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砂泥的傳人

    對於紫砂壺在泡養過程中積存的「茶垢」是否需要清理,又該如何清理的問題,需要把握一個原則:有故無殞,亦無殞也!千萬不要把茶漬、水漬積留而成的「茶垢」與「吐黑」混為一談而不辨:

    直觀的看,茶垢與吐黑都是斑駁的黑汙,在壺身形成不均勻的色差:茶垢的形成是從壺胎體的外表漸進向裡沁染形成,是浮在表面的;而吐黑則是因為紫砂壺燒製溫度不足,甚或原本就是不能夠燒結的外山料新工藝壺,胎體內焦化雜質外滲所致,新壺即可顯見,經過泡養會加重色差;茶垢是可以即時(只要不是在包漿之下的茶垢)清理掉的,但吐黑是沒有辦法清理的,只能重新入窯足火再燒,或者低溫焐灰處理,還原成統一的黑色,全壺一黑遮吐黑。

    千萬不要把茶漬、水漬積留而成的斑駁「茶垢」與茶品中所含「茶色素」沁染混為一談而不辨:

    茶垢也好,茶色素沁染也罷,都是從新壺的「無」隨著泡養日久而「有」的漸進色深:茶色素的沁染是均勻而統一,屬於紫砂壺把玩過程中伴隨包漿形成的正常現象;而茶垢是茶中灰分汙漬與水質偏重而水漬沾染導致斑駁的區域性色深,多發於壺身泥片鑲接部位(泥片鑲接部位是需要用滋泥也就是嫩泥粘接的,相對密度疏鬆更易沾惹),尤其像本山綠泥這類泥性偏重而燒結水色淺色調的紫砂壺更易形成明顯反差而顯見。

    千萬不要把茶漬、水漬積留而成的「茶垢」與「風釉」混為一談而不辨:

    風釉是紫砂泥料因長期陳腐,在做壺之前沒有重新捶練而導致的泥料中的碳化有機酸類物質氧化過度,燒結成器壺身顯見的斑駁色深,是清理不掉的,也無需清理,隨著泡養漿色沁染會逐漸中和而消彌;茶垢則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千萬不要把茶漬、水漬積留而成的「茶垢」與「火疵」混為一談而不辨:

    火疵是在紫砂壺入窯燒製的過程中,因匣盒損耗導致明火火焰撩燒而形成的不規則的片狀色差紋理,新壺出窯即顯見,任何方法都清理不掉,而且隨著漿色沁染厚重會漸進色差更明顯。

    千萬不要把茶漬、水漬積留而成的「茶垢」與「柴燒窯變、曜變」混為一談而不辨:

    紫砂壺採用傳統柴燒方式燒製,因窯內氣氛發生詭譎多變而導致的窯變甚或曜變,所形成的七彩融揉的晶色之變,是與生俱來的,隨著漿色沁染日漸,晶色融揉會逐漸渲染。

    先能夠正確辨識什麼是茶垢沾惹,而後才能談得上在把玩過程中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①要不要清理茶垢,先要分內外之別:壺裡的茶垢如果已經沾惹,不建議清理,尤其不建議用各種化學酸鹼性製劑處理,牙膏中含有研磨劑更不建議採用,具有酸鹼性的製劑會破壞紫砂原有的微量元素分子結構,影響後期漿色沁染甚至伺茶性,清理過後會更容易沾惹茶垢;壺表的茶垢沾惹,只要不是已經被掛瓷的包漿包裹覆蓋,還是可以清理的:清理的方法只建議用膠質類脂質成分富含的茶湯淋過後,趁熱用高織綿幹茶巾慢慢輕輕擦拭乾淨,再用熱水淋洗乾淨即可。

    ②未垢先防才是根本:

    新壺清理是首要:新壺出窯難免沾惹窯灰和雜質,壺表的易清理,壺身胎體氣孔內的就要採取熱脹冷縮和緩的熱水洗澡的方法,透過溫差的變化逐漸吐乾淨,可以有效減除容易附著茶垢的窯灰和雜質。

    選擇水、茶是關鍵:泡茶擇水,水質要輕不要重,尤其是要避免選擇鈣、鈉、鎂、鍶富含的水泡茶;茶品選擇以膠質類脂質成分富含的為優,漿色沁染效率越高,儘快形成初漿可以有效起到膜保護功能,大大降低茶漬、水漬沾惹。

    新壺做公道壺打底泡養是佳選:泡茶開茶的溫潤茶湯灌滿新壺,泡茶的過程中時不時用熱水淋新壺壺表,既可以有效降低直接用來泡茶沾惹茶垢,還能進一步清理壺身胎體內部的雜質,還可以讓壺身內面儘快均勻沁潤漿色形成漿膜,尤其是對於泥們疏鬆的全手壺,可有效避免壺裡茶山的形成。

    日清日潔需謹記:每次泡完茶,務必不要茶根久置壺內,要及時熱水燙洗壺裡壺外,趁熱用高織綿幹茶巾輕輕擦拭乾淨壺表的水跡,靜置晾乾壺裡水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72畫的漢字念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