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心向旭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透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也提到:必須教會少年閱讀。著名學者餘秋雨說: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由此可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何等的重要!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張守祥副院長在2012年第五屆省小語年會和華東六省一市教學觀摩會上一再呼籲“擠點時間讀些書”,指出“不愛讀書是一種可怕的現象”。縱觀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表現為: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少,即使閱讀也只完成父母和老師規定的閱讀任務,只求完成,不保質量,閱讀處於被動狀態;閱讀方法不當,看書走馬觀花,不重思考,不重積累……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課外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也是課內閱讀的補充和延伸。要讓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互促進,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教學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透過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下面,我結合本人教學實際,談談對課外閱讀指導的看法。一、轉變觀念,重視課外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指導,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指導學生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可以鞏固和加深課堂教學的效果,擴大學生知識面,開闊視野,豐富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和智者對話,和高尚的人談話,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健全的人格。 作家王蒙談到讀書時說:讀書使我感覺良好,使我進入一個美好文明的世界,我明明覺到了,讀書在增長我的知識、見聞、能力。讀書就是和朋友切磋談心,讀書也是對自己靈魂的追問。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有這樣的認識: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他知識豐富,積累了很多的語言素材,語言表達能力強,寫作水平比不愛讀課外書的學生高。當前,雖然老師們已經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但只是簡單地進行了口頭佈置,因而學生是買而不看,或只是看個大概情節,沒有多少收穫。作為老師應該認真看待學生課外閱讀問題,因而,指導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意義就顯得重大了。二、課外閱讀指導應遵循的原則一是指導學生讀好書,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本好的書籍,無論是書中的人,還是書中的事,都會教育著學生,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著名教育專家崔巒這樣說:文學名著是人類文明成果的象徵,閱讀經典名著,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其心智的有效途徑。因而,我總是因勢利導,介紹學生讀優秀的、經典的文學作品。我班學生在看過《童年》這部作品後,就能真正瞭解沙皇俄國那個時代的風貌瞭解高爾基苦難的童年,感受到他的堅強不屈、勇敢和自信,同時也受到了如何成長與獨立的勵志教育。二是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由於受到篇幅的侷限,往往只寫故事中的一部分,如《三顧茅廬》一課,課文只選取了劉備第三次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的經過,而對諸葛亮的曠世奇才,他的神機妙算,學生了解不深。這就需要透過課外閱讀來彌補。再如,教了《林沖棒打洪教頭》就讓學生讀《水滸傳》。學習完一篇課文,結合相關的課外書,對課內知識是一種補充和擴充套件。當然,這樣的整合不能只限與課本內容有聯絡的書籍。像上面所列舉的課例是由一篇帶一部。還可以由一個主題引出一類作品,如:我在上完《黃河的主人》一課,我就讓學生讀《老人與海》。學完《“番茄太陽”》一課,我介紹學生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是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介紹課外書籍。當今的學生生活在資訊時代,智力發展快,見識廣,對知識的渴求強烈。因此我在課外閱讀書目的推薦上下功夫,根據上級檔案精神結合實際情況,在低年級段,推薦學生讀一些注音童話故事、畫刊等,到中高年級段,我介紹學生讀一些篇幅較長的兒童讀物和通俗的科學讀物,如《愛的教育》等。課外讀物只有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才能使他們有閱讀的興趣。相反則會挫傷他們的閱讀積極性。三、探求方法,實施課外閱讀指導1.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語文課程標準非常強調學生的讀書習慣的養成。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和習慣,是需要老師下一些工夫去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每天堅持帶一本課外書進教室,利用晨讀擠一部分時間給學生讀故事,而且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故事。如此一來,學生們聽得很是專注。可往往一個故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是講不完的,而學生還希望聽下去,這時我就勢讓學生自己買一本去好好地讀。此時,學生們已經有了閱讀期待。我也為學生推薦了一本好書,真是一舉兩得。2.開展活動,營造氛圍《課標》倡導: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我在班級中開展講故事比賽、朗讀會等活動。學生為了講好故事,有個好的表現,利用閒暇時間去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等兒童讀物。現在,我班學生每到週一的時間,便由班長牽頭到學校圖書室借書,放到班級圖書角統一發放,統一管理。3.讀寫結合,終身受益我鼓勵學生每個月讀一本好書,每天讀一個故事,並且寫一點讀書筆記。我為學生精心設計了讀書卡,上面有所讀書籍名稱,作者姓名,書中精彩片段摘抄,如《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有閱讀體會。除此以外,我還讓學生小組合作創編閱讀小報。透過這樣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4.師生共讀,共同提升指導課外閱讀,作為老師自己要讀起來。我們老師的閱讀如果落後在孩子的後面的,特別是兒童作品,老師讀的比孩子少,你就沒有辦法去指導孩子,也就沒有辦法給孩子推薦書籍了。我覺得一個語文老師首先應該是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要把它作為工作中的一部分。作為語文老師,怎樣提高或者是提升我們兒童文學的素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提升的基礎上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指導。這方面,我是這樣做的:每星期安排一節安靜閱讀課,我和學生一齊閱讀。而且和孩子們讀的一樣,都是兒童讀物。學生拿著自己的書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師拿一本書在講臺上和孩子一起看。老師看書的姿勢和狀態對孩子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不知不覺中,這節安靜閱讀課已經讓孩子有了更多更大的收穫。5.師生聊書,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我們老師不能放任自流,不能讓學生走馬觀花式地去閱讀。學生讀什麼怎麼讀了,讀後有什麼樣的收穫。老師要心中有數。但如對同學們的課外閱讀提出過高的要求,往往會讓學生有一種負擔。作為老師,時刻要注意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我在指導學生閱讀一本書時,都會在輕鬆的氛圍中,和學生們聊書。就以《童年》為例,在指導學生閱讀這本書時,我分步和學生聊書。第一步,我要學生弄清這本書的主人公,書中主要講了什麼事,對這本書有大概瞭解;第二步,為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我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問題大家來回答,如:阿廖沙的生活怎樣?面對外祖父的毒打他表現怎樣?阿廖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透過學生自己找出的這些問題中讓學生看到阿廖沙的堅強、勇敢、自信和善良。第三步,從作品中學到了什麼,比如說,你受到什麼教育?書中描寫人物形象最深刻的句子等。這樣的指導,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對學生進行了勵志教育。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只要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把課外閱讀指導作為教學一部分,並作精心指導,那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一定會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終身成長服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的意思及全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