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竹商業評論
-
2 # 大方妹幾
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英文簡稱UBI,相比於與收入水平掛鉤的,“有條件”的社會福利,它是指每個公民——不論貧富、年齡、性別、健康與否——都可以從政府拿到的一份同等數額的“無條件的”基本收入。
無條件基本收入政策是一種不同於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險的社會保障模式。推動者們認為,它可以改善收入分配,減少貧困,降低福利制度的行政成本,可以很好地應對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技術性失業。
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數額如果過低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如果足夠高則會出現籌資困難。在美國,全民基本收入的支持者一般會提出每月一千美元——足夠在美國生活,但不足以生活得很好。但這也意味著美國政府每年需為此支出3.9萬億美元,接近整個聯邦政府當前的支出。這是無條件基本收入設想的一個重要缺陷。
無條件基本收入設想的最大缺陷是無法保證每個公民都將這筆錢用來花費在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方面,如果被用來花費在奢侈品消費、賭博、毒品等方面,那就等於說是白白浪費了。
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其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其效用越大,價值便越大。商品的效用價值量又取決於邊際效用量,亦即與消費者的“基礎消費量”有關。消費者對一種商品的基礎消費量越大,一定量的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的邊際效用便越小,其價值便越小。反之,便越大。
對於住房、醫療服務、教育服務、養老等生活必需品,消費者(勞動者)的“基礎消費量”越小,其價值便會越高,其價格便會越高,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水平便會越低。
政府增加在醫療、教育、住房、養老方面的財政投入,勞動者參加社會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這些都能增加勞動者對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基礎消費量”,降低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提高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水平,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美國政府的人均教育拔款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造成大學教育費用飆升。至今美國仍然有數千萬人沒有醫保,醫保體系存在很大漏洞,導致醫療費用居高不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也在劫貧濟富,低收入者享受低水平的社會養老保障,高收入者享受高水平的社會養老保障。當然這一點幾乎所有國家包括中國也是這樣。醫療、教育、住房等費用的快速增長造成美國普通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水平幾十年來長期停滯,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美華人窮嗎?舉一個數據:59%的美華人沒有超過500美元的存款。
-
3 # 徐德文科學頻道
這就是共產主義生活,在人類物質生活還沒有達到極大豐富之前,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再說,你芬蘭、美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參乎共產主義幹嘛啊,還是得從初級階段慢慢幹起才行,這是理論上早就說清楚了的,不要瞎費勁了。而且,共產主義應該是全人類一起實現的,單單在區域性實現容易引發其他人的不適,造成整個地球的動盪,不太可行。所以,正告美華人,做實驗應該先找猴子,成功了再應用到人類身上,這才是科學的方法。
-
4 # 掛羊頭賣狗肉628
兌換成人民幣三千多幾乎可以過上較體面的生活,在沒有房貸的情況下每天就有一百元的保障,算可以的了。
真正的削貧最好的辦法全民能充分的就業,只要人人有工作有職業就有收入,混口飯吃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川普當政把奧巴馬的醫改砍掉,在美國優先的政策下,美國的失業率已經降到極低。這個商業總統看來還是有一套抓經濟的能力,失業的人少領救濟金的人也相應地在減少,即很好地減少了貧困也減輕的政府的救濟支出。只有創造出良好的經濟環境才是最好的削貧手段,其它的都是空洞,虛偽的關懷。
有關濟困護貧,除了真的老弱病殘需要得到人間的關懷,其它的應以精神上的鼓勵,為尊嚴儘量自己養活自己,才是上策。
-
5 # 李建秋的世界
直接發錢。
芬蘭不是剛剛搞完類似的活動麼?
芬蘭當年就搞過“國民基本收入”的政策,每個月給居民定期發一筆錢鼓勵消費刺激經濟,給25到58歲的未就業的居民發一筆560歐元的補貼,相當於633美元,比美國發的這個還多一點。
注意一下,這個錢不是失業救濟金,而是一直要發,哪怕這些失業者已經重新就業了還是要發,知道為什麼麼?因為當時考慮這個政策的時候,就意識到傳統的失業救濟金有問題,最典型的就是:失業救濟金和工資差不多,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去就業呢?
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說房租的問題,政府會給沒找到工作的人提供免費或者廉價的房子,給一些失業救助金,當有了工作以後,就必須搬出去,結果這些失業者找到工作以後,發現工資僅能覆蓋房租以及食物,還不如去吃福利呢。
所以芬蘭就有了這個運動,鼓勵人們再就業。
芬蘭當年的邏輯是:我給你發錢,你找到工作以後我還繼續發錢,這樣你不就擺脫貧困了嗎?也不用面對到底是吃福利還是工作這種困難選擇了。
結果呢?就業沒有增加。失敗了。
至於失敗的原因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人認為區區2年,而且只有2000人覆蓋,太少,有人說對於那些懶人來說,難道你還覺得有什麼奇怪?
我認為這個運動是有積極意義的,最大的意義是找到貧窮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怎麼讓貧窮者去擺脫貧窮的困境,實際上在美國相當多的人是面臨漩渦式貧窮,什麼叫旋渦式貧窮?我舉個例子,在美國有相當多的窮人去住汽車旅館,而汽車旅館一天40美元,很貴多吧,那麼為什麼窮人不去租一個房子呢?
因為沒有押金,汽車旅館則可以按天結賬,結果窮人越租越窮,就跟旋渦一樣。
在美國相當多的事情就就是這樣的,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的是,如果你窮,你就得花比你富的人更大的成本,房租也同樣是,窮人會更加保守,更加經不起折騰, 也就更加缺乏改善自身條件的力量。
這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有博士學位,她去體驗生活的時候還有信用卡,還有1000美元的起始資金,她身體非常好,在這種情況下她去體驗底層人民生活,她去當了服務員,幹了一段時間,背傷復發,全身皰疹,變得沮喪無比,她還是有起始資金的,還有信用卡的,還有汽車出去找工作的,而對於相當多數的窮人來說,沒有這個條件,只能去汽車旅館,只能在無限的死迴圈裡面過去下去。
這就是所謂的世代貧窮。
我們中國也有這種情況,當一個年輕人踏出社會,找到第一份工作,開始租房子,交房租,但是工資的上漲跟不上房子的上漲,如果沒有父母的資助,他會永遠買不起房子,而不斷上漲的房價吞噬了他所有賺取的工資,他可能永遠都湊不齊那個首付,永遠就在不停的租房子,換房子,再租房子中折騰,每一次搬家都會遺落一大堆的東西,喪失自己賺取的財富,於是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的重複,這是在中國所有城市中都出現過的現象。
我認為這個社會實驗很有意義。
回覆列表
先普及一下500美元在美國能做啥。
先上一張2017年統計的美國各洲的房租水平:
其實,美國房租最低的比如俄亥俄州的萊託多平均只有550美元。
也就是說,每月500每月對抗貧困的補助,差不多解決了無產(房產)階級的住的問題,那麼,他們就可以利用省下的錢無憂無慮地去消費了(這部分貧困人口之所以沒有房,大部分也是因為他們性格里天生的無憂無慮)。
所以,美國此舉無疑會大大刺激國內消費。我們知道,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進出口(美國和我們正在談判的就包括他們農產品出口),再加上消費拉動,就可以大大提升GDP,而GDP提升後,整個國家經濟活躍起來,民眾的收入就可以提高以走出貧困。
所以,這項“居民將每月領取500美元以消除收入不穩定對抗貧困”實驗,說直白些,就是政府拿錢自己啟用消費,拉動經濟的一種遊戲。
至於說美華人是否真的貧困,根本不重要,消費在走下坡路是全球性的現狀,如何刺激消費?還是應該讓民眾無後顧之憂地去消費,而不用面對比如“上半月花光了下半月沒飯吃“,去除焦慮,才能重樹信心,拉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