在天231272723

    感謝邀請!戰爭的性質是複雜而多變的。並不是凝固的、死板不變的,而是在每一個具體情況下都或多或少有所變化,也就是隨著戰爭的動機即戰爭的政治目的,和產生戰爭條件的不同而不同,亦即始終處於變化和發展之中,從而使得戰爭的整體總像一條真正的變色龍。比如:抗日戰爭促成了國共兩黨團結起來,組成了抗日救亡的統線一戰線,而解放戰爭則又使國共兩黨徹底分裂和對抗。

    為何不斷擴張的印度沒有分裂反而越來越更加團結呢?我想大概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宗教信仰的統一作用吧!因為宗教信仰說到底也是為政治服務的。特別是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更是如比。卓別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我相信,信仰是我們一切思想的先行官。"惠特曼也有句一妙語:“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

    有的國家政體看似分散鬆動,其實是形散而神聚,所以才能夠同心同德,進退自如。有的國家看似政體緊密嚴謹,實質人心渙散,貌合神離,政令不行。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所以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不敢苟同,印度的歷史往往是統一的時間短,分裂的時間長,與中國正好相反。

    迄今為止仍劃分階層的種姓制度還在印度製造悲劇,多如牛毛的宗教信仰仍在困擾印度人民製造隔閡與紛爭。

    不說別的,在印度的遊擊反叛武裝至少有六七支,活躍度高。

    如何團結?

    壓根沒指望吧,沒有赤果果的分裂已經很不錯了,至少維護一個看上去完整的版圖。

    貧富不均是印度的桎梏,但也是一種似乎令人困惑之處,因為要是這種情況放在別處國家肯定是亂了,居然還是挺和睦的,實在不可思議。

    也許是當地人民的信仰才彌合與維持住這麼一個現狀,或許是不斷的將矛盾爆發延後與堆積才暫時避免全面蔓延。

    或許不斷製造種種威脅才將內部的不安平抑按住,倘若有一天,不敢想象。

    總之印度確實是表面上如問題所言,但實際上是危如累卵。

    社會問題正在滋生,亂象也在逐步浮出水面,即便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也禁不住無法根治的亂源搖晃,一旦失策就是分裂禍亂。

    但願印度人民可以認真面對問題,而不是完全希望依賴心靈深處去解決,畢竟心靈再強大也受不住現實的嚴酷與殘忍。

  • 5 # 開心的云云

    戰爭能讓人團結,這裡面有多種因素,如果那個國家是真正民主,公平公正,一切為了人民,那可能是團結的,如果,太平年代某些不公的影響,那就不一定團結,有時還取反作用!

  • 6 # 牧翎煙雨

    印度半島在結束殖民統治時,按照宗教信仰分裂成多個國家,印度只是繼承了名字,並不是完全的印度半島。印度半島內的戰爭不僅僅是國戰那麼簡單,它同時也是宗教戰爭,是信仰之戰。信仰戰爭,你死我活,不會妥協的。所以這樣的戰爭不是國民團結,而是沒有後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自學開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