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502年-557年),國祚總共55年,這麼短的一瞬,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驚鴻一瞥了。
但就像泰戈爾在散文詩《螢火蟲》中所描述的那樣:“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的確,南朝的梁是短暫的,但是他給我們後人留下的許多寶貴東西卻是驚豔的。
由於開國皇帝蕭衍對文化的重視,也使得舉國上下充滿了文化氣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蕭梁一朝在統治時間不算太長的五十五年裡,卻湧現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
重要的作品有《昭明文選》、《宋書》、《南齊書》、《文心雕龍》、《詩品》等。
文學名士如江淹、謝出、到溉、到洽、丘遲、吳均、瘐信、劉昭、劉峻、陶弘景、蕭統、沈約、蕭子良、劉勰和鍾嶸等等。
這種文學的瞬間爆發所達到的繁榮程度,簡直可以和歷史上的盛唐和北宋相比肩了。
其中的《昭明文選》,就是由太子蕭統帶領一幫文化精英,親自完成的。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
在這部總集裡 ,把中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於沉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
這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於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餘年來流傳不衰。
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公元526——531年之間。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才氣的太子,最後的結局卻不好,在皇帝的猜疑下鬱鬱而終,讓人聽了不由得唏噓不已。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古代大凡文人,由於先進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絕大部分都很早脫離了矇昧,進入了開智狀態。隨著進化的逐步加深,脾氣秉性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子蕭統就是典型的這類人。
據史載,蕭統少時即有才氣,且深通禮儀,性情純孝仁厚,喜慍不形於色。
在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永福省他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悲切欲絕,飲食俱廢。
聽說兒子因為母親的緣故變成這樣,梁武帝是既寬慰又心疼,於是幾次下旨勸逼,才勉強進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就這麼一個仁厚孝子,一個心地善良的少年,當遇到奸佞小人時,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太子蕭統的身邊,有一個太監,名字叫鮑邈之。平日裡鮑邈之腿腳勤,有眼色,很得太子的信任。鮑邈之也每每為此而沾沾自喜。
公元526年十一月十五日,蕭統的母親,貴嬪丁令光去世。過了不久,母親的生日到了,他要為母親做“生忌”。
過去所謂的生忌,就是已經故去的人的生日誕辰紀念日。在那天通常人們會購買祭品拜祭已故之人,以表達思念之情。在這一天內家裡的主子和僕人都要忌娛樂。
生忌的這天夜裡,恰巧是鮑邈之值宿。在寒冷的冬日裡,他和同伴在祭品前烤著火,靜靜的守著更。
報時的梆子聲不時的響起,在萬物俱寂的夜裡,傳的很遠。
待到戌時,鮑邈之看著圓圓的月亮,感到有些寂寞難耐,於是告訴同伴,自己要去小解。
解手回來時,路過宮女們的門房,看到房間內燈光還亮著,便躡手躡腳的進來檢視。
原來,這些值守的宮女不但沒有歇息,也都在那裡忙活著。鮑邈之隨即就進去和她們嬉鬧起來。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時間是恆定的,自從愛因斯坦出世以後,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他最偉大的科學貢獻就是揭示了事物之間的相對論。當這部理論著作發表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
有那麼一天,一群年輕人圍著愛因斯坦,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只好遵命,他用最淺顯的話向人們解釋道:“打個比方吧,你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這個典故放在鮑邈之這裡恰恰適用。
在調侃嬉鬧中,不知不覺時間都已經到了深夜,但鮑邈之卻沒有覺察。
正在和宮女們雲山霧罩的海侃呢,突然外面一陣騷動,原來是蕭統睡不著覺,帶著人在宮殿各處巡視呢。
蕭統看到鮑邈之不在祭堂好好值守,竟然跑到後宮來和宮女們鬼混,十分生氣。
要是別的皇儲看到在母親的祭奠日子裡,奴才們有這種表現,對於違規者不殺也得嚴懲。但太子蕭統宅心仁厚,只是很生氣的訓斥了鮑邈之兩句,並沒有治他罪。
鮑邈之受到訓斥,趕緊灰溜溜的跑到祭堂值守去了。
蕭統雖然原諒了鮑邈之的這大不敬之罪,但以後每見到鮑邈之,心裡頭總是有一種抹不去的陰影,從此以後就開始冷落起鮑邈之來。
鮑邈之一開始後悔了許多時日,慢慢的看到事情過去了,也就放下了心。一心幻想著用自己的玲瓏之心換回昔日主子的信任。
但俗話說得好,破鏡重圓傷痕在,覆水收回難滿杯。有些東西一旦失去,那是再也回不來了。
看到太子對自己日益冷淡的表情,鮑邈之由期盼,逐漸的變成了怨恨。現在他不是一心思摸著怎麼把工作幹好,而是琢磨著怎麼來給太子“擺一道”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尋找了很久,鮑邈之終於找到一個機會。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壽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歲。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晚年免不了頭疼腦熱的。鮑邈之聽說皇上身體不適,趕來探望,探望時順便給太子楔了一個橛子,他告密說太子請道士作法,埋蠟鵝咒皇上早死,密謀奪權篡位。
梁武帝為何相信了他的鬼話,只因自己在位時間太長了,太子苦苦等候了近三十年,從襁褓中的孩子長大成人了,但自己還健康常在,等不及是有可能的。於是父子之間產生了嫌隙。
蕭統無端的受此不白之冤,又無法辯解,氣急交加,一病不起,不久竟駕鶴西去,時年31歲。
等蕭統死後,梁武帝才良心發現,厚葬了他。給他的諡號為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葬於安寧陵。
蕭統被幹掉了,鮑邈之終於出了心頭的一口惡氣。
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蕭統死後,他的弟弟蕭綱當上了太子。這時恰好鮑邈之犯事了,罪名是拐騙人口。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這個並不是死罪,最多打幾十棍子充軍就完事了。但太子蕭綱想到哥哥昭明太子的冤屈,於是就將鮑邈之定成了死罪,一刀砍了。
就這樣,鮑邈之又到他的主子蕭統太子那裡去報到了。
至於到了那裡,蕭統是否還有過去那種寬大為懷的胸襟來接納這位舊奴才呢?
這個只有鮑邈之自己知道了。
參考資料:
《梁書》南朝·姚察 姚思廉
《南史》唐·李延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502年-557年),國祚總共55年,這麼短的一瞬,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驚鴻一瞥了。
但就像泰戈爾在散文詩《螢火蟲》中所描述的那樣:“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
的確,南朝的梁是短暫的,但是他給我們後人留下的許多寶貴東西卻是驚豔的。
由於開國皇帝蕭衍對文化的重視,也使得舉國上下充滿了文化氣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蕭梁一朝在統治時間不算太長的五十五年裡,卻湧現了一大批有重大成就的文學家和詩人。
重要的作品有《昭明文選》、《宋書》、《南齊書》、《文心雕龍》、《詩品》等。
文學名士如江淹、謝出、到溉、到洽、丘遲、吳均、瘐信、劉昭、劉峻、陶弘景、蕭統、沈約、蕭子良、劉勰和鍾嶸等等。
這種文學的瞬間爆發所達到的繁榮程度,簡直可以和歷史上的盛唐和北宋相比肩了。
其中的《昭明文選》,就是由太子蕭統帶領一幫文化精英,親自完成的。
《昭明文選》收錄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間130多位作者的詩文700餘篇 ,是一部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 。
在這部總集裡 ,把中國先秦兩漢以來文史哲不分的現象作了梳理和區分 ,認為經史諸子都以立意紀事為本 ,不屬詞章之作,只有符合“事出於沉思 ,義歸乎翰藻”的標準的文章才能入選。
這也就是說 ,只有善用典故成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的文章 ,才合乎標準 ,《昭明文選》正是以此來劃分文學與非文學界限的第一部選集。
由於 《昭明文選》選材嚴謹 、注重詞藻 ,所選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過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視為文學的教科書 ,是士子們必讀的一部書,千餘年來流傳不衰。
大詩人杜甫教育他的兒子宗武要 “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選爛 、秀才半”的俗諺(陸游《老學庵筆記》)。
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公元526——531年之間。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才氣的太子,最後的結局卻不好,在皇帝的猜疑下鬱鬱而終,讓人聽了不由得唏噓不已。
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古代大凡文人,由於先進文化的潛移默化作用,絕大部分都很早脫離了矇昧,進入了開智狀態。隨著進化的逐步加深,脾氣秉性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太子蕭統就是典型的這類人。
據史載,蕭統少時即有才氣,且深通禮儀,性情純孝仁厚,喜慍不形於色。
在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永福省他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悲切欲絕,飲食俱廢。
聽說兒子因為母親的緣故變成這樣,梁武帝是既寬慰又心疼,於是幾次下旨勸逼,才勉強進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就這麼一個仁厚孝子,一個心地善良的少年,當遇到奸佞小人時,那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
太子蕭統的身邊,有一個太監,名字叫鮑邈之。平日裡鮑邈之腿腳勤,有眼色,很得太子的信任。鮑邈之也每每為此而沾沾自喜。
公元526年十一月十五日,蕭統的母親,貴嬪丁令光去世。過了不久,母親的生日到了,他要為母親做“生忌”。
過去所謂的生忌,就是已經故去的人的生日誕辰紀念日。在那天通常人們會購買祭品拜祭已故之人,以表達思念之情。在這一天內家裡的主子和僕人都要忌娛樂。
生忌的這天夜裡,恰巧是鮑邈之值宿。在寒冷的冬日裡,他和同伴在祭品前烤著火,靜靜的守著更。
報時的梆子聲不時的響起,在萬物俱寂的夜裡,傳的很遠。
待到戌時,鮑邈之看著圓圓的月亮,感到有些寂寞難耐,於是告訴同伴,自己要去小解。
解手回來時,路過宮女們的門房,看到房間內燈光還亮著,便躡手躡腳的進來檢視。
原來,這些值守的宮女不但沒有歇息,也都在那裡忙活著。鮑邈之隨即就進去和她們嬉鬧起來。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時間是恆定的,自從愛因斯坦出世以後,顛覆了人們的認知。他最偉大的科學貢獻就是揭示了事物之間的相對論。當這部理論著作發表時,據說全世界只有幾個科學家看得懂。
有那麼一天,一群年輕人圍著愛因斯坦,要他用“最簡單的話”解釋清楚他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只好遵命,他用最淺顯的話向人們解釋道:“打個比方吧,你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火爐邊,一個鐘頭過去了,你覺得好像只過了5分鐘!反過來,你一個人孤單地坐在熱氣逼人的火爐邊,只過了5分鐘,但你卻像坐了一個小時。喏,這就是相對論!”
這個典故放在鮑邈之這裡恰恰適用。
在調侃嬉鬧中,不知不覺時間都已經到了深夜,但鮑邈之卻沒有覺察。
正在和宮女們雲山霧罩的海侃呢,突然外面一陣騷動,原來是蕭統睡不著覺,帶著人在宮殿各處巡視呢。
蕭統看到鮑邈之不在祭堂好好值守,竟然跑到後宮來和宮女們鬼混,十分生氣。
要是別的皇儲看到在母親的祭奠日子裡,奴才們有這種表現,對於違規者不殺也得嚴懲。但太子蕭統宅心仁厚,只是很生氣的訓斥了鮑邈之兩句,並沒有治他罪。
鮑邈之受到訓斥,趕緊灰溜溜的跑到祭堂值守去了。
蕭統雖然原諒了鮑邈之的這大不敬之罪,但以後每見到鮑邈之,心裡頭總是有一種抹不去的陰影,從此以後就開始冷落起鮑邈之來。
鮑邈之一開始後悔了許多時日,慢慢的看到事情過去了,也就放下了心。一心幻想著用自己的玲瓏之心換回昔日主子的信任。
但俗話說得好,破鏡重圓傷痕在,覆水收回難滿杯。有些東西一旦失去,那是再也回不來了。
看到太子對自己日益冷淡的表情,鮑邈之由期盼,逐漸的變成了怨恨。現在他不是一心思摸著怎麼把工作幹好,而是琢磨著怎麼來給太子“擺一道”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尋找了很久,鮑邈之終於找到一個機會。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諸帝中位列第一。壽命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之一,活了八十六歲。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晚年免不了頭疼腦熱的。鮑邈之聽說皇上身體不適,趕來探望,探望時順便給太子楔了一個橛子,他告密說太子請道士作法,埋蠟鵝咒皇上早死,密謀奪權篡位。
梁武帝為何相信了他的鬼話,只因自己在位時間太長了,太子苦苦等候了近三十年,從襁褓中的孩子長大成人了,但自己還健康常在,等不及是有可能的。於是父子之間產生了嫌隙。
蕭統無端的受此不白之冤,又無法辯解,氣急交加,一病不起,不久竟駕鶴西去,時年31歲。
等蕭統死後,梁武帝才良心發現,厚葬了他。給他的諡號為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葬於安寧陵。
蕭統被幹掉了,鮑邈之終於出了心頭的一口惡氣。
但是多行不義必自斃,蕭統死後,他的弟弟蕭綱當上了太子。這時恰好鮑邈之犯事了,罪名是拐騙人口。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這個並不是死罪,最多打幾十棍子充軍就完事了。但太子蕭綱想到哥哥昭明太子的冤屈,於是就將鮑邈之定成了死罪,一刀砍了。
就這樣,鮑邈之又到他的主子蕭統太子那裡去報到了。
至於到了那裡,蕭統是否還有過去那種寬大為懷的胸襟來接納這位舊奴才呢?
這個只有鮑邈之自己知道了。
參考資料:
《梁書》南朝·姚察 姚思廉
《南史》唐·李延壽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