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法三章原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想住在王宮跟其玩耍,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於是召集各縣父老、豪傑,鄭重地想他們宣佈了廢除秦朝的法律,並與父老、豪傑約定“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約法三章)”。該約定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援與擁護,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援,最後取得天下。擴充套件資料約法三章相關歷史人物介紹1、劉邦劉邦當了皇帝后,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2、張良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先輩在南韓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去世後,諡號文成。《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
約法三章原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公元前207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子嬰僅當了46天的秦王后,向劉邦投降。劉邦想住在王宮跟其玩耍,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於是召集各縣父老、豪傑,鄭重地想他們宣佈了廢除秦朝的法律,並與父老、豪傑約定“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約法三章)”。該約定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援與擁護,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援,最後取得天下。擴充套件資料約法三章相關歷史人物介紹1、劉邦劉邦當了皇帝后,和父親劉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見一次。太公覺得沒什麼,也習慣了。但太公的屬官卻覺得不合適,就勸他說:“俗話說,天無二日,地無二主,當今皇帝是您的兒子。但他也是人主。您雖是他的父親,但也是他的大臣。讓他這個主人拜見您這個大臣,不合禮儀。況且這樣也顯不出皇帝的威嚴”。 等劉邦再拜見父親時,太公就提前拿著掃帚出門相迎,然後倒退著進屋,不給劉邦行禮機會。劉邦很吃驚,跳下車去攙扶父親,太公趕忙說:“皇帝貴為人主,不能因為我一個人破壞了國家的禮法。”劉邦便下詔書,尊太公為太上皇,這樣一舉兩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嚴,他也可以順理成章地拜見父親了。2、張良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先輩在南韓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儲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四海。張良去世後,諡號文成。《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