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老詩作文課

    好方法,應該簡單易行,而且高效。你會發現,無論學什麼方法,如果難以堅持,就極有可能導致半途而廢。

    比如減肥,有人介紹各種所謂的妙招。你聽完之後,熱血沸騰,覺得這下有救了。可一段時間過去,你發現你很難操作,很難堅持。

    原因就在於,方法不夠簡單易行。所謂大道至簡,往往“一劍封喉”。

    公元 14 世紀,英國薩里的奧卡姆提出了“剃刀原理”。

    他所主張的“思維經濟原則”,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因為他叫奧卡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句話稱為“奧卡姆剃刀”。

    簡單易行的習慣,同樣符合剃刀原理。不會增加你額外的負擔。

    讓你源源不斷有東西可寫的5個習慣,人人都可以養成。因為它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記憶,用一張圖來表示:

    看到這張圖,是不是覺得這太簡單,沒內涵。其實,關鍵在於:

    1.聽什麼?怎麼聽?

    2.讀什麼?怎麼讀?

    3.找什麼?怎麼找?

    4.寫什麼?怎麼寫?

    下面結合我自己的實際經驗,分享給大家。

    1.收聽有意義的節目

    聽,是一種極其重要且容易被忽視的學習方式。聽,不需要固定在某個位置,對空間的依賴性較弱,比起看,有獨特的優勢。

    更重要的是,聽可以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在聽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地把聽覺內容轉化為某種形象,呈現在腦海裡。

    例如,我們聽一首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腦海裡就可以浮現山水花鳥的景象。這其實是訓練了我們的想象能力。同時,聽可以解放眼睛,讓我們在不受約束的狀態下輕鬆獲取知識。

    著名的《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在路邊擺茶攤,聽人講故事,而後記下素材,慢慢寫成的。

    聽是多好的一種收集素材的方式!

    聽什麼內容呢?

    我比較贊同情感類、故事類或者文學類的節目。因為乾貨類節目,最好一邊收聽,一邊做筆記,便於後期更好消化吸收。收聽情感類、故事類、文學類內容,無需刻意做筆記,只要有感受、體驗或者某一種觸動就ok。

    聽完之後,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記下你的感受、領悟。這時可以用錘子便籤(手機小軟體),很快捷地記錄就可以。

    記住,這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就是寫作的素材或者“導火線”。

    久而久之,你會嚐到甜頭。

    我的一篇小小說《愛轉角》,其實就是聽完一個小故事,覺得很有感觸。隨手記下了“愛轉角”三個字。後來就寫成文章了。

    2.說出你此刻的感受

    說,是人類最重要的表達形式。用筆寫,其實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說。能說會道,通常是口才好的表現。但是,能說不一定會寫。

    怎樣才能既能說,又會寫呢?

    說出感受,並且記下來,就是個不錯的辦法。很多時候,因為某種原因,我們只限於想想,卻不會去寫。

    走在馬路上,突然看到一位母親用腳踹她的孩子。你一定會有某種感受躍入腦海。

    此時,應該怎麼做呢?先說出你的感受,而後記下來!如果只是在腦海裡過了一下念頭,你可能轉身就忘了當初讓你心有所動的一件事、一剎那、一個人。

    當然不是非要告訴別人的那種“說”。只要把自己腦海裡閃現的念頭,透過說,清晰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你會發現,這其實是培養自己把寫作變成一種很自然的生活狀態。

    作家深入生活,首先要做的也是感受生活,然後記錄。

    古時候,詩人常會“騎驢寫詩”。詩人們騎驢巡遊、觀光、賞景,無俗務壓身,無急事糾纏,無利祿拖累,生活閒適,時間充沛,放浪林泉之間,身如閒雲野鶴,與毛驢互伴,從容行進,隨處棲息。而後,心有所感,脫口說出,也就成了詩,然後修改完善,遂成佳作。

    說和寫連通,筆走龍蛇也不難。

    3.每天花30分鐘讀書

    讀書,這已經老生常談的事了。如何做好?

    先要了解讀書的分類。一種是無功利的讀書法,一種是功利的讀書法。簡單說,前者是毫無目的讀書法,讀書為了消遣、娛樂,當然你可以說消遣娛樂也是一種目的。後者是為了解決某一種問題而讀書,這是帶著明確目的讀書法。

    這兩種讀書狀態,各有千秋。我們不妨根據每天的不同狀況,選用合適的方法。

    假如我今天很累。那就選擇娛樂式的讀書,讓自己享受書籍帶來的樂趣,放鬆自己。

    相反,假如我今天精力充沛,那麼不妨讀上一段《時間管理》《普通寫作學教程》《趣談寫作》《拆掉思維裡的牆》之類的書吧。相信,這類乾貨類的書籍,一定能讓你享受一頓知識大餐。這時候,你啟動的是功利性讀書法。

    無論是哪種狀態的讀書法,你一定多少會有些想法。記下來!哪怕只是一個詞。千萬不要苛求完美!誰說寫讀後感,就非要長篇大論的?!

    記下你的零星感受和念頭才最重要。

    很多作家和科學家,常有記錄靈感的習慣。哪怕是夢裡出現好的念頭,一醒來就馬上記下來。

    寫作,最重要的是有料!料的雛形,可大可小,可長可短。

    不拘一格,記下想法,便是佳作的種子。

    4.在群裡找相關話題

    孔子說,《詩》可以興、觀、群、怨。說的是,人們圍繞一個有內容的知識產品(《詩》),可以展開群體性的研討活動。

    在群聊裡面,各種思想、觀點如同吉光片羽,熠熠生輝。如果我們在掏出手機,檢視群聊資訊的時候,順帶關注其中有感觸、有意義的內容,寫作話題不用愁了。

    拿我自己來說,《高效寫作學習的完美四步》,就是抓住群聊裡一句話寫出來的。

    這世界不缺少寫作話題,缺的是發現話題的眼睛。

    用好群聊,足不出戶,“採花釀蜜”,寫出佳作。

    5.在便籤記下一句話

    最簡單有效的寫作方式,就是從記下一句話開始。

    遠古人有“結繩記事”的方法。雖說不能準確無誤對應某件事,但至少可以幫助記憶事件的多寡。在寫作道路上,我們也不可能時時刻刻“一氣呵成”,揮筆就寫出一篇大作。

    要保持寫作熱情,持續寫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寫變得“簡單”!

    一句話!這是我能夠堅持寫作最緊要的秘訣。隨時隨刻,記下一句話,寫作素材源源不斷“跟”過來。

    5個習慣,可以概括為聽、說、讀、找、寫。好方法,簡單易行而且有效。

    朱熹在其《觀書有感》中寫到: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願你在生活中,養成好習慣,讓寫作成為你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知之,好之,樂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燕京理工學院是不是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