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本段組成
柴胡(去苗) 甘草(爛) 桔梗 人參(去蘆) 芎藭 茯苓(去皮) 枳殼(去瓤,麩炒) 前胡(去苗,洗) 羌活(去苗) 獨活(去苗)各900克
編輯本段用法
上藥十味,研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編輯本段功效
扶正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益氣解表,散風祛溼。
編輯本段主治
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
藥物組成
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木香、甘草
方解
本方由11味藥物組成。方中黨參益氣扶正、紫蘇表散風寒,共為主藥。葛根、前胡解肌發表,宣肺止咳,為輔藥。茯苓、半夏、陳皮、桔梗開胸利氣,化痰止咳;枳殼、木香寬胸除滿,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扶正以助驅邪,驅邪而不傷正,使元氣復,風寒散,諸症得愈。
製法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薑30g 、大棗30g,分次加水煎煮, 濾過。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
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於身體虛弱、感受風寒所致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乏力氣短。
編輯本段組成
柴胡(去苗) 甘草(爛) 桔梗 人參(去蘆) 芎藭 茯苓(去皮) 枳殼(去瓤,麩炒) 前胡(去苗,洗) 羌活(去苗) 獨活(去苗)各900克
編輯本段用法
上藥十味,研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時候,寒多則熱服,熱多則溫服。
編輯本段功效
扶正匡邪,疏導經絡,表散邪滯。益氣解表,散風祛溼。
編輯本段主治
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咳嗽,鼻塞聲重,風痰頭痛,嘔噦寒熱。
藥物組成
黨參、紫蘇葉、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陳皮、枳殼(炒)、桔梗、木香、甘草
方解
本方由11味藥物組成。方中黨參益氣扶正、紫蘇表散風寒,共為主藥。葛根、前胡解肌發表,宣肺止咳,為輔藥。茯苓、半夏、陳皮、桔梗開胸利氣,化痰止咳;枳殼、木香寬胸除滿,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扶正以助驅邪,驅邪而不傷正,使元氣復,風寒散,諸症得愈。
製法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薑30g 、大棗30g,分次加水煎煮, 濾過。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
益氣解表,疏風散寒,祛痰止咳。用於身體虛弱、感受風寒所致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乏力氣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