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廣銀
-
2 # 簡魯魯
捧殺!崇禎上臺沒有把握除掉魏忠賢,就開始麻痺他。然後一點點蠶食他的勢力。該打壓的打壓,該拉攏的拉攏。等魏忠賢醒悟過來的時候為時已晚。魏忠賢唯一的機會就是崇禎上臺之初幹掉他,不過被崇禎的裝傻充愣騙過去了。
-
3 # 春秋正義
1627年,天啟皇帝病危,由於沒有留下子嗣,他召見自己的好弟弟朱由檢,指著身邊的大太監魏忠賢,告訴他“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吾弟當為堯舜”。
由此可見,天啟皇帝臨終前不忘叮囑弟弟,為繼承大統的朱由校留下一個幫手,雖然這個幫手並不像“三楊”、張居正那樣的顧命大臣。魏忠賢沒有經天緯地的才能,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他比其他大臣更忠心。
1.明朝文官權力大,皇權需要宦官來制衡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以後,表面上看百官群龍無首,失去了威脅皇權的代表人物,但是大樹既倒,百草叢生,明朝的言官制度使得文官可以隨心所欲地向皇帝進諫。如果他們所議都是實事,都切中時弊,那麼廣開言路是極好的,可惜大多數情況往往是空談誤國。
孝宗以後,正德、嘉靖、萬曆,三朝都典型地試圖擺脫文官的束縛,結果就是廷杖、大禮議、爭國本,鬧了幾十年不可開交,皇帝與大臣不和,乾脆不理朝政,只不過皇帝要是忙於玩樂、修仙,但事情還得辦,那麼他們身邊的人——太監無疑是最便捷的可以仰仗的力量。
天啟皇帝從小因為父親光宗被爺爺冷落,也不受人待見,在孤苦的環境下陪伴他成長的就是當時還叫李進忠的低階太監魏忠賢。在天啟年幼,甚至即位之時還被文官鬧了一出“移宮案“。此時的內閣已經完全成為文官的代言人,除了能對皇帝的旨令進行發還,更是直接站在皇帝的對立面,孤立皇權,充當文官攻訐皇帝的急先鋒。
熹宗深深感受到這朝堂之上,全都是一群滿口仁義道德,背後貪財淫樂的偽君子,尤其在天啟三年之前,滿朝東林黨勢力,卻讓努爾哈赤從赫圖阿拉一路打到廣寧,山海關外領土淨失,而東林黨不僅推諉扯皮、瞞報欺君,更是拿不出實用的策略解決遼東困局,這樣的危亡情景,就算是再昏庸的君主都不得不感到憤怒。他決定將權力交給魏忠賢,讓他打擊東林黨人,透過派出太監監軍和收礦稅,順便抓抓情報工作,遼東局勢瞬間得到好轉,不僅國庫危機暫時得到緩解,而且取得寧錦大捷,暫時止住了後金的攻勢,而這也證明了魏忠賢的能力是比較靠譜的。
2.宦官比文官更關心皇帝的死活
魏忠賢出身底層,中年淨身入宮,天啟皇帝是他照顧長大的,這種感情不是那些出身世族大家的文官可以理解。滿朝文武,上朝下班是日常,而對於魏忠賢來說,皇宮就是他的家,他此生的歸宿都在這裡。
起初天啟帝也沒有輕易相信魏忠賢,只是交辦了一件修墳的活——為萬曆和泰昌帝修墳,原本需要兩年的工期,魏公公監工得利,竟用數月就完成了工程,就此獲得了天啟帝的讚許,說實在,如果你是老闆,也會喜歡這種能把髒活累活幹好的員工。
還有一個例子,出自內閣首輔葉向高之口,他曾在宮裡看到天啟帝想要上梯子捉一隻飛進屋裡的鳥,但魏忠賢緊緊拽住皇帝的衣服,不讓他去,這可比放任武宗打虎的劉瑾強多了吧。後來天啟帝失足落水,魏忠賢毫不猶豫就下水救人,可以說一大把年紀的殘疾人,卻對皇帝體貼入微的關心,而這並不是裝出來的,是多年照顧皇帝自然而然的習慣。
所以崇禎帝對閹黨打擊多年,最後陪自己上吊的竟還是太監王承恩,不可謂巨大的諷刺。
3.忠賢若在也不必如此!
東林黨、閹黨,說實在都不是什麼好人,他們都會揹著皇帝幹壞事,但是滅掉一方,則必然導致另一方勢大,在皇權式微的明末,除掉閹黨,反倒讓皇帝失去了駕馭百官的幫手。
最典型的,崇禎帝召叢集臣議事,決定戰與和,東林黨夷狄之變的清高讓他們罔顧形勢,一意讓明軍疲於在農民軍和滿清之間來回消耗,立場正確遠高於戰略正確,空有洪承疇、孫傳庭等一干猛將也不能挽救危局。再有當李自成逼近,文官居然死都不答應皇帝南遷的提議,君臣離心離德到了如此地步,也難怪崇禎帝感慨“大臣人人皆可殺”。
倘若留得魏忠賢在,崇禎帝畢竟沒有接受儲君的教育,他需要魏忠賢教他制衡百官的權術,以及如何選用人才解決問題。缺乏這樣一個嚮導,崇禎在位更多是憑著性子來,此時他的兢兢業業也比不上他急躁多變、剛愎自用的個性帶來的危害,以至於末代首輔魏藻德以沉默迎合而尸位素餐多年,國家也在這樣的
回覆列表
朱棣透過造反登上皇位,朝廷上當然有人不服,所以朱棣登基以後,就對反對派大臣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可是殺歸殺,倖存下來的大臣們,他們心裡會不會有怨言呢?這一點朱棣心裡可沒譜,畢竟皇帝都是以猜疑為天職的。於是,朱棣為了提防大臣,就開始重用宦官。那他具體是怎麼做的呢?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太監去做監軍。
當時朱棣剛剛即位,全華人心不穩,他就派出幾員大將,去接管邊境地區的軍權。他對這些大將不太放心,就又派出幾名心腹宦官,跟過去監視他們,這就是宦官監軍的開端。後來,朱棣從京城的軍隊裡挑選出14萬精兵,組成了一支精銳部隊,叫作“十二團營”。統領十二團營的,居然是宮裡的宦官。於是,宦官監軍漸漸變成了正式的制度,宦官系統的最高權力機構司禮監,也漸漸取代了原來的兵部,成為最高軍事決策機構。到了明朝第九位皇帝也就是明孝宗朱佑樘在位期間,發生了這麼一件事。兵部的最高長官,兵部尚書馬文升,客客氣氣地去拜訪司禮監的最高長官,也就是掌印太監李榮,想和他商量一起去檢閱部隊的事。結果李榮那天大概是心情不好,拒絕見他,馬文升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你看,這件事說明,司禮監壓過兵部一頭,成了最高軍事決策機關。除了讓宦官監軍,明成祖朱棣還有一項制度創舉,那就是設定了東廠。東廠是一個特務機構,由宦官進行管理,專門負責監視文武百官,以及一般百姓。請注意,東廠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能,就是監視錦衣衛。
錦衣衛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它也是一個特務機關,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朱棣覺得錦衣衛在皇宮外面辦公,他們平時都在忙些什麼,是不是對自己絕對忠誠,都不好判斷,於是他又設立了東廠,派宦官去做東廠的首領。這是因為他覺得,宦官是自己身邊的人,用起來最放心。東廠位於今天北京的東安門附近,大堂的入口處掛著一塊匾,上面寫著四個字:“朝廷心腹”,大堂上還供奉著南宋名將岳飛。這些都特別能反映東廠的本質:充當皇帝的心腹,對皇帝個人效忠。東廠的管轄範圍很廣,大到軍事將領們的不軌企圖,小到老百姓對於朝廷的私下議論,他們統統要管。明朝末年的魏忠賢就是東廠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東廠的權力登峰造極。魏忠賢利用東廠,不斷對士大夫進行政治迫害,還加強了對民間的監管。當時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有四個人在房間裡喝酒,一個人喝醉了,就開始大罵魏忠賢,其他三個還比較清醒,靜靜地看著他罵,不敢出聲。那人還沒罵完,東廠的人就破門而入,把他們四個帶去見魏忠賢。大罵魏忠賢的那個被當場處死,其他三個人卻拿到了賞賜,但他們早已被嚇得魂不附體。
你看,明朝皇帝利用宦官控制住了軍隊,也控制住了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對皇帝來說,宦官是最忠誠的奴僕,所以明朝皇帝又逐漸派宦官去幹別的活,比如在經濟活動中擔任職業經理人。你可能會覺得奇怪,宦官和職業經理人,這兩種身份看上去完全不搭界啊,但明代宦官真的幹過這活,比如替皇帝打理皇莊。皇莊就是皇室成員的私家莊園,這裡說的皇室成員可不止是皇帝,還有皇子和各地的藩王。皇莊由宦官負責打理,比如嘉靖皇帝在湖北安陸府就擁有規模巨大的皇莊,這片皇莊包含了36個村子,還有兩個大湖,總面積達到了一萬多頃。安陸皇莊的管理者就是宦官。魏忠賢作為一個太監,可以不受任何禮法的約束,打擊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大臣,為他換來一片清淨,這是天啟皇帝的小心思。而對於魏忠賢來說,打擊東林黨人,既是為皇帝分憂,也是一個剷除異己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