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園齋主

    我個人認為,真正的琺琅彩在微觀下是沒有網格紋的,現代用電腦仿的才有網格紋。

    真正的琺琅彩上用微觀可見細小的硬開片,琺琅彩料是凸起釉面的,如鯽魚背相仿,畫工精緻,鳥身上的小點,在放大鏡下如用一朵朵小花。墨地渲染有層次感,把照片放大也沒有網格紋。

    提供一件實樣作參考。

  • 2 # 古玩天下識真第一人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難倒了全世界,因為清三代的琺琅彩,你們誰有真的收藏呀?告訴你吧,除了博物館故宮的,民間真的大開門的都在我手裡。所以說你有真正的清三代的琺琅彩,你才有發言權。雖然你這個提問在各種瓷器鑑定書上,已經寫的很詳細了,但你看能給你回答的人,還是一片空白,這是又為什麼?這就是隻有人家蒸完的饅頭,沒有自己更深入獨家的觀點,所以根本回答不了,也沒有什麼意義。

    那有人說了,還有楊靜榮,楊實,崔凱他們所謂瓷器專家呢?這就是廣大藏友又一個認識誤區。這三個在電視出現的瓷器專家,他們不是琺琅彩專家,因為他們不擁有自已的琺琅彩的。連故宮裡邊的都沒上手見過,即便楊靜榮上手拿過見過,但不是他個人東西,不能帶回家裡,在被窩裡細細的研判品味。所以說在公家庫中,只有在館長批准情況下偶爾的見拿一下鎮館之寶,也就是幾秒鐘,一分鐘的事兒,不能增長什麼,特別一槌定音的獨家琺琅彩鑑別知識。加上民間現在都是民國和現代瞎仿的琺琅彩,不可能有一個真的。所以天天找他們鑑定琺琅彩的呢,對他們壓力也不大。你如要碰見一個拿真的琺琅彩讓他們鑑定,他們就感到生疏。可能想?是不景德鎮新的高仿的,要是真的民間可沒聽說過呀!你們家在清代是幹什麼的背景啊?有沒有在皇宮裡的人呢?要是真的,你可發財了,值一兩個億呢。但是,如果特別完整如新,該說這是近幾十年新紡的,老的300來年了,不可能沒有使用痕跡。要是顯舊的,就說琺琅彩這麼高階珍稀,在皇宮裡幾百年都是放匣盒子裡保護著,妥善的儲存著。不可能有人敢拿它使用吃飯呀,所以有就是故意做舊痕跡,這也不對。所以說呢,又該蒙斷了;這是新的仿古瓷,買的不貴吧,看著也挺好,擺在桌子上也好看,收著吧,沒準過幾百年也就值錢了。千萬別當真的收藏,如果一個人擁有真正的清三代琺琅彩,你想想你有這個命和機率嗎?這麼大的天上掉個餡餅,能砸到你腦袋上嗎?連我們這些長期搞瓷器文物的專家們,我們都沒有一個,連個瓷片我們也沒有收藏到。所以別亂花錢,你能撿到琺琅彩的漏有這種可能嗎?所以我告訴大家們,你們要希望買收藏到真的琺琅彩,應該上大拍賣會上,花一兩個億有可能買到。唉,長嘆一息!真應了那句話了,專家又不專了而已。專家的打眼犯錯,對各種自己沒有收藏見過的真精稀品,包括對琺琅彩的蒙斷式毀壞打擊是最致命的。所以我在這裡再鄭重的宣佈;全世界民間的真品琺琅彩鑑定,看只能讓我一人承包乾了,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這個一槌定音鑑定權利了。也不是沒事幹,只能對法琅彩瓷鑑賞提意見可以,亮一下觀點,處在深入的學習狀態下是可以的。

    現在,我這個世界清三代琺琅彩收藏鑑定第一人,給你一個完整的回答,所以說世上無難事,只是你還沒有。琺琅彩料上的網路格紋,確實是比較細碎而且是微小,用眼觀可能看不見。但不是整個清三代的琺琅彩,上邊都擁有細微的格紋,有的有,有的很難找到或沒有。為什麼有這奇特的現象?主要是琺琅彩在製作當中是有明顯的兩個階段的。康熙琺琅彩和雍正前半期製作的琺琅彩,這種小格裂紋基本上難找到。因為他們都是用的純的進口的,昂貴的西洋的琺琅彩料。這些彩料加工細緻純淨歷史悠久,加上用進口的多爾油調製,彩的燒紙出來不變形,不收縮,所以細小的格裂紋就不會產生。雍正六年以後,為了節省成本,開發了中國產的琺琅彩專用料。而品種只是從進口的6個再擴大到12個了。雍正特別高興,所以親力親為,下旨要認真燒製每一件御窯制的琺琅彩。但是雍正六年以後改成是,進口料和中國產料混合著畫用。有的色彩,尤其是中國產料用的多的地方,格列小紋就出現了。所以說從雍正朝晚期到乾隆中期止,這時候燒成的御窯琺琅彩,和景德鎮官窯唐英創燒的洋彩瓷器,因為大規模的使用中國產料,一點外國彩料可能都不用了。而調和彩料的油可能也變為中國產的植物油了,原來用外國進口的多爾油是礦物質油,不含水分。但是中國產的沒有此專用油,只能用中國產植物油替代,因植物油含有水份雜質多,那經高溫燒製蒸發必然氣化了。因彩料內部結構變了,不穩定性增多必然重組,收縮紋便出現了。當時並不明顯,只是產生裂,但在隨後長期的摩擦把玩使用中,髒東西進去就會撐開紋路了。所以小格紋要是有的話,都在集中一塊比較好找,要是少的話,也裂得不厲害,也都集中在一塊彩地方。

    以上就是我對琺琅彩格裂的細小裂紋,獨家的介紹研究成果,不保密了,都告訴這位朋友吧。

  • 3 # 以瓷惠友

    琺琅彩微觀下看見網格紋是什麼?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琺琅彩微觀下看見網格紋是什麼?

    無論是所謂的琺琅彩,還是粉彩、五彩以及青花,只要100倍以上微觀之下看見絕非人為手工的“網格紋”,那就說明這件東西最起碼是絲網印刷的產物,是純現代工藝的產品,無論其披上什麼樣的外衣,都改變不了這一根本性事實。

    其實,既然你已經是微觀了,還有一套更加可靠的資訊可用,那就是:只要是清三代的琺琅彩、粉彩或者五彩、三彩與單彩,其實都是礦物料,而礦物料的特性就是肉眼看著不太純粹、不太鮮豔、不太純淨,而鏡下觀察卻如冰似玉、色澤純正、靚麗、鮮豔而毫無雜質;而所有化工顏料包括驚豔世界的“中國紅”在內,都恰好與清三代的礦物料相反,那就是肉眼看起來鮮豔、飽滿、靚麗,而鏡下觀察則寡淡如水,而且雜質黑點很多、很駁雜!而這一點則是當今所有偽贗大師們也都無能為力之處,是不可逆、不可仿、不可複製和無可取代的根本性屬性,用以區分新舊、真偽、對錯絕對一針見血、入木三分、鞭辟入裡、無可置辯、屢試不爽,不妨一試,或許會有大收穫呦!

    格物貴在專精深透,一些淺表性表徵也能反映出本質性問題,貴在勤思考、勤鑽研、勤探究、勤發問,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要大家抱定尊重真知、尊重卓見、尊重良知的善意,集思廣益、抽絲剝繭、溯本窮源,歷史的真相就總會有大白於天下的那一刻,加油!

  • 4 # 江山73725397

    乾隆以前的琺琅彩料全部採用的是進口原料,一般只有五種顏色;乾隆中後期開始混合使用中國產原料,色彩增加到五至八種,並逐漸發展到八種顏色以上,乾隆中後期主要使用中國產彩色原料,逐漸發展成多彩瓷器。康熙開始燒製的琺琅彩屬於初始期,琺琅彩料稀釋技術並不成熟,有的瓷器上的彩繪出現凸起的油畫般的效果。當朝稱之為堆料款;稀釋較好的琺琅彩料沒有明顯的凸起效果,叫做普通款。兩款琺琅彩瓷器經過二次燒製後,都會在繪畫中出現極細小的開片,這種開片往往要藉助放大鏡才能看到,這種特徵是鑑別真假琺琅彩瓷器的方法之一。

  • 5 # 古稀老玩家

    琺琅彩在微觀下看見網路紋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用一句話清楚的告訴你,色釉呈密集整齊的色點組成就是現代絲網印刷貼燒而成,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細小開片紋就說明是一件老瓷器。

  • 6 # 一介須翁

    琺琅彩瓷是在金屬琺琅器的影響下移植而成的一個彩瓷品種,又稱"瓷胎畫琺琅"。清代康熙晚期,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的琺琅作坊,引進外國的各種琺琅彩料和琺琅畫技藝,燒製出瓷胎後再畫上琺琅彩畫,稱之為琺琅彩。康熙皇帝(1662~1722)善於學習和吸收外國的文化科學技術,使外國的藝術品得以進入中國,琺琅彩瓷器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進入清宮的。琺琅彩瓷胎質潔白細膩,釉面瑩潤如玉,色調明快豔麗,製作精湛,遠非其他瓷器所能比。作為名貴的宮廷御用器,生產的歷史只有40年(康熙晚期,雍正至乾隆中期)。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本人一直也存在著困惑,下面是一隻雍正年間的琺琅彩天球瓶(圖一),既有官款(大清雍正年制)又有私款(孫紹平印)。瓶上的彩畫是"雙鳳呈祥",落款是"孫紹平印"。畫中用放大鏡看也出現了"網格"現象。這種"網格"會不會是所引進的一種外國的繪畫技法?琺琅彩瓷由於純屬宮廷中的御用瓷器,燒造成本昂貴,雍正一朝曾有諭旨"內廷恭造之式"排除"外造之式"的要求,所以一直秘藏宮中,連製造技術和方法都秘而不宣,"網格"現象就不得而知了!琺琅彩瓷器在雍正年間(1723~1735)雍正皇帝對造辦處琺琅作極為重視,並親自過問琺琅彩瓷的燒造,他命怡親王負責琺琅彩的主持工作,還選了精通工藝設計的郎中海望、唐英等人專門負責管理,並集全國的能工巧匠及畫家供職於大內,當時在琺琅彩瓷器上作畫的名匠高手,如唐岱、戴恆、湯振基、賀金昆、宋潔、張琦……等人,使琺琅彩瓷器的製作水平和琺琅彩繪畫藝術進一步提高,工藝更為精細。雍正琺琅彩繪畫紋飾取材廣泛,採用繪畫形式並配以詩句和印章,和中國畫相似。

    圖一

    圖二,照片放大有"網格"

    圖三,大清雍正年制官款

    圖四、五,雙鳳呈祥,落款"孫紹平印"章

    圖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蜂窩無線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