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八三團三營七連老兵

    謝邀。斷章取義的提出問題,容易混淆是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它的大概意思是說,家有父母在的時候,不易出遠門。如果必須出去,一定要安排好父母親的生活。這和“七不出門,八不回家”有共同之處。如果你弄清楚了中心思想,就會感覺到,不管到什麼時候,都應該是這麼去做的。

  • 2 #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918

    值得倡導,不過現在全球經濟發展這麼快,迫於工作機會和自身發展,有時很難實現。最好別太遠,太遠的話就將父母接過去吧。

  • 3 # 山西老山羊

    我覺得應當提倡。但現在社會,人員流動性大,就業壓力大,所以對很多人來說很難做到。但最好做到常問問父母,常回家看看。

  • 4 # 霹靂開開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對於我這個快三十歲的人來說,真的感觸頗深。家裡面有兩個孩子的,一個在家一個在外地還能幫家裡負擔一些,如果只有一個孩子,還在外地,父母在家,一年回家一次,對於父母來說,壓力真的非常大,做父母的嘴上都說讓孩子去打拼,去發展,大城市可能有一個好的歸宿,但是在心底他們應該是迫切希望孩子每天陪在身邊,能早晨起來為孩子做一頓飯,洗一次衣服都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是一種愛,一種說不出口的愛。

    同事在外地發展很好,並且在外地也已經成家,下班後接到老家電話,說父親病重,想看所以最後一面,同事接到電話就往家趕,但是還是沒有趕到父親最後一面。

    這種事情可能發生的機率很小,但是我們作為兒女的應該為父母著想一下,在人生中最後的一段旅途中,讓父母安心度過是每個作為兒女都應該盡的責任。

  • 5 # 阿牛有話說

    因為時間原因,簡單談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這句話存在斷章取義,全句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自《論語》,僅擷取前面兩句在理解上對人存在誤導(並非不良的),就好像“天才=99%的汗水+1%靈感”一樣,大多數人都知道這句,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說這1%的靈感最為重要。

    其次,從父母角度而言,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並不希望我們守著他們,他們內心有著最樸素的願望,就是希望我們過得更好,而守著父母絕大多是情況下是不存在過得剛好的,因此,後面那句“遊必有方”就顯得極為重要。

    什麼是“遊必有方”?意思是你要遠走他鄉必須要告訴父母去幹什麼,為什麼要去,還要安排後你離開後父母的各方面生活。

    最後,從自身角度而言,“父母在,不遠遊”也不值得提倡。答主今年25,安徽人,大學畢業三年,現在在上海工作,去年年中自己買了車,計劃明年年初自己買房,說這些並不是為了炫耀什麼,而是想說如果我留在父母身邊我將不是現在的我,可能會因為求穩,在家考個公務員,三年下來我絕不可能全款買車,更不可能計劃明年年初買房,車、房這些都買不了,假使要結婚,最後全這些都得靠父母,如此算來我只算是父母身上的一隻吸血蟲而已,算不得可以為其養老的兒子。

    所以,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尤其是像答主這種農村出身的人來說,“父母在,不遠遊”是絕對行不通的,只有“遠遊”後,讓自己得到發展成長,使自己更好,未來我們才能做到幫父母養老,而不是啃老。

    而對於一些老人那這句話去束縛自己子女這種事,答主只能說還好答主父母開明。

  • 6 # 正能量啟動器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句話是出自《論語》的里仁篇,原文的意思是,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要守在父母的身邊,儘自己為人子女的義務和責任,如果有事要遠走他方,也要告訴父母自己要去的地方,讓父母安心。

    由此可見,這句話的核心是一個“孝”字,父母在的時候,我們如果有條件能陪在他們身邊,是我們的福氣,因為孝養老人是我們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有多少人因為忙於事業和工作,疏忽了對父母的照顧,最後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我身邊的一對老夫妻,今年都80多歲了,自己有一個兒子,現在定居美國,幾年都回不來一趟,這對老夫妻腿腳都不利索了,但做什麼都還得靠自己,老人提起自己的兒子一臉的自豪,但是,每當看到別人一家三代其樂融融的時候,老人神情變得非常的落寞,所以,如果有條件,自己可以多在父母身邊,讓父母享受一下屬於他們的天倫之樂。

    當然,如果自己確實在外地有更好的發展,那麼也可以在安頓好父母的前提下,去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現在各方面都很發達,可以給老人僱傭一個護工,讓老人生活上沒有後顧之憂,每天給父母打一個影片電話,看看父母的狀況,和他們聊聊天,幫助他們培養一個興趣愛好,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不再空虛,有空就經常帶著全家回來看看父母,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過的幸福,讓老人們安心放心,不為我們操心,這才是真正的“遊必有方”。

  • 7 # 及時行樂

    晚上剛和父母通了電話,依然和往常一樣,哼哼得回答兩句,“嗯““好的““知道了“有時候自己也許是太冷了,對待最親的人。並非是情不濃,而是實在是太親太近了,感情卻不知道如何表達才恰當了。大學四年後選擇留在了這邊,雖然父母沒有反對,但是他們也許會有些許微言吧?兒子不在身邊,幾久難得相見。身體強健、事業順利時,年輕的心總不會安分和滿足,總是志存高遠,總想遠走高飛,誰還記得“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呢?只在有了煩惱、遭到挫敗時,才想到母親的跟前傾訴一番,痛哭一場;只在有傷有病、無力高飛時,才又回到那個能夠讓我們遮風避雨、養病療傷的家。年輕時,當我們為自己的不順利所煩惱時,何曾理解過父母的心情,為父母著想過?我們顯得無恥而自私。一年到頭,我們把時間分給太多不相干的人,難道就不能分一點給家人嗎?即使無聊,即使無趣,那又怎樣,幾天而已。有時候真不希望自己長大,怕自己的成長催老了雙親,怕一個人的世界承受不來,現實太複雜。清楚記得當時外婆離世,父母千里奔喪的情形,他們的父母不在了,“家有難事可問誰?“夕陽再美,人也要累得睡著了。子欲養而親不怠。

    “父母在,不遠遊”之所以被華人長期恪守,一方面針對子女,盡孝道就是要照顧好年邁父母的身體和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是父母的私願,也希望在生命不多的時間裡,能和兒孫團聚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度過美好的晚景。我曾看過一篇報道,許世友將軍年輕時參加革命,很少照顧母親,內心為此不安。新中國成立後,身居高位的許世友不可能回到母親身邊盡孝道,接母親和自己過,老人又不願離開故土,在這種情況下,“忠”“孝”觀念很濃的許世友就令自己的兒子回到家鄉,日日侍奉老人左右,代替自己盡孝道,直至老人去世,這也可以說是“父母在,不遠遊”的新的解讀。

  • 8 # 鋼廠小工人

    我認為應該是嚴格遵守的!父母在,不遠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培養成人,成才也罷,平庸也好,總不能在父母年老的時候需要我們的時候,連見一面也是一種奢望吧!我們有時候為了自己的理想,事業頭腦發熱,不顧一切去實現夢想,但是不覺得太自私了嗎?養兒防老,你為了自己的事業何曾想到過他們的老年生活,有子女和無子女的區別在哪裡?難道他們缺少的只是你見面時給的錢嗎?父母在,人生尚有歸途。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子欲養而親不在那種痛楚何必等到後悔時才能想到。一點拙見!

  • 9 # 南柯非太守

    應該提倡

    古訓全文應該是“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是論語中孔子對子女和父母關係的道德約束性概括,主要目的是提倡子女要尊重、關心、愛護、照顧父母長輩,回饋養育之恩,同時“遊必有方”,又點明瞭事情的本質,只要顧念有方,遠遊也未嘗不可。從古至今,特別是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兩千多年,儒學一直是傳統文化的核心標杆,但是歷史上的名臣宿將、巨擘文豪、精英才子,包括販夫走卒,能不“遠遊”嗎?心中有念,事上著力。“有方”是重點,所以應該倡導。(圖片是從網路上摘取的)

  • 10 # 關山楓葉

    不值得倡導,落後的思維方式。不能把孩子束縛在家長手裡和懷抱,像大雁,飛的越遠越好!

    動物為了生存,沒有一種是把幼崽護在身邊一輩子的,都轟出去自己尋食,自己成長自己的。

    古語說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iPhoneX玩《刺激戰場》開到頂配會有卡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