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家小妹生活日記
-
2 # 秋風500
你是一個語言大於行動,還是行動大於語言的人,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本人是個謹言慎行,默默做事,不說大話的人,欣賞你這個題目,來隨便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
言多必失,是個成語,也是人們關於人際交往的經驗之談。語言大於行動的人,往往會超越自己的行動能力,不顧實際能力輕易許諾和承諾,結果辦不到,導致失信於人。如果這種人還只是羞於面子,沒有管住嘴巴輕許於人,結果又食言於人,沒有什麼惡意,小事一樁無有大礙,一般朋友間,也就笑笑了事,特別是酒後之言,更是不會當回事。但是長此以往,也會落得“嘴上沒毛,說話沒撈”,常常失信的不好評價。
言而有信,來自《論語.學而》:“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我們文化鼻祖孔老夫子之言,也是我們遇到相應的語境常用的一個成語。告訴我們的是在與人交往中,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具體點,就是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常常會有相互交換人脈資源,你託我辦事,我託你辦事的情況。每個人的人脈資源都是有侷限性的,在自己不要強人所難的同時,在許諾和承諾別人事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不要說話離譜,超越了自己的行動能力,弄得最後不能兌現而尷尬出醜。不斷地發生這種情況,由量變到質變,就成為你不講信用的符號了。所以,為人處事還是要言行得當,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關於為人處事老祖宗對我們的教誨無微不至。“語言大於行動的人”在與人交流中這也是一種常犯的錯誤之一。誇誇其談中,不懂裝懂,打腫臉充盤子,沽名釣譽,博人眼球,常常會忘乎所以出現問題。蒙得了一時,蒙不了一世,露出破綻之日,就是落得笑柄之時。因此做人遇事還是要謹言慎行,少點言過其實,多點自知之明,才不會被“聰明反被聰明誤”所累。
常言:有那金剛鑽,敢攬瓷器活,這是和以上相反的一種人做事的秉持。“行動大於語言的人”,從性格上來說都是比較務實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做不到的不說,說出來的一定要做到,由於把握得好,因而不做難,不食言。根據自己的實力,來確定辦多大的事,不說空話,不放空炮。而且還會常常給人以奇蹟,給人以驚喜,把事情辦得更好,超過預期。
綜上所述,足以能夠回答題主筆者喜歡哪一種人了。不過在此重申覆述一遍也可以,喜歡的就是:胸有城府,手有乾貨,言出必行,篤行務實的人。不喜歡的是:誇誇其談,不懂裝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浮誇有餘,成事不足的人。也就是題主所說的那種“語言大於行動”的人。
2019年12月17日
-
3 # 傲厲給V
就本人而言,感興趣的,可預知的,行動力就強一點,否則反之,我知道自己有些投機性,現實派,但不知道怎麼去改變,求賜教!
-
4 # 虹道元
本人一直都是先做後說。因為話說多沒用的,關鍵要有行動。目前很多大貪官反腐倡廉的語言說的比任何人都好,反而他貪汙比誰都多。
-
5 # 草草3
做人要做一個言而有信誠實的人,不要做一個光打雷不下雨,不守信用的人。
一個行為大於語言的人,是默默無聞不投機取巧的人,他不是傻,而是一個懂得尊重人,理解人。他不管做任何事都是先了解人,再結合自己的實際能力用事實說話,用事實證明對與錯,這樣的人雖然有時吃虧,但自己活得踏實,無愧於人,背後不被人指責。
一個語言大於行動的人,這樣的人缺少涵養,目中無人,浮躁輕狂,承諾的事往往很難實現,還要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與一個輕狂浮躁的人相處,吃虧的一般都是誠實之人。
所以做人,我寧願做一個行動大於語言的人,自己吃點虧,但活得踏實心安。
-
6 # 海鳳
我是行動大於語言的人,會做的事情就過去做了,不會的還是先找人教或是幫助一下,做就做了,沒有必要以後向別人提起。
回覆列表
我是一個語言大於行動的人,畢竟站著說話不腰疼,當然我更喜歡行動大於語言,因為起而行動總比坐而待弊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