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菇涼耶

    紡車聲聲

    賈平凹

    如今,我一聽見“嗡兒,嗡兒”的聲音,腦子裡便顯出一彎殘月來,黃黃的,像一瓣香蕉似的吊在那棵榆樹梢上;院子裡是朦朦朧朧的,露水正順著草根往上爬;一個灰髮的老人在那裡搖紡車,身下墊一塊蒲團,一條腿屈著,一條腿壓在紡車底杆上,那車輪兒轉得像一片霧,又像一團夢,分明又是一盤磁音帶了,唱著低低的、無窮無盡的鄉曲……

    這老人,就是我的母親,一個沒有文化的、普普通通的山地小腳女人。

    那年月,正是“文化大革命”中期,我剛剛上了中學,當校長的父親就被定為“走資派”,拉到遠遠的大深山裡“改造”去了。沒有了父親的工資,我們兄妹又都上學,家裡就苦了母親。她是個小腳,身子骨又不硬朗,平日裡只是洗、縫、紡、漿,幹一些針線活計,現在就只有沒黑沒明地替人紡線賺錢了。家裡一應大小開支,先是還將就著應付,麥子遭旱後,糧食沒打下,日子就越發一日不濟一日了。

    我瞧著母親一天一天頭髮灰白起來,心裡很疼,每天放學回來,就幫她幹些活:她讓我雙手擴起線股,她拉著線頭纏團兒。一看見她那凸起的顴骨,就覺得那線是從她身上抽出來的,才抽得她這般的瘦,尤其不忍看那跳動的線團兒,那似乎是一顆碎了的母親的心在顫抖啊!

    夜裡,我們兄妹一覺睡醒來,總聽見那“嗡兒,嗡兒”的聲音,先覺得倒中聽,低低的,像窗外的風裡竹葉,又像院內的花間蜂群,後來,就聽著難受了,像無數的毛毛蟲在心上蠕動。我就爬起來,說:“媽,雞叫二遍了,你還不睡?”她還是給我笑笑,說:“棉花才下來,正是紡線的時候,前日買了五十斤苞谷,吃的能接上秋了,可秋天過去,你們又是一個新的學期呀……”

    我想起上一學期,我們兄妹一共是二十元學費,母親東借西湊,到底還缺五元,後來變賣了家裡一隻銅洗臉盆,我才上了學,已經是遲了一星期的了。現在,她早早就做起了準備……我就說:“媽,我不念了,回來掙工分吧!”

    她好像吃了一驚,紡車弦一緊,正抽出的棉線“嘣”的一聲斷了,說:“胡說!起了這個念頭,書還能念好?快別胡說!”

    我卻坐起來,再說:“念下去有什麼用呢?畢了業還不是回來當農民?早早回來掙工分,我還能養活你們哩!”

    母親呆呆地瓷在那裡了,好久才說:“你說這話,刀子扎媽的心。你不念書了,叫我怎麼向你爸交代呀?”

    後來,我還是回家務了農,但母親讓我仍然自學。這年冬天,母親的紡車卻壞了。先是一個輪齒裂了,母親用鐵絲纏了幾道箍,後來就是杆子也炸了縫,一搖起來,就呱啦呱啦響,紡線沒有先前那麼順手了:往日一天紡五兩,現在只能紡三兩。母親很是發愁,我也愁,想買一輛新的,可去木匠鋪打問過了,一輛新紡車得十五元。這十五元在哪兒呢?

    這一天,我偷偷跑上樓,將爸爸藏在樓角的幾大包書提了下來,準備拿到廢紙收購店去賣了。正提著要出門,母親回來了,問我去幹啥,我說賣書去,她臉變了,我趕忙說:“賣了,能湊著給你買一輛新紡車啊……”

    母親一個巴掌就打在我的臉上,罵道:“給我買紡車?我那麼想買紡車的?!唵!”

    “不買新的,紡不出線,咱們怎麼活下去呀?”我再說。

    “活?活?那麼賤著活?為啥全都不死了?!”她更加氣得渾身發抖,嘴唇烏青,一隻手死死抓著心口,

    我知道她胃疼又犯了,忙近去勸她,她卻抓起一根推磨棍,向我身上打來……

    年底我終於靠砍柴湊夠了錢,我們全家人都到木匠鋪去,買回來了一輛新的紡車。最高興的莫過於母親了,她顯得很年輕,臉上始終在笑著,把那紡車一會兒放在中堂上,一會兒又搬到炕角上,末了,又移到院中的榆樹下去紡。這一次,她在新紡車上紡了六兩線,那“嗡兒,嗡兒”的聲音,響了一天半夜,好像那是一架歌子,搖搖任何地方,都能發出音樂來的。

    每天晚上了,我要是看書,母親就紡著線陪我;她要是紡線,我就看著書陪她。這樣,分兩處點油燈,煤油用得很費,母親就把紡車搬到我的房間來紡,可那紡車“嗡兒,嗡兒”的響,她怕影響我,就又把紡車搬到院裡的月光下去紡了。每當我看書看得身疲意懶,就走出門來,站在臺階上看母親紡線,那“嗡兒,嗡兒”的響聲,立刻給我渾身一震,腦子也就清醒多了,返身又去看書……

    幾乎就從那時起,我便堅持自學,讀完了初中課程,又讀完了高中課程,還將樓上爸爸的那幾大包書也讀了一半。“四人幫”一粉碎,爸爸回來了,我就報考了大學,竟被錄取了。從此,我就帶著母親為我做的那套土布印花被子,來到了大城市,開始了新的生活;幾年間,再沒有見到我的母親。後來,父親給我來了信,信上說:你母親身體似乎比以前還好,只是眼睛漸漸不濟了,但每天每晚還要織布、紡線……

    讀著父親的信,我腦子裡就又響起那“嗡兒、嗡兒”的聲音了。啊,母親,你還是坐在那院中的月光底下,搖著那輛紡車嗎?那榆樹梢上的月亮該是滿圓了吧?那無窮無盡的棉線,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緒啊,那輛紡車又陪伴著你會唱出什麼新的生活之歌呢?母親!

    (有刪改)

    7.下列對文字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獨具匠心,先聲奪人,像一組電影鏡頭由近及遠,一幅圖畫緩緩開啟,母親出現,抓住了讀者的心。

    B.文中的母親是一位用愛和汗水澆灌貧瘠生活的山地小腳女人,她擔起了生活的重擔,在紡車上傾注著所有的汗水,只為讓孩子有食吃、有學上。

    C.紡線織布是“我們”家物質生活的支撐,也帶給孩子們無窮的精神力量。年幼的“我”在母親的教導下,明白生活的不易,學會盡力去承擔、去珍惜。

    D.文章加橫線處,運用了直接描寫和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來展現聲音的特點及“我”的心理感受。

    8.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餘華在作品《活著》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本文在兒子要賣書買紡車時,母親反問“活?那麼賤著活?”,請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母親這一問句的理解。(6分)

    9.“紡車聲聲”是散文構思的關鍵,蘊含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材料組織、主題呈現等多方面的考慮。請選擇一個方面,結合全文,陳述你的觀點並加以分析。(6分)

    7.【答案】A

    【解析】A項,“由近及遠”不對,文章開篇回憶從“月亮”到“樹梢”再到“院子”“母親”,像一組電影鏡頭由遠及近。

    8.【答案】①母親的反問是對兒子賣書買紡車行為的否定和嚴厲批評。

    ②母親在艱難條件下仍然飽含對活著應該有尊嚴,有更高層的追求和堅守。

    9.【答案】觀點一:人物塑造,透過“紡車聲聲”豐富了母親和我的形象。

    ①在沒有父親依靠的艱難歲月,母親毅然透過紡織挑起生活的重擔,紡車聲聲體現了母親的勤勞,責任感,有擔當以及母親的堅強不屈。

    ②艱難條件下,母親始終關愛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紡車聲聲體現了母親的慈愛和遠見。

    學生也可以自主分析母親或者“我”的形象。

    觀點二,選材得當,綴連全篇。

    ①是文章的線索,圍繞“紡車聲聲”選取素材,綴連母親生活的片段,使文章形散神聚。

    ②首尾照應,開篇先聲奪人,如一幅畫卷展開母親紡織的形象,吸引讀者閱讀;結尾照應開頭,表達了對母親的深沉懷念和敬愛,使文章更為完整,意蘊豐厚。

    觀點三,使主題意蘊更為豐厚深刻。

    ①紡車聲聲是母親勤勞慈愛形象的集中體現,歌頌了深沉的母愛。

    ②紡車聲聲是母親形象在我心靈的印照,是我記憶中對母親形象的註解,豐富了我對母愛理解和回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情低落,哭唧唧,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