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62846289535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八,大清帝國第一位入主中原的天子福臨告病身亡。其子玄燁即位,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然而不久,有關順治帝出家的訊息就在民間廣為流傳,演繹頗多,給順治之死染上神秘色彩,成為迄今仍無法定案的歷史之謎。

      據說天台寺有一蠟制的僧裝順治像,頭戴寶冠,身披黃袍,面目骨架與順治畫像十分相似。而康熙多次到天台山拜祭,或賜匾額,或賜金帛,證明天台山確為順治出家之所(《清捭類鈔》)。傳說在杭州西湖羅漢堂塑像中,有一黃冠黃袍的羅漢,即為順治,是康熙南巡時塑造的。而且順治出家,王公大臣都知道。有人說,順治皇帝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一出走,而忌辰推遲到正月初七才宣佈,是密令尋找,未能找到才發喪(《白話野史大觀》)。

      野史與民間傳說最廣的說法,是順治因一代名妓董小宛去世而遁入空門。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順治十七年八月,貴妃董鄂氏病逝。數月後,順治遁入五臺山,皈依佛門。董妃即冒闢疆之妾,秦淮名妓董小婉,於明朝弘光末年,被掠到北京,入宮後,賜姓董鄂氏,專寵於皇帝。冒闢疆懼禍,作《影梅庵憶語》,假說小宛已死。清初著名詩人吳偉業(梅村)在《清涼山贊佛》四詩中,有“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之句,並用雙成典故等,將董字嵌入其中,令人感覺蹊蹺。

      而據史書記載,董鄂妃確有其人,卻並非董小宛。董鄂妃出身於滿洲世族之家,“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備受寵愛。順治十四年,董鄂妃誕下皇四子。次年正月此子不幸夭折,董鄂氏傷心欲絕,染病不起,於順治十七年八月病逝,年僅22歲。順治下令“輟朝五日。”又破例追封董鄂氏為皇后,並加諡後“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敬皇后”。還親自撰寫“董鄂妃行狀”的祭文,又命大學士金之俊寫了《孝獻皇后傳》。

      關於順治出家的傳說,亦非空穴來風。據說埋葬於清東陵孝陵中的是空棺,而沒有福臨的遺體。有人考證,滿洲有火葬舊俗,清太宗皇太極、攝政王多爾袞都為火葬。孝陵中不僅有埋葬順治遺物的衣冠冢,其中還有順治的寶宮(骨灰罈)。但由於順治火化不見於《清實錄》記載,故引起人們的懷疑。

      順治篤信佛教,與當時名僧玉林琇、木陳忞、玄水杲等都有來往。據說其火化儀式也是由佛家名僧茆溪森主持。順治曾對木陳忞說“聯於財產固然不在意中;即妻孥黨亦風雲聚散,沒甚關係。若非皇太后一人掛念,便可隨老和尚出家去。”(《北遊集》)並在西山慈善寺題壁詩云“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他千秋與萬秋。”董鄂妃死後,順治決意披緇山林,請玉林琇的大凝子茆溪森為自己舉行淨髮儀式。玉林琇聞訊趕來,命取來乾柴,要當眾燒死茆溪森,才使順治答應蓄髮(《續指目錄》)。而順治雖出家未遂,卻得了“行痴”的法名。據載,為順治以順治與佛教的密切關係,在董鄂妃仙逝後,心灰意冷而入空門,亦符合多情天子的性格。

      與傳說相反,正史則記載順治因病而逝。《平圃雜記》對此亦有詳細記述:順治十七年底,福臨染上天花,禮部奉旨宣佈免去元旦大朝慶賀禮。正月初二,順治為祈求佛法庇佑,親自把最寵愛的太監吳良輔送到憫忠寺剃度,作為自己的替身。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佈皇帝患病。初五日,宮殿各門所懸的門神、對聯全部撤去。接著傳諭全國“毋炒豆,毋點燈,毋潑水”,並下令釋放所有在牢囚犯,以祈祝皇帝康復。初七日夜,福臨死於養心殿。

      順治從宣佈生病到死亡,不過三四天,且只有24歲;又因以上種種疑點,而使順治出家的故事愈傳愈廣,成為千古奇聞。

      在清朝這一邊,順治皇帝在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死。

      傳說他不曾死,而是“裝死”,藉此隱姓埋名,到五臺山當了和尚。

      他留下一篇“遺詔”、九百五十八個字的洋洋大文,列舉自己的十四大罪。在這一

      篇文章裡面,沒有一個字提到自己生病,或生了什麼病,只淡淡地吩咐以玄燁為皇太

      子,“持服二十七日,釋服即皇帝位”。

      順治熱戀過一位董鄂妃,董鄂妃在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先他而亡。順治為她親撰

      行狀,說她對皇太后“奉養甚至,左右趨走,皇太后安之”;說她“事聯,候興居,視

      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又說她“至節儉,不用金玉,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

      未久,即精”。

      順治在自罪的遺詔中,承認在董鄂妃死後“喪祭典禮,過從優厚,不能以禮止

      情”。(他追封她為“端敬皇后”。)

      關於董鄂妃的美,順治下了“倪靜”二字的按語,這倪字,根據“集韻”,意思是

      嫵媚。塞外的滿洲女子,剛健婀娜的很多,嫵媚的極少。如果拿“嫵媚”來形容一個南

      國佳人,倒是十分恰當。

      董鄂妃於入宮以前,是順治的異母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妃子。博穆博果爾毫無功

      績,照例至多封一個輔國公而已,突然在順治十二年平步青雲,被順治封為親王,可能

      是因為此時順治對董鄂妃已有很深的好感。

      她在未為博穆博果爾的妃子以前,是不是被清兵從江南擄了來的?她是不是冒闢疆

      的愛妾董小宛?

      冒闢疆在《影梅庵憶語》中說,在辛卯年(順治八年,1651年)三月底,夢見董小

      宛被人搶去,又說在同一天夜裡,董小宛自己也夢見被人搶走。

      吳偉業(梅村)寫了八首詩,題“冒闢疆名姬董白小像”,其中有這麼幾句話:

      “亂梳雲髻下妝樓,盡室倉黃過渡頭,鈿合金釵渾棄卻,‘高家’兵馬在揚州”;又

      有:“欲吊薛濤憐夢斷,墓門深更阻侯門”。

      他在“古意”的第六首,寫了:“珍珠十斛買琵琶,金谷堂深護絳紗,掌上珊瑚憐

      不得,卻教移作上陽花。”“上陽”兩字,很引起人們猜測。

      此外,他的四首“清涼山贊佛詩”,也常被附會為順治出家的證據。清涼山是五臺

      的最高峰。詩中點出瞭解個“董”字:“可憐千里草,萎落無顏色”。草頭下面一個

      “千”字,“千”字下面一個“裡”字:合起來,便是董小宛的董字了。但是這也可以

      解釋成董鄂妃的董字。

      “清涼山贊佛詩”的確是可以當作史料看:“陛下壽萬年,妾命如塵埃……今日樂

      方樂,斯語胡為哉?……從官進哀誄,黃紙鈔名入。……官家未解菜,對案不能

      食。……戒言秣我馬,遨遊凌八極。八極何茫茫,曰遊清涼山。……回首長安城,緇素

      慘不歡,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

      這“天降白玉棺”五個字,很值得特別注意。事實是:順治的確有出家的意思,而

      且剃了頭,但是未曾能夠真地當了和尚,便死於天花。

      (摘自《細說清朝》( 7208025002 ),黎東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是黎東方教授“細說中國歷史叢書”的第三部。在本書中,黎東方教授

      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探索精神,用乾淨利落、明白曉暢的文字,將清朝的重要事件、

      主要人物以及職官、制度、地理、文化、學術等等,分列為若干題目,縷而述之,

      如治棼理絲,又如串置散錢,將清朝從後金到1911年之間近三百年曆史敘述得清

      楚明白,使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均能讀懂,是部較好的、深入淺出的

      通俗歷史讀物。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祝緒丹有新的戀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