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宋安之
慈禧既是清王朝的續命者,也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因為慈禧一方面在清王朝整體固步自封的環境之下,大力起用漢人,利用權謀之術穩固當時岌岌可危的統治。一方面她只是在固步自封的框架之內有魄力的統治,並不敢改革或者說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像比清朝洋務運動晚了幾年的日本明治維新運動,成功以後奠定了日本之後一直強國的位置,而慈禧支援的洋務運動還有清末新政,因為守舊勢力的抵制,慈禧不能下決心改革到底都失敗了,最終導致了清朝的落幕。
晚清太平天國起義是清朝的一個分水嶺,太平天國之前,清朝雖然一直提倡滿漢一家,實際卻是漢人地位底下並沒有什麼權力,咸豐元年而起的太平天國起義卻改變了這種格局,因為清廷的軍隊根本鎮壓不了這場起義,反而讓這場起義越來越大,太平天國一度佔有東南半壁江山,北伐軍隊甚至最遠打到天津附近,根據當時記載很多人都出逃京城,咸豐帝無奈之下大呼自己要做前明崇禎皇帝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咸豐帝開始支援地方團練。
地方團練對於清廷來說是一種無奈的辦法,因為屬於放權於下,而漢人地主階級代表曾國藩就開始趁勢而起了,靠著大搞地方團練建立起自成一系的湘軍,湘軍最終鎮壓了太平天國,但是其勢力之大,都可以顛覆朝廷了。
以清王朝一貫的作風,對於崛起的漢人曾國藩等人,滿清貴族基本上都是打壓的態度,而慈禧比較有魄力,看見漢人勢力太大,已經打壓不下了,索性大力起用漢人,以穩定人心鞏固統治,清末全國各地的巡撫總督基本上都是漢人,可見慈禧之魄力。
慈禧如果同其他滿清貴族想法一般,一味的打壓漢人,估計當時勢力強大的漢人就造反了,但是她這方面還是開明的,見打壓不了就拉攏,漢人也在清末為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盡了很多力,如支援洋務運動的中興四臣都是漢人,漢人左宗棠的楚軍收回了新疆,漢人李鴻章支援洋務運動,代表國家與西方列強打交道,盡力維護清朝統治,可以說都是在慈禧的統治之下才有這麼多漢人幫助清朝鞏固統治,慈禧的確是為清朝續命了。
之所以說慈禧也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因為她只是在固步自封的框架之下有魄力的掌控這個國家,對於改革是不支援或者說不徹底的,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如洋務運動失敗就在於只是學標不學本,還有守舊派的抵制。光緒帝的戊戌變法被慈禧發動政變廢除,也是因為戊戌變法觸動了守舊派利益。清末新政雖然比之戊戌變法更加務實詳細徹底,還是因為守舊派抵制而沒有多大成效,而這一切與當權者慈禧是脫不了干係的。
慈禧太后的權力來源於守舊派支援,可以說她就是守舊派的代表,她就是最大的守舊派,所以清末的幾次改革只要觸動守舊派利益就不了了之,慈禧是阻止清朝徹底改革,浴火重生的最大敵人,不然參考同時期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清廷最起碼也可以君主立憲制,而且中國也可以強大起來,但是慈禧並沒有支援改革,反而成為最大的阻礙。
暮氣沉沉的國家靠著老套的藥方最多續命,沒有壯士斷腕的改革決心,續命之後還是要死的,所以說慈禧也是清朝的掘墓人。
-
3 # 史論縱橫
慈禧在位的時候正是世界局勢風雨飄搖的時刻,既有挑戰也有機遇,在挑戰中抓住了機遇,創造了“同治中興”的局面為滿清王朝續了命;但是未能好好把握,最終在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後把清政府帶入深淵,成為滿清的掘墓人。
為什麼說慈禧上臺的時候雖然有挑戰,但是機遇並存呢?
19世紀60年代正是世界局勢動盪,變革之時,1868年日本有感於佩裡叩關事件的危機,開啟“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1868年沙俄亞歷山大二世開始廢除農奴制改革,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就連大洋彼岸的美國林肯當選總統後1865年廢除奴隸制;1862年俾斯麥開始推行“鐵血政策”,逐步統一德國。
可見,這一時期正是一些落後國家趕超傳統大國的時期,基本影響世界格局的大國,日本、美國、俄國、德國都在這一時期迅速崛起。
中國在慈禧的領導下結束了太平天國運動,並且任用漢臣也開啟了洋務運動,可以說,如果慈禧透過深入的變法,清政府未必會不如日本,可見,清政府在第一波的改革紅利下沾沾自喜,尤其是中法戰爭,中國打敗了法國,左宗棠收復了伊犁,中國的北洋艦隊還上日本耀武揚威了一番。
剛剛取得點成績就忘乎得意,慈禧過60大壽,以海軍的名義籌集260萬兩銀子過壽修園子(差不多夠買個兩個鎮遠級別的鐵甲艦),由於忽視了海軍的建設,最後在甲午海戰中一敗塗地,最終經過八國聯軍侵華,給滿清挖好坑了。1911年,填上最後一鍬土。
-
4 # 布夫舟
就我個人而言,慈禧對得起滿清王朝,對不起天下百姓。慈禧一生無論驕奢淫逸,賣過求榮,還是重用漢族士人,同治中興,她所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儘量扶助滿清這座搖搖欲墜的大廈。至於很多人所說的正面和外敵對抗到底,我覺得這是完全不懂那段歷史的才說出來的話。清王朝最大的問題不是實力打不過外國,要知道抗日戰爭國內四分五裂,日本幾十萬大軍都沒有完全佔領中國,就更不用說當時的西方入侵者了。
滿清最大的問題就是原來的八旗子弟退化,使得朝廷根本無人可用。慈禧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敢於打破世俗,重用曾國藩,李鴻章這些漢族大臣,讓他們來鎮壓太平天國。但是,這只是因為太平天國威脅到清朝的統治,不得已為之。所以當太平天國被消滅以後,曾國藩的湘軍就馬上被解散了,這就是最好的例子。後來,時局變化,慈禧沒辦法只能進行新政,最後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
-
5 # 別人叫的大師
個人覺著並不是一個老太太就能決定一個王朝的。雖然他有著很高的權利。它能領導著這個王朝的走向,但不能決定這個王朝的興衰。
沒有那個朝代是一勞永逸的,都是隨著崛起,中興,衰退,最後由另一個王朝所替代。清朝也是一樣的。由努爾哈赤進行擴張,再到康乾盛世,在到慈禧的沒落,都是一定的導向的。
慈禧雖然在宮中好奢侈,吃的穿的戴的都必須是好的,而且對於外面的新技術也不太想學習,並且在軍事上,挪用海軍軍費,擴建自己的花園子。總攬大權,帶著光緒帝逃亡等等。對於慈禧來說都是必不可缺的,餘生賦予的。雖然有些去世是慈禧的原因造成的,但不能歸咎於慈禧一人。還是朝代更替決定的。
不能說慈禧是清朝的掘墓人還是延續者。只能說,到這個時候了,也就只能這樣了,每一個新上位的人,都想改變。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自己主宰的。
回覆列表
續命人和掘墓者,矛盾嗎?慈禧執政的前半段時間,是毫無疑問的中興女主;她執政的後半段時間,尤其是光緒親政以後到辛丑條約簽訂時,是地地道道的掘墓人。
慈禧主持朝政是從咸豐去世以後,她聯合恭王發動祺祥政變幹掉顧命八大臣開始的。當時的清朝內有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國,對外又剛剛慘敗給英法聯軍,連圓明園都被燒了。這個時候的清朝還能撐多久,誰也不知道。
但是慈禧卻幫這個看起來要完蛋的王朝續命了,她拋卻了兩百年來重滿抑漢的政策,大力提拔了以曾國藩為首的一大批漢臣。而這些漢族大臣也真沒讓他失望,平定了太平天國、捻軍、回亂,又在國內興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一時間國家頗有些中興的樣子。對外戰爭也捷報頻傳,收復了伊犁,又擊退了覬覦東南的日本和法國,這一段歷史被稱作“同光中興”。
但是隨著歲數的增大,慈禧逐漸被大好形勢衝昏了頭腦。她變得越來越擅權,越來越滿足於取得的小小進步,對她而言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並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享樂才要擺在第一位。所以在日本皇室節衣縮食造軍艦的時候,慈禧卻在挪用海軍經費給自己蓋頤和園。
甲午戰敗後,慈禧雖然也有些失悔,但是對於她而言,此時保住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要靠邊站。因此她才會在維新派想拿她開刀的時候大開殺戒,她才會在據說洋人都支援光緒的時候悍然向各國大使館宣戰(最後還敗了)。
慈禧是那個在清朝快完蛋的時候把它從泥潭裡拽出來的那個人,不幸的是,她又一腳把它踹進了一個更深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