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53413550839

    茅盾《春蠶》的故事梗概:《春蠶》以江南農村為背景的。它透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困苦的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舊中國農民須在年成豐收之外,去另找真正的出路。

    作品採用虛寫的手法把人物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上:“一二八”的上海戰爭剛剛過去,由於外貨傾銷,民族絲織工業陷於破產的境地,因而江南一帶農民的主要副產品——蠶絲也就沒有了銷路;封建地主階級的高利貸剝削更加殘酷;資本家也乘機壓低蠶絲的收購價格。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面,老通寶一村人經過一個月的辛勤緊張的養蠶勞動,雖然取得了多年未有的蠶繭豐收,但是豐收給他們帶來的不是富裕和幸福,而是更多的貧困和災難:“因為春蠶熟,老通寶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債!老通寶家……白賠上十五擔葉的桑地和三十塊錢的債!一個月光景的忍餓熬夜還都不算!”老通寶是一個勤勞忠厚而又保守落後的老一代農民。

    他憑著“活了六十歲,反亂年頭也經過好幾個”的經驗來分析和對待眼前的事物。他限約地覺察到,世界之所以“越變越壞”,都只因為有了“洋鬼子”的緣故,因此他不僅痛恨“洋鬼子”,而且仇視一切帶有“洋”字的東西。他熱愛勞動,相信只有田地熟和蠶花豐收,才可能使他們的日子變好。他也相信命運和鬼神,虔誠地遵守、而且要他的兒子阿多也遵守養蠶時的一切禁忌。時代變了,周圍環境變了,而他的思想卻一直未變,這是他成為悲劇性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的兒子阿多,性格與他不同:他不相信田地熟或者蠶花豐收,就可以改變他們窮苦的命運;他沒有老通寶的那種憂愁,對世事永遠樂觀;他開始對社會現象作更深一些的思索,“他覺得人和人中間有什麼地方是永遠弄不對的”,雖然他還“不能明白想出來是什麼地方或是為什麼”。

    小說就在如何擺脫自己貧困處境的課題上描寫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舊中國農村中兩代人的衝突。而阿多一代農民的逐漸成長和老通寶一代農民的逐漸覺醒,也就成為舊中國農村向前發展的必然趨勢。

    《春蠶》、《秋收》、《殘冬》被譽為農村三部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W的ZS旋風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