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04024020264

    群體對個體的影響途徑和方式:1、群體壓力的影響,即社會從眾行為;2、社會助長,即個人的活動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提高;3、社會抑制,即個人的活動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降低;4、社會惰化,即一個人在群體中工作不如一個人工作時努力。

    一、從眾行為

    從眾行為,是指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

    群體壓力,是指群體對其成員的一種影響力。當群體成員的思想或行為與群體意見或規範發生衝突時,成員為了保持與群體的關係而需要遵守群體意見或規範時所感受到的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它使成員傾向於作出為群體所接受的或認可的反應。

    二、社會助長

    個人的活動效率由於他人同時參加或在場旁觀而提高就被稱為社會助長或社會促進。包括兩種情況: 一種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動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共同活動效應; 另一種是當他人在場旁觀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觀眾效應。

    三、社會抑制

    是指個體完成某種活動時,由於他人在場或與他人一起活動而造成行為效率降低的現象。

    個體行為受群體的影響作用,還表現為社會促進行為和社會抑制行為。社會促進行為是指在群體活動中,個體活動效率因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出現提高的現象。而社會抑制行為則與此相反,個體活動效率因為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而受到減弱。

    四、社會惰化

    是指許多人在一起工作,會降低個人活動積極性的現象,即群體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時,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完成時偏少的現象。

    所謂“出工不出力”,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與社會干擾不同的是;社會惰化作用往往發生在那些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合作,但個人的成績不能單獨計算的情況下;而社會干擾則關注他人在場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即使和別人一起工作,也並非是做同一件事,而是個人完成自己的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G教練月光:藍柚是他從零開始培養的一名選手,希望將其培養成第二個花海,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