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空餃子

    任何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最近,美國一則新聞炸開了鍋,我們一直在喝的星巴克致癌!而且必須在其包裝上明確的指示出來“咖啡有致癌風險”,當然不是星巴克一家,所有的咖啡都一樣。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星巴克咖啡豆的烘培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醯胺的致癌物質,有了致癌物質,根據美國加州65號法案,就必須在標籤上警告!

    其實這種致癌物質很常見,基本上烹飪超過120度就會產生。我們常吃的炸雞裡面就有不少這玩意兒(當然加州的麥當娜和肯德基已經被加州檢察官起訴過了)

    問題就在於,他雖然是一種致癌物質,但是其導致癌症的關聯性和運作機理還沒有完全發掘出來,而其實際上導致危害的量,遠比我們想象中的大:

    根據2010年,發表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資料顯示,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μg-16μg每天。用最保守的數字來估算一下:一個5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會喝到致癌劑量(煮咖啡丙烯醯胺平均劑量13μg/kg,資料來源: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一天喝10kg咖啡!還沒有到得癌症的份上…我想別的問題已經摧毀了這個人了…

    雖然一天我們能喝的咖啡中致癌物質的劑量並不是很多,但是根據美國部分州的法律,但凡有致癌物質,就必須標示出來,這樣來來回回打了8年的官司,然後今天,我們看到了這個結果…

    其實世界健康組織(WHO)已經明確指出咖啡不會致癌(考慮到一個人正常可能的咖啡致癌風險)所以,我們不用太擔心,不過我們可能要面對一個印刷有“本咖啡含致癌物質”的令人不愉快的咖啡杯了…

    餃子覺得,這就跟“吃櫻桃會氰化物中毒”“吃碘鹽能防輻射”一樣,是會誤導大眾的基本健康意識的~是一項讓人困惑的裁定

  • 2 # 泌尿腫瘤外科鮮醫生

    星巴克“致癌”這個傳言,其實今天已經發了很多的闢謠帖了,當然這裡再簡單說兩句讓更多人看見。起因只是美國加州有一個團體起訴包括星巴克在內的91家咖啡製造商,認為他們沒有在產品上標註產品含有可能致癌物丙烯醯胺。這東西不是星巴克才有,也不是咖啡才有。所有烘焙煎炸等高溫烹製的含澱粉的食物都可能有,比如烤土豆,炸油條,烤曲奇,餅乾等都有,甚至這些東西含丙烯醯胺比咖啡或星巴克更多。並且這個丙烯醯胺也只是2A類致癌物,也就是可能致癌物,和豬肉牛肉羊肉是一個檔次的致癌物。還不如臘肉火腿培根的致癌物檔次高。但就這麼一條訊息,被一些無良自媒體歪曲和斷章取義,傳為星巴克才有這個東西,甚至是中國的星巴克才含有這個丙烯醯胺,而且被到處轉發,火了一把。

    如何看待呢?我只是想說華人的辨別能力還是有待加強。因為我職業關係,我有時候會喜歡看國外的健康新聞,這個星巴克這個新聞我是3月31號看見的,也沒有太當回事,因為這個確實沒啥。當時只是覺得美國加州的這種決定是不是有點太“作”了,難道賣的豬肉牛肉羊肉上也要標註2A類致癌物嗎?知道昨天我醒來發現整個網上都在刷屏,沒想到隨意編的一個曲解含義的新聞傳言竟然得到如此多的迴應。咱們難道就沒有一點辨識力嗎?什麼東西看了覺得義憤填膺,立刻轉發?這次只是星巴克,一個無關痛癢的咖啡,要是下次呢,下次要是一件有關人民大眾甚至人民利益的事情呢?會是什麼結果?我無法想象。

  • 3 # 涇渭長安

    最近法院裁決星巴克咖啡包裝上面要註明致癌標誌,造成了民眾的的恐慌及對星巴克的不信任,星巴克股票隨著也大跳水。看完上圖,我們大概也明白了致癌物質到底是個什麼鬼?含聚苯乙烯材料的食品袋基本是普通老百姓的標配,桶裝泡麵盒、快餐食品盒、杯裝飲料盒等等,和所有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人們可能對美國法院的裁決結果感到驚訝和不解,為什麼美國會對這樣可有可無的案件小題大做,這恰恰反映了一個社會文明的象徵,體現了對普通個體生命的尊重,每個人都有知情權,類似香菸盒上抽菸有害健康的標誌應該多出現在公眾視野。透過這次事件我們期待食品行業內部要以人為本,儘快替代對人身體有傷害的原材料及包裝袋,還老百姓一個健康的飲食環境!

  • 4 # 達凡阿1

    星巴克事件,就像肯德基發表麥當勞的食品安全醜聞一樣,純屬行業競爭之中,來自對手的惡意誹謗……事實上,任何咖啡的含有致癌物質,這不是星巴克的專屬,在醫學界,該物質可以倍忽略,因為世界上任何一種油炸碳水化合物的食品,都含有該物質……與其如此,還不如禁止所有該類食品呢……

  • 5 # 分享經典文化

    首先感謝悟空的邀請昨天剛答完對國內造假飲料的感想,今天繼續談談非常出名的星巴克咖啡☕,這是一家美國公司,197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總部在美國華盛頓,就是這麼牛逼的公司最近霸屏了,說什麼星巴克致癌了,說實話我看到這標題見怪不怪了,下面我談談個人瞭解的。這件事源於外媒報道,在3月28日的一項裁決中美國法院要求星巴克在其產品上加貼“致癌”標籤,據瞭解此次不僅僅星巴克在內,被告名單中還有卡夫食品公司、麥當勞的薯片、薯條等等。

    其實,咖啡豆本身並不含有丙烯醯胺,也不是星巴克故意新增的,而是隻要經過高溫烘焙這些致癌物質就會出現,聽說是近幾年星巴克本身就自帶話題這才引起眾多媒體及公眾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面對致癌這麼恐怖的標籤,國家想睜眼閉眼都難了。看看這就是此次致癌的“罪魁禍首”,其實這是常見的白色晶體化學物質,是食物發生“美拉德反應”時的副產物。丙烯醯胺的產量和美拉德反應呈正比關係,也就是說同一種澱粉食物,經過烹調後顏色越深重、味道越濃的丙烯醯胺越多。說到這大家改明白了吧,這次到底是星巴克致癌呢,還是其產品致癌,我想你們都懂,尤其美國那種國家,言論自由的。

    最後呢,想勸勸兒童、孕婦、哺乳期的媽媽們得注意了,兒童比較愛吃零食和各種油炸食品,當父母的多給孩子講講,引導孩子不要多吃,哺乳期的媽媽更不要吃或者儘量少吃少吃這類食品,因為丙烯醯胺容易被人體吸收,媽媽吸收了不就容易傳給寶寶嗎?對吧。

    對於這樣食品我們要學會控制,因為高溫烹調食品本身就含有丙烯醯胺,不過量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學會控制和減少食用是比較好的,一定要平常心對待這些見怪不怪的話題。

  • 6 # 三聯中讀

    很明顯,談有害物質/毒性還得看劑量。

    3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庭宣佈星巴克等91家咖啡企業需在產品標籤上提醒消費者,咖啡中含有“可能致癌的物質” ,即“丙烯醯胺” 。目前為止,有動物實驗證明丙烯醯胺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但也僅是停留在動物實驗的階段,目前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丙烯醯胺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同等效力的危害。丙烯醯胺主要在澱粉、脂肪、蛋白質的高溫處理過程中產生,而油炸、炒制、烘焙等方式製作的食物中都有可能有這種物質的存在。於是,“喝星巴克可能致癌”的說法一時間在朋友圈甚囂塵上。但實際上,所謂的“致癌物質”是“有可能”存在於很多種我們日常所食用的食物當中的,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署的報告表明:丙烯醯胺是有安全攝入量的,體重約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攝入30微克以內的丙烯醯胺是安全的。同時,《食品與化學毒物學》期刊也曾發表:丙烯醯胺的致癌劑量為每公斤體重2.6微克-16微克每天。那麼1杯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為多少呢?大約是3.3微克。而有關食品專家也表明,從現有科研資料來看,大概每天攝入1到2杯的咖啡,對身體是無害的。而目前,一直以來各國都並沒有無視丙烯醯胺的潛在危害性,而是一直在試圖確定其危害性和作出相關規定。其實相比較醃臘食品、油炸食品,咖啡中的丙烯醯胺含量是遠遠小於它們的,與其盲目相信因為“星巴克”帶來的噱頭,不如少吃些高油高鹽食品,養生系走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智化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