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神宗元豐改制之前,北宋沿襲了唐朝的制度,以中書門下為宰相辦公機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為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宰相,而你所說的參知政事則是副相。
在中書門下之外,北宋還單獨設立了樞密院和三司,以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別掌管軍事與財政,分割同平章事的權力。樞密使又被稱為樞相,三司使又被稱為計相。尤其是樞密使,平時地位與同平章事差不多,在特殊時期有時候還會超越同平章事,掌握軍政大權。
宋哲宗時期,又設定了一類高於同平章事的職位——平章軍國重事,但此時這類職位只是一種榮譽,基本不參與決策。
到了宋神宗元豐改制後,中央政府撤銷了中書門下,同平章事與參知政事也隨之裁撤。同時,以唐代三省制度取而代之,設定了尚書令、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三省長官,並仿照唐制,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代行侍中職權;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的職權,並且將原來中書、門下、尚書的審查、複議、執行權力全部歸於中書省。
如此一來,代行中書令職責的尚書右僕射就成為實際上的首相,左僕射便成為次相。同時隨著三省的設立,又增設了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和尚書左右丞四位副相。
到了南宋宋寧宗開禧北伐前後,權臣韓侂冑集大權於一身,設定平章軍國事一職,區別於北宋平章軍國重事的虛職,但其實際地位已經高於樞密使等宰相的權力,總攬軍政大權。
總的來說,北宋時期的相權已經被分割的四分五裂,所以才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集軍權,財權,行政權於一身的宰相,而以同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取代,後又以尚書左右僕射代替,以加強皇權。而南宋時期軍政合一的宰相職務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
在宋神宗元豐改制之前,北宋沿襲了唐朝的制度,以中書門下為宰相辦公機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為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宰相,而你所說的參知政事則是副相。
在中書門下之外,北宋還單獨設立了樞密院和三司,以樞密使和三司使分別掌管軍事與財政,分割同平章事的權力。樞密使又被稱為樞相,三司使又被稱為計相。尤其是樞密使,平時地位與同平章事差不多,在特殊時期有時候還會超越同平章事,掌握軍政大權。
宋哲宗時期,又設定了一類高於同平章事的職位——平章軍國重事,但此時這類職位只是一種榮譽,基本不參與決策。
到了宋神宗元豐改制後,中央政府撤銷了中書門下,同平章事與參知政事也隨之裁撤。同時,以唐代三省制度取而代之,設定了尚書令、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三省長官,並仿照唐制,以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代行侍中職權;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代行中書令的職權,並且將原來中書、門下、尚書的審查、複議、執行權力全部歸於中書省。
如此一來,代行中書令職責的尚書右僕射就成為實際上的首相,左僕射便成為次相。同時隨著三省的設立,又增設了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和尚書左右丞四位副相。
到了南宋宋寧宗開禧北伐前後,權臣韓侂冑集大權於一身,設定平章軍國事一職,區別於北宋平章軍國重事的虛職,但其實際地位已經高於樞密使等宰相的權力,總攬軍政大權。
總的來說,北宋時期的相權已經被分割的四分五裂,所以才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集軍權,財權,行政權於一身的宰相,而以同平章事,樞密使,三司使取代,後又以尚書左右僕射代替,以加強皇權。而南宋時期軍政合一的宰相職務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