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雅量是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第六門,共42則。雅量指寬宏的氣量。魏晉時代講究名士風度,這就要求注意舉止、姿勢的曠達、瀟灑,強調七情六慾都不能在神情態度上流露出來。不管內心活動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現出來的應是寬容、平和、若無其事,就是說,見喜不喜,臨危不懼,處變不驚,遇事不改常態,這才不失名士風流。
基本資訊
中文名
世說新語·雅量
作品體裁
筆記小說
作者
劉義慶
創作年代
南朝宋
【註釋】
①雍:顧雍,字元嘆,累遷尚書令,位至丞相。
②延陵:地名,這裡指延陵季子。春秋時代,吳國的季札受封於此,稱延陵季子,他最熟悉禮制,他兒子死後,葬喪都合乎禮。並且說:“骨肉歸復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喪明:《禮記·檀弓上》載,孔子弟子子夏死了兒子就哭瞎了眼睛。孔子的另一弟子曾子為此責備他,認為這是子夏的罪過之一。
【譯文】
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兒子。顧劭死在任內,當時顧雍正大聚下屬飲酒作樂,他親自下圍棋。外面稟報說豫章有送信人到,卻沒有他兒子的書信。顧雍雖然神態不變,可是心裡已明白其中的緣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緊掐手掌,血流出來沾溼了座褥。直到賓客散去以後,才嘆氣說:“已經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麼高尚,難道可以哭瞎眼睛而受人責備嗎!”於是就放開胸懷,驅散哀痛之情,神色自若。
(2)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①。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①嵇中散:嵇康。參看《德行》第16 則注①。廣陵散:古琴曲。
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場處決時,神態不變,要求給他琴彈,彈奏《廣陵散》曲。彈完後說:“袁孝尼曾經請求學這支曲子,我吝惜固執,不肯傳給他,《廣陵散》從今以後要失傳了!”當時,三千名太學生曾上書,請求拜他為師,朝廷不准許。嵇康被殺後,文王司馬昭隨即也後悔了。
(3)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①,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②。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往。
①霹靂(pī lì):響聲很大的雷。
②焦然:形容燒焦了。
夏侯太初有一次靠著柱子寫字,當時下著大雨,雷電擊壞了他靠著的柱子,衣服燒焦了,他神色不變,照樣寫字。賓客和隨從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穩。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①。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①折枝:使樹枝彎曲。
②信然:確實這樣。
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兒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掛了很多果,壓彎了樹枝,小孩兒們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他回答說:“樹長在路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來一嘗,果真是苦的。
①宣武場:場地名,在洛陽城北。斷:隔絕。縱:聽憑。按:《水經?谷水注》引《竹林七賢論》說: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圍起柵欄,包住虎牙,派大力士跟虎搏鬥。
②承間:同“乘間”,趁著空子。顛仆:跌倒。
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包著老虎的爪牙,舉行人、虎搏鬥表演,任憑百姓觀看。王戎當時七歲,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圍觀的人全都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卻平平靜靜,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
(6)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①。
①筒中箋布:一種細布,卷作筒形。按:《晉書?王成傳》作“筒中細布五十端。”端:二丈為一端。
王戎任侍中的時候,南郡太守劉肇送給他十丈筒中細布,王戎雖然沒有受禮,還是深情地給他寫了一封回信。
(7)裴叔則被收①,神氣無變,舉止自若。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後位儀同三司②。
①裴叔則:裴楷,字叔則,曾任屯騎校尉、太子少師。按:公元290
年晉武帝死,晉惠帝立,太傅楊駿輔政,第二年皇后賈氏殺楊駿,裴楷和楊駿是兒女親家,也被逮捕。
②儀同三司:儀仗同於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官職號稱三公,又稱三司,三公以下有”位從公”之名,儀同三司的都是位從公,即非三公卻給以和三公同等的待遇。
裴叔則被逮捕時,神態不變,舉動如常。要來紙筆寫信給親朋故舊,信發出後,營救他的人很多,才得以免罪。後來位至儀同三司。
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屬(zhū):囑託。
②飲燕:同“飲宴”。
④“汝看”句:牛背是挨鞭子打的地方,王夷甫自以為風采神韻優美出眾,眼光也高人一頭,不屑計較剛才發生的事。
王夷甫曾經託族人辦事,過了一段時間還沒辦。後來兩人碰到一起吃喝,王夷甫便問那位族人:“原先託您辦的事,怎麼還不去辦呢?”族人非常生氣,就舉起食盒扔到他臉上。王夷甫一言不發,洗乾淨後,挽著丞相王導的手,和他一起坐牛車走了。在車裡照著鏡子,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竟然超出牛背之上。”
(9)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①。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②。遇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暗當故耳!”
①設主人:以主人身分備辦酒食。
②馥司馬:周馥手下的司馬。周馥任平東將軍,將軍府下有司馬,管一府之事。行酒:在宴會上主持行酒令、斟酒勸飲等事。
裴遐在周馥家,周馥以主人身分宴請大家。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負責勸酒。裴遐正在下棋,時時要酒喝,司馬很生氣,便把他拽倒在地上。裴遐爬起來回到座位上,舉動如常,臉色不變,照樣下棋。後來王夷甫問他:“當時怎麼能做到面不改色呢?”他回答說:“只不過是暗地忍受著罷了!”
(10)劉慶孫在太傅府,於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書外,無跡可間①。後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②。太傅於眾坐中問鹿,庾時頹然已醉,幘墮几上,以頭就穿取③,徐答雲:“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④。”於是乃服。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①劉慶孫:劉輿,字慶孫,在太傅司馬越的官府中任長史。構:羅織罪狀陷害人。縱心:放開心思,不關心事情。間(jiàn):插在中間;乘間。
②儉:吝嗇。換:借。
④兩娑:兩三。
劉慶孫在太傅府任職,在這期間,名人多被他構陷,只有庾子嵩不把心思放在世事上,使他沒有空子可鑽。後來就抓住庾子嵩生性吝嗇而家境富裕這點,慫恿太傅向庾子嵩借千萬錢,希望他表現得吝嗇不肯借,然後在這裡找到可乘之機。於是太傅就在大庭廣眾中間庾子嵩借錢,這時庾子嵩已經醉醺醺的了,頭巾顛落在小桌上,他把頭伸進頭巾裡戴上,慢吞吞地回答說:“下官家原來大約有兩三千萬,隨您取多少。”劉慶孫這才佩服了。後來有人向庾子嵩談起這件事,庾子嵩說:“這可以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世說新語·雅量是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第六門,共42則。雅量指寬宏的氣量。魏晉時代講究名士風度,這就要求注意舉止、姿勢的曠達、瀟灑,強調七情六慾都不能在神情態度上流露出來。不管內心活動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現出來的應是寬容、平和、若無其事,就是說,見喜不喜,臨危不懼,處變不驚,遇事不改常態,這才不失名士風流。
基本資訊
中文名
世說新語·雅量
作品體裁
筆記小說
作者
劉義慶
創作年代
南朝宋
【註釋】
①雍:顧雍,字元嘆,累遷尚書令,位至丞相。
②延陵:地名,這裡指延陵季子。春秋時代,吳國的季札受封於此,稱延陵季子,他最熟悉禮制,他兒子死後,葬喪都合乎禮。並且說:“骨肉歸復於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喪明:《禮記·檀弓上》載,孔子弟子子夏死了兒子就哭瞎了眼睛。孔子的另一弟子曾子為此責備他,認為這是子夏的罪過之一。
【譯文】
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兒子。顧劭死在任內,當時顧雍正大聚下屬飲酒作樂,他親自下圍棋。外面稟報說豫章有送信人到,卻沒有他兒子的書信。顧雍雖然神態不變,可是心裡已明白其中的緣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緊掐手掌,血流出來沾溼了座褥。直到賓客散去以後,才嘆氣說:“已經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麼高尚,難道可以哭瞎眼睛而受人責備嗎!”於是就放開胸懷,驅散哀痛之情,神色自若。
(2)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①。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註釋】
①嵇中散:嵇康。參看《德行》第16 則注①。廣陵散:古琴曲。
【譯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場處決時,神態不變,要求給他琴彈,彈奏《廣陵散》曲。彈完後說:“袁孝尼曾經請求學這支曲子,我吝惜固執,不肯傳給他,《廣陵散》從今以後要失傳了!”當時,三千名太學生曾上書,請求拜他為師,朝廷不准許。嵇康被殺後,文王司馬昭隨即也後悔了。
(3)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①,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②。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往。
【註釋】
①霹靂(pī lì):響聲很大的雷。
②焦然:形容燒焦了。
【譯文】
夏侯太初有一次靠著柱子寫字,當時下著大雨,雷電擊壞了他靠著的柱子,衣服燒焦了,他神色不變,照樣寫字。賓客和隨從都跌跌撞撞,站立不穩。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①。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註釋】
①折枝:使樹枝彎曲。
②信然:確實這樣。
【譯文】
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兒出去遊玩,看見路邊的李樹掛了很多果,壓彎了樹枝,小孩兒們爭先恐後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他回答說:“樹長在路邊,還有這麼多李子,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李子來一嘗,果真是苦的。
【註釋】
①宣武場:場地名,在洛陽城北。斷:隔絕。縱:聽憑。按:《水經?谷水注》引《竹林七賢論》說: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圍起柵欄,包住虎牙,派大力士跟虎搏鬥。
②承間:同“乘間”,趁著空子。顛仆:跌倒。
【譯文】
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包著老虎的爪牙,舉行人、虎搏鬥表演,任憑百姓觀看。王戎當時七歲,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圍觀的人全都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卻平平靜靜,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
(6)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①。
【註釋】
①筒中箋布:一種細布,卷作筒形。按:《晉書?王成傳》作“筒中細布五十端。”端:二丈為一端。
【譯文】
王戎任侍中的時候,南郡太守劉肇送給他十丈筒中細布,王戎雖然沒有受禮,還是深情地給他寫了一封回信。
(7)裴叔則被收①,神氣無變,舉止自若。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後位儀同三司②。
【註釋】
①裴叔則:裴楷,字叔則,曾任屯騎校尉、太子少師。按:公元290
年晉武帝死,晉惠帝立,太傅楊駿輔政,第二年皇后賈氏殺楊駿,裴楷和楊駿是兒女親家,也被逮捕。
②儀同三司:儀仗同於太尉、司徒、司空。這三個官職號稱三公,又稱三司,三公以下有”位從公”之名,儀同三司的都是位從公,即非三公卻給以和三公同等的待遇。
【譯文】
裴叔則被逮捕時,神態不變,舉動如常。要來紙筆寫信給親朋故舊,信發出後,營救他的人很多,才得以免罪。後來位至儀同三司。
【註釋】
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屬(zhū):囑託。
②飲燕:同“飲宴”。
④“汝看”句:牛背是挨鞭子打的地方,王夷甫自以為風采神韻優美出眾,眼光也高人一頭,不屑計較剛才發生的事。
【譯文】
王夷甫曾經託族人辦事,過了一段時間還沒辦。後來兩人碰到一起吃喝,王夷甫便問那位族人:“原先託您辦的事,怎麼還不去辦呢?”族人非常生氣,就舉起食盒扔到他臉上。王夷甫一言不發,洗乾淨後,挽著丞相王導的手,和他一起坐牛車走了。在車裡照著鏡子,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竟然超出牛背之上。”
(9)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①。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②。遇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暗當故耳!”
【註釋】
①設主人:以主人身分備辦酒食。
②馥司馬:周馥手下的司馬。周馥任平東將軍,將軍府下有司馬,管一府之事。行酒:在宴會上主持行酒令、斟酒勸飲等事。
【譯文】
裴遐在周馥家,周馥以主人身分宴請大家。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負責勸酒。裴遐正在下棋,時時要酒喝,司馬很生氣,便把他拽倒在地上。裴遐爬起來回到座位上,舉動如常,臉色不變,照樣下棋。後來王夷甫問他:“當時怎麼能做到面不改色呢?”他回答說:“只不過是暗地忍受著罷了!”
(10)劉慶孫在太傅府,於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書外,無跡可間①。後以其性儉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②。太傅於眾坐中問鹿,庾時頹然已醉,幘墮几上,以頭就穿取③,徐答雲:“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④。”於是乃服。後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註釋】
①劉慶孫:劉輿,字慶孫,在太傅司馬越的官府中任長史。構:羅織罪狀陷害人。縱心:放開心思,不關心事情。間(jiàn):插在中間;乘間。
②儉:吝嗇。換:借。
④兩娑:兩三。
【譯文】
劉慶孫在太傅府任職,在這期間,名人多被他構陷,只有庾子嵩不把心思放在世事上,使他沒有空子可鑽。後來就抓住庾子嵩生性吝嗇而家境富裕這點,慫恿太傅向庾子嵩借千萬錢,希望他表現得吝嗇不肯借,然後在這裡找到可乘之機。於是太傅就在大庭廣眾中間庾子嵩借錢,這時庾子嵩已經醉醺醺的了,頭巾顛落在小桌上,他把頭伸進頭巾裡戴上,慢吞吞地回答說:“下官家原來大約有兩三千萬,隨您取多少。”劉慶孫這才佩服了。後來有人向庾子嵩談起這件事,庾子嵩說:“這可以說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