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蒙D25777

    “唾手可得”最早出自《後漢書•公孫瓚傳》李賢注引《九州春秋》: “瓚曰:‘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新唐書•褚遂良傳》有:“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旖雲綳,唾手可取。”是說唐太宗 時,唐朝屬國高麗國發生內亂,大臣支離殺死唐太宗立的國王后自立為王, 唐太宗想親征高麗。

    大臣褚遂良認為這點小事不必皇帝親征,派一兩名精幹 的大將帶上十萬兵馬出征,小小高麗就“唾手可取”。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回也有:“靈王自謂天下可唾手而得,日夜宴息於章華之臺,欲譴使至周,求其九鼎,以為楚國之鎮。

    一般人不知道這些典故,常將“唾手可得”誤寫為“垂手可得”。

    更有將“唾手可得”的“唾”讀作“垂” 的。雖然“垂手而得”亦能解釋,但成語有其典故,不能隨便篡改。

    “垂手而得”也是成語,意思是垂著雙手就可以得到,形容得來容易,不費一點力氣。《水滸全傳》第五十八回:“眾人再商議救孔明之計,吳用道: ‘只除教呼延灼將軍賺開城門,垂手可得!更兼絕了呼延灼將軍念頭。

    “垂手可得”或“唾手可得”都是形容很易得到的意思,兩字都不影響 “可得”的基本語義。如果用“垂手”,當然是說雙手垂下,指明不用動手, 毫不費力就可以得到了;如果用“唾手”,則不是強調不必動手了,而是說往手上吐口唾沫,意指馬上去幹的話,便可即刻得到。

    兩者意義上沒有太大區別。但使用時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加以區分。尤其要注意避免受形聲字的影響, 而將“唾手可得”讀作“垂手可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是什麼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