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同胞過年,沒有統一的日期,一般是在農曆十月的“卯”(兔)日。有時幾個村寨聯合過,有時排好次序輪流過,往往要持續一個多月。節前,家家準備酒、肉、魚和其它食品,人人都要準備新衣服。
節日期間,各種活動極為豐富。主要活動有鬥牛、賽馬、跳蘆笙、遊方等。第一天就把牛餵飽,裝飾好,牽到鬥牛場。各村寨都有傳統的鬥牛場,四周的山坡是天然看臺。鬥牛時,滿懷興趣觀看的人常常有五六千。
鬥牛結束後,把事先各家湊集的好酒抬到場地中央,人們一面喝酒,一面合著蘆笙的節拍跳舞,老年人往往在山坡上邊吃酒邊淡天。
青年人喜歡參加“遊方”活動。男青年到村寨裡唱遊方歌,女青年聞聲,互相邀約,出來歌唱周旋。一般是本寨的姑娘和外寨的小夥子對唱,透過歌聲互相詢問,表達愛情。分別時互贈禮物,有的從此結為終身伴侶。
苗族婦女節日的盛裝,除了銀鋶子、銀包、插頭針、插頭花、銀項圈、耳環、手鐲之外,還特別注重繡有彩色圖案的新衣服。有的姑娘穿上六七件新衣,以誇耀自己的能幹和織繡技巧。
湘西苗族過年習俗
一、過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紀,各地方的苗年時間很不一致,多數地區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即每年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過春節,但苗族的風俗習慣仍然保持不變。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品,如殺年豬,燻臘肉,打餈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二、百獅會
過苗年最有趣的民間活動莫過於百獅會了,周鄰四鄉苗胞舞著近百匹或數十匹獅子云集傳統的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銃、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有迎獅,有盤獅,考獅,搶獅,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裡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苗族喜愛舞獅跟遠古的傳說和圖拜相關聯,相傳洪荒時代,妖魔橫行,為害苗山。一群從森林奔出的金獅趕走了吞食牛羊、莊稼的惡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後來,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條毒計,譴魔女用五彩繡球把群獅誘入波濤洶湧的東海。勇敢的苗家後生亞果為救鄉親們出苦海,不畏千辛萬苦,翻山涉水,終撈起了飄浮在海浪上的繡球,把吉祥的獅群重新引回苗山,蕩平了作惡的妖魔鬼怪。苗民們歡天喜地、敲鑼打鼓湧到寨頭迎接吉祥的金獅們,從此,苗鄉就有了“百獅會”。
神話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蠻的Sunny穿越歷史的雲層,照射當今。“百獅會”的其實是苗族遠古的大遷徒。《遷徒謠》唱道:“我們的祖先在東海,翻過九十九道溪,浩浩蕩蕩走過……”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災害。
百獅會舉辦的時間多在春節正月初三後,百獅狂舞,挨家挨戶給苗家拜年。
獅子進屋,聰明的主人家依照風俗:在門口擱上一張小方桌,擺洗臉盆一個、白毛巾一條,既迎獅,又考獅,看它是否聰明、靈活。獅子當然明悟主人家的賢惠,新年大節,先洗去一路風塵再拜年。拋繡球的笑眯羅漢主動拿起白毛巾替獅子“洗臉”。主人家樂了,這才撤走方桌、臉盤,任獅子騰躍進屋。有的苗家板眼更足;堂屋前的三扇門同時敞開,堂屋正畫一隻大烏龜,家先牌位下的八仙桌上,喝下中間的一碗酒,剩下的兩碗,一碗敬天,一碗奠地。一口氣利索的做完這些套路,獅子方可倚桌而立,縱身躍起咬下懸在天花板的“紅封兒”,搖頭擺尾給主人家作揖拜年。然後退出大門,另覓別家。種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漁人”不得不在桃花源裡“居數日”而後才“辭去”。
“盤獅”的苗味兒更濃。主人家中門洞開,蠟光搖是,堂前懸紅綢,擱“封兒”。男主人腰纏絲帕,打綁腿,攔門而立。當昂頭擺尾的獅子蹦跳入時,他狂吼一聲,揪住獅子的鬍鬚,提起獅子頭高聲盤問:“獅子你從哪裡來”?“獅子”當然靈活,迅速答道:“獅子我從東方來!”主人還不罷休,繼續盤考:“東方來,走的是水路,還是陸路?”這難不倒獅子,它頭一甩,從主人家裡掙脫吼道:“獅子我騰雲駕霧來”!主人見難不倒獅子,急了又問:“獅子你帶什麼來“?獅子笑答:“我帶大吉在利來!”主人臉呈喜色接著問:“獅子你到哪裡去”?“獅子”自然回答:“我往西方去”。主人追問“獅子你帶什麼去”?“獅子”回答得很乾脆:“我帶災難瘟疫去”!吉祥的祝福喜得主人眉飛色舞,閃連呼:“瑪汝!瑪汝!”(苗語是好!)獅子此時趁機躍入堂屋,取下紅綢封兒,給主人柏拜年,敏捷離去。在苗鄉,舞獅子的若無超凡的武功,不僅拿不到封賞,還會倍受奚落,因為獅子拜年要跳火圈,躍桌子,騰空而立,缺乏過硬的本事是絕對拿不到封賞的。
和獅子凳高比起來,躍桌取封賞可算小巫見大巫了。曠坪上重疊起三十六張八仙桌,恰似一座陡峭的小山。最頂上的一張小方桌四腳朝天,倒扣的小方桌照例是少不了的。喧天的鑼鼓聲中,扣人心絃的舞獅開始了,騰躍的雄獅尾隨耍寶的拳手敏捷地穿桌孔,躍桌子。獅子爬到“桌塔”的最高層時,拳師吹響了牛角號。“雄獅”抖擻精神踩小方桌倒立的四腳,懸空轉圈表演驚險的絕技,先是獅子頭舞東西南北四方,拜天拜地。接著,躍上立起的木槓巔“雄鷹展翅”;或舞獅人用頭頂住鋼刃口倒立“熬魚撐天”。最精彩的一招叫“鯉魚標灘”。獅子大吼數聲,從“桌塔尖”騰躍而下,穩穩落在土坪上,不是武功精湛的舞獅者是不敢輕易嘗試這一招的。
三、接龍
苗家接龍可分為大型的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儀典隆重而熱鬧,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閃亮的
四、吃排家飯
過苗年最有趣的還有“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都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裡,不管哪一家來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數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戶都必須輪流請之,儘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賓。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辭,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么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這種待客方式叫作“農列壤”,直譯為漢語叫“吃排家飯”。誰個村寨的戶數多、留客吃“排家飯”的時間長,誰個村寨的聲譽就高。不但說話有人聽,做事多人幫,就是小夥子找物件也比別村容易得多。
凡讀過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人,無不深深地被其中這樣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見魚人,便邀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由於這
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五、苗家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傳統風習,每當趕年場或重大民俗節日,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以上的木杆,杆上鑿開三十六把鋼刀,鋼刀長一尺五寸、刀背厚零點五至一釐米,刀刃鋒利,刀口向上,裝成刀梯,加閂固緊。一尺一梯為三十六刀梯。樁杆四周拉線固定,刀梯上端系多種彩布小旗,象徵希望和勝利。上刀梯者,必有膽識、技巧和武功。從第一級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鋒利,爬至梯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古樹盤根等節目,旋展全身本領。上刀梯是驚心動的表演,是英雄所為,是苗族人民過去生活的顯現,有血有汗,有甜有美。觀者無不驚歎
苗族同胞過年,沒有統一的日期,一般是在農曆十月的“卯”(兔)日。有時幾個村寨聯合過,有時排好次序輪流過,往往要持續一個多月。節前,家家準備酒、肉、魚和其它食品,人人都要準備新衣服。
節日期間,各種活動極為豐富。主要活動有鬥牛、賽馬、跳蘆笙、遊方等。第一天就把牛餵飽,裝飾好,牽到鬥牛場。各村寨都有傳統的鬥牛場,四周的山坡是天然看臺。鬥牛時,滿懷興趣觀看的人常常有五六千。
鬥牛結束後,把事先各家湊集的好酒抬到場地中央,人們一面喝酒,一面合著蘆笙的節拍跳舞,老年人往往在山坡上邊吃酒邊淡天。
青年人喜歡參加“遊方”活動。男青年到村寨裡唱遊方歌,女青年聞聲,互相邀約,出來歌唱周旋。一般是本寨的姑娘和外寨的小夥子對唱,透過歌聲互相詢問,表達愛情。分別時互贈禮物,有的從此結為終身伴侶。
苗族婦女節日的盛裝,除了銀鋶子、銀包、插頭針、插頭花、銀項圈、耳環、手鐲之外,還特別注重繡有彩色圖案的新衣服。有的姑娘穿上六七件新衣,以誇耀自己的能幹和織繡技巧。
湘西苗族過年習俗
一、過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紀,各地方的苗年時間很不一致,多數地區是“歲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歲首即每年的開頭,也就是指過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臘月。近年以來,絕大多數苗族過年以改在正月過年,過春節,但苗族的風俗習慣仍然保持不變。過年是最大的節日,要準備豐富的食品,如殺年豬,燻臘肉,打餈粑,炒炒米,還要殺雞祭祖,“守歲”,開“財門”,敬“年神”,從的冬天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間,要舉行傳統的娛樂活動,漢譯為“踩花山”,“跳場”,“跳年”,“跳月”,“吃排家飯”等。湘西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稱“趕年場”,主要內容有打鞦韆、百獅會、玩龍燈、唱花燈等。
二、百獅會
過苗年最有趣的民間活動莫過於百獅會了,周鄰四鄉苗胞舞著近百匹或數十匹獅子云集傳統的村寨或集鎮,敲鑼打鼓,放地銃、打火槍,簡直要把天地翻過來。百獅會的名堂蠻多,有迎獅,有盤獅,考獅,搶獅,獅子登高等內容,土裡土氣,苗味十足,藏著厚實的文化底蘊。
苗族喜愛舞獅跟遠古的傳說和圖拜相關聯,相傳洪荒時代,妖魔橫行,為害苗山。一群從森林奔出的金獅趕走了吞食牛羊、莊稼的惡魔,使苗家重享太平。後來,狡猾的魔王想出了一條毒計,譴魔女用五彩繡球把群獅誘入波濤洶湧的東海。勇敢的苗家後生亞果為救鄉親們出苦海,不畏千辛萬苦,翻山涉水,終撈起了飄浮在海浪上的繡球,把吉祥的獅群重新引回苗山,蕩平了作惡的妖魔鬼怪。苗民們歡天喜地、敲鑼打鼓湧到寨頭迎接吉祥的金獅們,從此,苗鄉就有了“百獅會”。
神話是生活折射。原始荒蠻的Sunny穿越歷史的雲層,照射當今。“百獅會”的其實是苗族遠古的大遷徒。《遷徒謠》唱道:“我們的祖先在東海,翻過九十九道溪,浩浩蕩蕩走過……”那些妖魔鬼怪指的是一路遇的自然災害。
百獅會舉辦的時間多在春節正月初三後,百獅狂舞,挨家挨戶給苗家拜年。
獅子進屋,聰明的主人家依照風俗:在門口擱上一張小方桌,擺洗臉盆一個、白毛巾一條,既迎獅,又考獅,看它是否聰明、靈活。獅子當然明悟主人家的賢惠,新年大節,先洗去一路風塵再拜年。拋繡球的笑眯羅漢主動拿起白毛巾替獅子“洗臉”。主人家樂了,這才撤走方桌、臉盤,任獅子騰躍進屋。有的苗家板眼更足;堂屋前的三扇門同時敞開,堂屋正畫一隻大烏龜,家先牌位下的八仙桌上,喝下中間的一碗酒,剩下的兩碗,一碗敬天,一碗奠地。一口氣利索的做完這些套路,獅子方可倚桌而立,縱身躍起咬下懸在天花板的“紅封兒”,搖頭擺尾給主人家作揖拜年。然後退出大門,另覓別家。種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漁人”不得不在桃花源裡“居數日”而後才“辭去”。
“盤獅”的苗味兒更濃。主人家中門洞開,蠟光搖是,堂前懸紅綢,擱“封兒”。男主人腰纏絲帕,打綁腿,攔門而立。當昂頭擺尾的獅子蹦跳入時,他狂吼一聲,揪住獅子的鬍鬚,提起獅子頭高聲盤問:“獅子你從哪裡來”?“獅子”當然靈活,迅速答道:“獅子我從東方來!”主人還不罷休,繼續盤考:“東方來,走的是水路,還是陸路?”這難不倒獅子,它頭一甩,從主人家裡掙脫吼道:“獅子我騰雲駕霧來”!主人見難不倒獅子,急了又問:“獅子你帶什麼來“?獅子笑答:“我帶大吉在利來!”主人臉呈喜色接著問:“獅子你到哪裡去”?“獅子”自然回答:“我往西方去”。主人追問“獅子你帶什麼去”?“獅子”回答得很乾脆:“我帶災難瘟疫去”!吉祥的祝福喜得主人眉飛色舞,閃連呼:“瑪汝!瑪汝!”(苗語是好!)獅子此時趁機躍入堂屋,取下紅綢封兒,給主人柏拜年,敏捷離去。在苗鄉,舞獅子的若無超凡的武功,不僅拿不到封賞,還會倍受奚落,因為獅子拜年要跳火圈,躍桌子,騰空而立,缺乏過硬的本事是絕對拿不到封賞的。
和獅子凳高比起來,躍桌取封賞可算小巫見大巫了。曠坪上重疊起三十六張八仙桌,恰似一座陡峭的小山。最頂上的一張小方桌四腳朝天,倒扣的小方桌照例是少不了的。喧天的鑼鼓聲中,扣人心絃的舞獅開始了,騰躍的雄獅尾隨耍寶的拳手敏捷地穿桌孔,躍桌子。獅子爬到“桌塔”的最高層時,拳師吹響了牛角號。“雄獅”抖擻精神踩小方桌倒立的四腳,懸空轉圈表演驚險的絕技,先是獅子頭舞東西南北四方,拜天拜地。接著,躍上立起的木槓巔“雄鷹展翅”;或舞獅人用頭頂住鋼刃口倒立“熬魚撐天”。最精彩的一招叫“鯉魚標灘”。獅子大吼數聲,從“桌塔尖”騰躍而下,穩穩落在土坪上,不是武功精湛的舞獅者是不敢輕易嘗試這一招的。
三、接龍
苗家接龍可分為大型的村寨接龍和家庭接龍。兩種活動僅是規模大小有別,其過程基本相同。“接龍”多在黎明時分進行,儀典隆重而熱鬧,新居的堂屋燃滿燈燭,一鋪開大竹簟,擺好紅、黃、黑、白、青五匹彩布、五色紙,閃亮的
四、吃排家飯
過苗年最有趣的還有“吃排家飯”。苗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千百年來,苗族人民都遵守這樣一條規矩:即同一村寨裡,不管哪一家來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數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戶都必須輪流請之,儘自家所有,熱情地招待來賓。被請的客人,絕不能借故推辭,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瞧不起人。客人接受邀請,也不必帶什么禮品,直到每家每戶都吃到了,方能告別回家。苗族人把自己的這種待客方式叫作“農列壤”,直譯為漢語叫“吃排家飯”。誰個村寨的戶數多、留客吃“排家飯”的時間長,誰個村寨的聲譽就高。不但說話有人聽,做事多人幫,就是小夥子找物件也比別村容易得多。
凡讀過晉代大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人,無不深深地被其中這樣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見魚人,便邀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由於這
欲遂當年漁人願,苗山就是桃花源!…
五、苗家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傳統風習,每當趕年場或重大民俗節日,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十米以上的木杆,杆上鑿開三十六把鋼刀,鋼刀長一尺五寸、刀背厚零點五至一釐米,刀刃鋒利,刀口向上,裝成刀梯,加閂固緊。一尺一梯為三十六刀梯。樁杆四周拉線固定,刀梯上端系多種彩布小旗,象徵希望和勝利。上刀梯者,必有膽識、技巧和武功。從第一級往上爬,刀子一把比一把鋒利,爬至梯頂頭髮往刀上一擱,即斷成兩截。登梯者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掛金鉤、大鵬展翅、觀音坐蓮、古樹盤根等節目,旋展全身本領。上刀梯是驚心動的表演,是英雄所為,是苗族人民過去生活的顯現,有血有汗,有甜有美。觀者無不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