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夢狂歌
-
2 # 飛翔06
這樣的人對自我、對人與自然、對人與人、對人與社會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相當的高度!他關注的重點早已超越了小我!個人的得失不會影響他對事物和世界的認知!!
-
3 # Funliu
我們把范仲淹的核心思想提煉一下,其實就是“小我,大天下”,這樣是不是就好理解多了?
歷史上做到這一點的人,還真是不少,國金中外都有。
中國代表:袁隆平
袁隆平先生就是與我們生活最親近的“小我大天下”的代表。
袁隆平先生基本上是憑著一己之力,解決了全球十多億人口的飢餓問題,他不過是一個普通農民。
我們知道,中國的朝代更替,就是一個吃飽與飢餓的輪迴,當某個朝代太過富強,人口隨之增長,但農業生產力不夠養活那麼多人,老百姓吃不飽肚子就會起義,國家陷入戰亂,死一波人,農業生產力跟得上了,就開始和平年代,皇帝什麼都不用做,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就能成為明君,等到修養夠了,國家又開始強盛起來,人口又多起來,便陷入輪迴。
中國如此,國外也如此,怎樣才能吃飽飯,是前面幾千年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問題,直到1974年春天,袁農平先生親自培育出的雜家水稻“南優2號”,一畝地產量高達628公斤,引起了全國的注意。
後來在不斷的推廣和研究中,袁隆平先生把水稻的產量再次提高,解決了幾千萬人吃飯的問題,當時中國耕地面積僅佔世界的7%,卻能養活全世界22%的人口,袁隆平先生並沒有把這個功勞獨佔,而是把種植技術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類,因此說袁隆平先生憑一己之力解決了這個世界的飢餓問題,一點也不誇張。
時至今日,80多高齡的袁隆平先生依然住著平房,過著普通人的日子,依舊奮鬥在試驗田中,繼續為國家和人類付出心力。
國外代表:居里夫人
拿國外來說,小學課本上就學過的居里夫人,她和丈夫一起,不斷地進行科學研究,從瀝青鈾礦石中提取放射成分,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發現了兩種全新的化學元素:釙(Po)和鐳(Ra)。
居里夫人也因此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人,後來他又成功地分離雷元素,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如果居里夫人申請專利,她必定成為大富豪,但她選擇把方法公佈與眾,人們也在她的指導下,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最終居里夫人卻因為長期接觸放射性元素,得癌症去世。
-
4 # 月光灑鏡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是一種境界,據岳陽樓記所說是“古仁人之心”那麼就可以給出結論:是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按現代人的說法應該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涵養、有擔當、並且是高素質人才。很明顯不以物喜是不計較個人利益得失,不以己悲是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以天下為己任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不會在馬路上看見跌倒的老人,以擔心碰瓷而視而不見或欣然離去。也不會在公交車上看見老人上車而裝作若無其事打遊戲,或裝著睡覺。更不會念念不忘自己的利益天天吵著要取消老年人的福利優惠。
-
5 # 番禺阿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樣的人應該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不因得失而怨天尤人。
其實,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有喜歡的和討厭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聖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覺得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警醒和期許吧,希望自己可以看淡得失不要去凡事斤斤計較,做個豁達小事不縈於懷的人。
如果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那麼,人生和生活豈不少了很多樂趣?那得是多冷酷無情鐵血心腸的人才能做到?
古人或許可以,今人還是無法做到的。
-
6 # zhdnyoucai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個內容就和,股票一樣,來回上下,只要人的精神好就行,人的精神可以戰勝一切,東西掉了,還能勞動掙回來?股票飛了,只要心情好,就沒事,放寬心,好好活在世上就行啦
-
7 # 錦繡民生1212
首先看“不以物喜,不以物悲”的意思,不因為得到東西而高興,也不因為失去東西而悲傷,常人誰能做到?只有那些境界非常高的人才能做到,一般人得到東西不高興也許能做到,可是失去東西不悲傷誰能做到?有幾個能做到?
-
8 # 溜溜的白龍馬
謝邀!我認為不受外界的影響,為人處事坦然豁達。是人的一種美德和境界~需要人們的尊重理解和呵護!在這注重物質的年代越發的珍貴珍惜我的先生就️這樣的品質…讓我在這婚姻三十年裡感受他的點點滴滴,從不認️和理解(同事同學都認為他為人傻,不計個人得失)到認識他瘦小的身軀裡️著博大的胸懷(對家人、對同事、對親朋好友及非親非顧的人,以德服人,以情理感人)大事大非面前️著舍我為家國情懷…我身邊的愛人被我忽視了這麼多年,難受
-
9 # 愛爾蘭咖啡Daisy
這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一定是內心很平和的,有一定的閱歷看淡得失,有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同時具備很正確的三觀。
-
10 # 呆萌影音喵
誰敢說自己以前不是充滿激情,只不過為什麼變成了淡然這個樣子呢!!!!有的人被現實無情的擊倒,有的人失去了自信,亦或者是有的人看到的太多,見到的太多,真正超然了,沒有什麼固定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不好,我也說不出來。可能需要分年齡階段或者是經歷階段吧。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的,感覺外物一切都提不起自己的興趣,像無慾望一樣。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吧,習慣了也就好了。
回覆列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樣的人應該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不因得失而怨天尤人。
其實,現實生活中真的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少之又少,每個人都會有七情六慾,有喜歡的和討厭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聖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覺得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警醒和期許吧,希望自己可以看淡得失不要去凡事斤斤計較,做個豁達小事不縈於懷的人。
如果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那麼,人生和生活豈不少了很多樂趣?那得是多冷酷無情鐵血心腸的人才能做到?
古人或許可以,今人還是無法做到的。
(圖片來自其他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