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表達自己的願望
對於分不清理想和現實的孩子而言,謊言是思想的一部分 ,他們只是用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小孩子撒謊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相信它是真的!
正是這種思維讓學齡前兒童變得富有想象力!
也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某個玩具,撒謊說自己家裡也有一模一樣的。
甚至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有動畫片中某個角色的超能力。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對這些不真實的事情反應過度,要接受這是孩子表達他們真正想要東西的一種方式。
想當初娃為了讓姥姥給她買糖,說,“我從來沒見過糖”;為了自己不走路,說自己腿疼,說自己快死了,說自己中毒了。
......
應對策略:
雖然這種謊言並非惡意和故意,但從早期就開始教寶寶這其中的差異很重要。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學會區分幻想與現實,同時傳達你重視誠實的態度。
當寶寶講述一個明確沒有做的事時,可以套用這個句式:
“ 我知道你很想去遊樂場,但是,我們真的只是去了超市購物。”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抱抱,不過,你的腿確實沒問題。”
對於一些跟想象力有關的故事,甚至可以幫孩子一起守護:
“你用超能力打敗惡龍真是個好故事,讓我們一起寫下來吧。”
02
為了取悅大人,害怕失去愛
人類是多精明的物種啊。
再小的孩子,也會察言觀色,他知道什麼可以讓大人開心。
所以他可能會說,媽媽,今天的地是我擦的。(其實完全是奶奶擦的)
尤其是家中有兩個孩子以上的,搶功勞簡直就是日常。
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謊言,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和被愛,尤其是孩子,他們不想讓大人失望,他們希望得到大人的歡心。
所以當你看到屋裡井井有條,一臉美滋滋地發問,今天的屋子是誰收拾的啊?
為了求表揚,他很可能會說,是我!
如果孩子因為搶功勞而撒謊,那麼多半是大人的問題。
回想一下,平時是不是過分看中讚美而非鼓勵了。
有時候讚美像是懲罰的另一面,只是為了滿足成人控制或者說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
如果我們平時總向孩子灌輸,“你要如何如何,媽媽才會喜歡你。”、“你不如何如何,大人就不喜歡你。”
那麼孩子的很多行為,就不是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是為了討好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可。
所以,平時儘量多給孩子一些針對具體行為的鼓勵,而不是籠統的讚美。
比如,“你幫媽媽疊衣服了,這就是媽媽說的幫助別人哦。”,而不是說,“你幫媽媽疊衣服了,真是個好孩子。”
要讓孩子知道,就算說實話,也不會帶走我們的愛和接納。
03
逃避懲罰或避免陷入麻煩
這是撒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僅適用於學齡前兒童,也適用於成年人!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他們說實話的後果是帶來一頓羞辱、懲罰或者被大吼大叫,他們可能很難有勇氣說出真相。
終究,孩子是不想讓你失望,更不希望自己被懲罰的。
當寶寶小的時候,即便被你現場抓包,他們還是會說謊,比如明明一地的糖紙,還說自己沒吃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得更聰明,只會試圖騙你你看不到的東西。
等他更大一些,有了更強的社會意識時,他們可能撒謊以避免傷害感情;可能撒謊以引起注意;甚至可能撒謊以保守某些秘密。
想想那些校園霸凌甚至性侵,是很可怕的,等那個時候如果再想幹預,恐怕就晚了。
如果家長的反應過於嚴重或懲罰過於苛刻,那麼當孩子需要幫助或者搞砸了時,他會覺得不太安全,導致他們撒謊。
所以,當寶寶犯錯誤或行為不端時,不要著急指責和講道理,而是應該透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預防這種說謊。
有專家建議迴應事故或錯誤的正確方式:
說出一些事實和可以彌補的行為
比如“ 我們這裡有問題,你怎麼能讓這個更好?”
然後可以主動讓孩子參與清理,或者糾正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只描述你所看到的內容,並陳述你對彌補的期望。
比如,“ 寶寶,媽媽看到你在沙發上灑了牛奶,我希望你能幫我清理它,請去拿毛巾。”
或者“ 我看你在沙發上畫畫了,這樣別人坐會弄髒衣服,你來把它擦乾淨好吧。”
“ 現在牛奶被清理了,你怎麼能確保不再發生這種情況?”
——以後不在沙發上喝牛奶。
雖然說,在事發當下控制情緒很難,但是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告訴你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發脾氣只會更糟。
不要因為已經不能挽回的事生氣或不安,而是要專注於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對於習慣撒謊的孩子來說,停止說謊需要一些時間。
你第一次不對他們的謊言作出責罵,他們會感到驚訝。然後他們會繼續測試你,看看下次是否會有反應。
堅持下去!
最終,他們會開始誠實,因為他們知道:你值得信任,他們可以來找你,而不必擔心受到懲罰,無論他們何時做出錯誤決定,我們都會愛他們。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導我們的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重要的是要承擔這些錯誤,並在下次嘗試做得更好。
04
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
娃3歲以後,還會偶爾尿褲子。
某天我看到地上溼了一小片兒,我轉向寶寶,問道:“ 你是不是又尿褲子了?”
她回答,“沒有,媽媽!”然後轉身就跑。
而且,頑固的不肯讓我檢視她的褲子到底有沒有溼。
為什麼孩子會說謊?
很明顯,因為大人對這類事件表現出了不安,並專注於指責。
所以,孩子們才會試圖避免這種不愉快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提問方式,幾乎都要求孩子們說謊!
隨便舉一些例子:
“ 是你打碎了花瓶嗎?”當除了你,家裡只有娃一個人時,或者你親眼看到了它發生。
“ 你是不是偷吃了我跟你說的不能再吃第二塊的巧克力?”當你清楚地看到孩子嘴邊粘著巧克力時。
明!知!故!問!
挖好一個洞,請娃入坑,這波操作666哇~
但遺憾的是,這樣做無疑會收穫一名會說謊的小娃。
當我們對已經知道答案,故意提出問題時,就等於在人為的給孩子創造一個說謊的機會。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撒謊,是因為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這最終還是要歸結為一個信任問題。
不要總想著指責。
只有孩子覺得我們可以對他們的錯誤做出平靜的反應,並且理解和尊重他們時,他們才有可能重視誠實。
另外,別總挖坑給娃跳。
不要用已經有答案的問題,檢測孩子是否會騙你。
對於你明知道的答案,直接說出來,而不是繞彎子。
不要指責“你騙了媽媽”,而是告訴他“你沒有告訴我真相”。
如果謊言違背了某種規則,那麼直接讓孩子承擔後果就是。
“你又吃了一塊巧克力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已經說好,如果今天吃兩個,明天就沒有了?”
如果謊言給別人帶來了困擾或傷害,那麼不妨直接讓孩子透過某種行為來彌補錯誤。
“媽媽看到你打碎了花瓶,現在請你跟我一起收拾。”
這可以幫助阻止權力鬥爭,讓孩子透過專注於行動彌補過錯,而不是透過捏造藉口來挽回面子。
01
表達自己的願望
對於分不清理想和現實的孩子而言,謊言是思想的一部分 ,他們只是用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小孩子撒謊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想要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他們相信它是真的!
正是這種思維讓學齡前兒童變得富有想象力!
也有的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某個玩具,撒謊說自己家裡也有一模一樣的。
甚至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有動畫片中某個角色的超能力。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不要對這些不真實的事情反應過度,要接受這是孩子表達他們真正想要東西的一種方式。
想當初娃為了讓姥姥給她買糖,說,“我從來沒見過糖”;為了自己不走路,說自己腿疼,說自己快死了,說自己中毒了。
......
應對策略:
雖然這種謊言並非惡意和故意,但從早期就開始教寶寶這其中的差異很重要。
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學會區分幻想與現實,同時傳達你重視誠實的態度。
當寶寶講述一個明確沒有做的事時,可以套用這個句式:
“ 我知道你很想去遊樂場,但是,我們真的只是去了超市購物。”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抱抱,不過,你的腿確實沒問題。”
對於一些跟想象力有關的故事,甚至可以幫孩子一起守護:
“你用超能力打敗惡龍真是個好故事,讓我們一起寫下來吧。”
02
為了取悅大人,害怕失去愛
人類是多精明的物種啊。
再小的孩子,也會察言觀色,他知道什麼可以讓大人開心。
所以他可能會說,媽媽,今天的地是我擦的。(其實完全是奶奶擦的)
尤其是家中有兩個孩子以上的,搶功勞簡直就是日常。
對他們來說,這並不是謊言,因為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可和被愛,尤其是孩子,他們不想讓大人失望,他們希望得到大人的歡心。
所以當你看到屋裡井井有條,一臉美滋滋地發問,今天的屋子是誰收拾的啊?
為了求表揚,他很可能會說,是我!
應對策略:
如果孩子因為搶功勞而撒謊,那麼多半是大人的問題。
回想一下,平時是不是過分看中讚美而非鼓勵了。
有時候讚美像是懲罰的另一面,只是為了滿足成人控制或者說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
如果我們平時總向孩子灌輸,“你要如何如何,媽媽才會喜歡你。”、“你不如何如何,大人就不喜歡你。”
那麼孩子的很多行為,就不是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是為了討好別人、得到別人的認可。
所以,平時儘量多給孩子一些針對具體行為的鼓勵,而不是籠統的讚美。
比如,“你幫媽媽疊衣服了,這就是媽媽說的幫助別人哦。”,而不是說,“你幫媽媽疊衣服了,真是個好孩子。”
要讓孩子知道,就算說實話,也不會帶走我們的愛和接納。
03
逃避懲罰或避免陷入麻煩
這是撒謊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僅適用於學齡前兒童,也適用於成年人!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他們說實話的後果是帶來一頓羞辱、懲罰或者被大吼大叫,他們可能很難有勇氣說出真相。
終究,孩子是不想讓你失望,更不希望自己被懲罰的。
當寶寶小的時候,即便被你現場抓包,他們還是會說謊,比如明明一地的糖紙,還說自己沒吃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得更聰明,只會試圖騙你你看不到的東西。
等他更大一些,有了更強的社會意識時,他們可能撒謊以避免傷害感情;可能撒謊以引起注意;甚至可能撒謊以保守某些秘密。
想想那些校園霸凌甚至性侵,是很可怕的,等那個時候如果再想幹預,恐怕就晚了。
應對策略:
如果家長的反應過於嚴重或懲罰過於苛刻,那麼當孩子需要幫助或者搞砸了時,他會覺得不太安全,導致他們撒謊。
所以,當寶寶犯錯誤或行為不端時,不要著急指責和講道理,而是應該透過解決問題的方法,來預防這種說謊。
有專家建議迴應事故或錯誤的正確方式:
說出一些事實和可以彌補的行為
比如“ 我們這裡有問題,你怎麼能讓這個更好?”
然後可以主動讓孩子參與清理,或者糾正錯誤。
在這個過程中只描述你所看到的內容,並陳述你對彌補的期望。
比如,“ 寶寶,媽媽看到你在沙發上灑了牛奶,我希望你能幫我清理它,請去拿毛巾。”
或者“ 我看你在沙發上畫畫了,這樣別人坐會弄髒衣服,你來把它擦乾淨好吧。”
“ 現在牛奶被清理了,你怎麼能確保不再發生這種情況?”
——以後不在沙發上喝牛奶。
雖然說,在事發當下控制情緒很難,但是這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告訴你自己,事情已經發生了,發脾氣只會更糟。
不要因為已經不能挽回的事生氣或不安,而是要專注於如何讓它變得更好。
對於習慣撒謊的孩子來說,停止說謊需要一些時間。
你第一次不對他們的謊言作出責罵,他們會感到驚訝。然後他們會繼續測試你,看看下次是否會有反應。
堅持下去!
最終,他們會開始誠實,因為他們知道:你值得信任,他們可以來找你,而不必擔心受到懲罰,無論他們何時做出錯誤決定,我們都會愛他們。
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導我們的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重要的是要承擔這些錯誤,並在下次嘗試做得更好。
04
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
娃3歲以後,還會偶爾尿褲子。
某天我看到地上溼了一小片兒,我轉向寶寶,問道:“ 你是不是又尿褲子了?”
她回答,“沒有,媽媽!”然後轉身就跑。
而且,頑固的不肯讓我檢視她的褲子到底有沒有溼。
為什麼孩子會說謊?
很明顯,因為大人對這類事件表現出了不安,並專注於指責。
所以,孩子們才會試圖避免這種不愉快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提問方式,幾乎都要求孩子們說謊!
隨便舉一些例子:
“ 是你打碎了花瓶嗎?”當除了你,家裡只有娃一個人時,或者你親眼看到了它發生。
“ 你是不是偷吃了我跟你說的不能再吃第二塊的巧克力?”當你清楚地看到孩子嘴邊粘著巧克力時。
明!知!故!問!
挖好一個洞,請娃入坑,這波操作666哇~
但遺憾的是,這樣做無疑會收穫一名會說謊的小娃。
當我們對已經知道答案,故意提出問題時,就等於在人為的給孩子創造一個說謊的機會。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撒謊,是因為我們做了不正確的誘導,這最終還是要歸結為一個信任問題。
應對策略:
不要總想著指責。
只有孩子覺得我們可以對他們的錯誤做出平靜的反應,並且理解和尊重他們時,他們才有可能重視誠實。
另外,別總挖坑給娃跳。
不要用已經有答案的問題,檢測孩子是否會騙你。
對於你明知道的答案,直接說出來,而不是繞彎子。
不要指責“你騙了媽媽”,而是告訴他“你沒有告訴我真相”。
如果謊言違背了某種規則,那麼直接讓孩子承擔後果就是。
“你又吃了一塊巧克力對不對,我們是不是已經說好,如果今天吃兩個,明天就沒有了?”
如果謊言給別人帶來了困擾或傷害,那麼不妨直接讓孩子透過某種行為來彌補錯誤。
“媽媽看到你打碎了花瓶,現在請你跟我一起收拾。”
這可以幫助阻止權力鬥爭,讓孩子透過專注於行動彌補過錯,而不是透過捏造藉口來挽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