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諸葛亮的兒子有:
1、諸葛喬,本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後成為諸葛亮養子。
2、諸葛瞻,諸葛亮長子。
清代史學家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還記載了諸葛亮第三子諸葛懷、諸葛瞻第三子諸葛質及諸葛亮之女諸葛果,但史學研究者張崇琛認為這些人物均是虛構出來的,並不存在。
二、孫輩:
1、諸葛攀,諸葛喬之子。因諸葛恪被殺,無嗣,便回作諸葛瑾之後。
2、諸葛尚,諸葛瞻長子。
3、諸葛京,諸葛瞻次子。
三、結局:
1、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 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 與魏軍決戰時,由於寡不敵眾,壯烈戰死。
2、諸葛喬,諸葛亮嗣子,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讓諸葛喬同士兵們—起,參加與督運軍糧地艱苦工作。228年卒於任上,年二十五。
3、諸葛攀,諸葛喬之子,諸葛顯之父,在蜀國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諸葛恪在吳國被殺後,其家族也被殺盡。而諸葛亮在蜀已有後代,當諸葛恪昭雪後,諸葛攀成為諸葛瑾唯一的後嗣。亦早病卒。
4、諸葛尚,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蜀漢之將,字號不詳。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2月),卒年炎興元年(公元263年11月),為諸葛亮之孫,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鋒抗拒魏國大將鄧艾,與其父諸葛瞻同戰死於綿竹,時年十九歲。
5、諸葛京(生卒年不詳),字行宗;三國名臣諸葛亮之孫,諸葛瞻次子。諸葛瞻與諸葛京之兄諸葛尚在綿竹抗擊魏軍戰死後,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
四、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追隨劉備,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將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一、諸葛亮的兒子有:
1、諸葛喬,本兄長諸葛瑾的次子,後成為諸葛亮養子。
2、諸葛瞻,諸葛亮長子。
清代史學家張澍《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還記載了諸葛亮第三子諸葛懷、諸葛瞻第三子諸葛質及諸葛亮之女諸葛果,但史學研究者張崇琛認為這些人物均是虛構出來的,並不存在。
二、孫輩:
1、諸葛攀,諸葛喬之子。因諸葛恪被殺,無嗣,便回作諸葛瑾之後。
2、諸葛尚,諸葛瞻長子。
3、諸葛京,諸葛瞻次子。
三、結局:
1、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 西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諸葛瞻率軍至涪迎戰。鄧艾在陣前寫信誘他投降,諸葛瞻怒斬來使。在綿竹 與魏軍決戰時,由於寡不敵眾,壯烈戰死。
2、諸葛喬,諸葛亮嗣子,諸葛瑾過繼給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將軍。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讓諸葛喬同士兵們—起,參加與督運軍糧地艱苦工作。228年卒於任上,年二十五。
3、諸葛攀,諸葛喬之子,諸葛顯之父,在蜀國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諸葛恪在吳國被殺後,其家族也被殺盡。而諸葛亮在蜀已有後代,當諸葛恪昭雪後,諸葛攀成為諸葛瑾唯一的後嗣。亦早病卒。
4、諸葛尚,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蜀漢之將,字號不詳。生年延熙七年(公元244年2月),卒年炎興元年(公元263年11月),為諸葛亮之孫,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炎興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鋒抗拒魏國大將鄧艾,與其父諸葛瞻同戰死於綿竹,時年十九歲。
5、諸葛京(生卒年不詳),字行宗;三國名臣諸葛亮之孫,諸葛瞻次子。諸葛瞻與諸葛京之兄諸葛尚在綿竹抗擊魏軍戰死後,與諸葛亮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僅存諸葛京一脈,蜀漢滅亡之後,他與諸葛攀之子諸葛顯於鹹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後任江州刺史。
四、諸葛亮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後追隨劉備,為了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蜀漢開國後,被封為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將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