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有人認為,名字不過是一個人區別其他人的代號,大多數華人卻認為,人的名字裡包含著人的一生的命運的全部資訊,是溝通天地萬物的樞紐,體現著人與自然血肉契合的直覺意識。因此,華人是很看重名字的,也就著力去研究取名的學問,從而形成一門取名藝術。

    名有小名(乳名)、大名之分,一般給剛生下來的嬰兒取名,大多取小名,有的用排行稱呼,如劉邦的小名為劉季,有的用賤名稱呼,如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的小名是“犬子”,晉代陶淵明的小名是“溪狗”;用卑賤的字眼,透露處華人的某種文化心理。

    小名一般是在家庭內部使用,體現的是骨肉之情,天倫之樂,也可以在家庭之外的場合使用。說它特殊,就是指好朋友之間使用表示相互關係親密無間,但是也要分場合,不能用過了頭,就會導致殺身之禍。

    1、所取名字不易與他人重複

    在選字的時候多動腦筋,儘量避開“華、明、珍、英、麗、紅”等超級常用字。當然我們也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刻意去搜求那些極為生僻的怪字。章太炎先生(即章炳麟)是近代文字學家,認得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字。他給女兒取名為“ ”(古展字)、“ ”(古麗字),這兩個名字到市不會與他人雷同,但幾乎沒有人認得,當然也就叫不出口,也就不是好名字了。

    使名字不易與他人重複的辦法之二,是在字的搭配上多動腦筋。例如:子方、且初、仰謙、言直等等,所選的字都很常見,但搭配的不落俗套,所以給人以新意。、魯迅所論“寓意於名”是“好名字”的關鍵所在。如果能開動腦筋,使兩三個字的名字裡蘊含健康、積極等多方面意義,那就是高境界、大手筆了。寓意於名的幾個要點:

    (1)注意姓與名之間尋求某種聯絡

    這種聯絡可以是意義上的,如苗青、高揚、殷切、蔚藍、嚴正、路遙、何畏、任意、鬱叢、田間、張弓、舒懷、馬致遠、鐘鼎文、王者範、張天翼,於得水等等;這種聯絡也可以是字形上的,如伊尹、阮元、聶耳、金鑫、石磊、舒舍予、許言午等等。

    (2)如果有可能,最好使姓名與某一成語產生聯絡。如周而復、何其芳、馬道成、龍爭虎、陸純青、葉成蔭、穆成舟,紀猶新、甘為孺、莊亦諧、張亦弛等等。使人會聯想到某句成語,感到意味深長。

    (3)更為高雅的是,以古籍經典裡的某一句作為名字的立意依據,當然這要求取名者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較寬厚的知識儲備。

    北宋詞人周邦彥,字美成,“邦彥”出自《詩經 鄭風》:“彼其之子,邦之彥兮。”意思是“他是國家的俊傑呀!”

    作家、文學家鄭振鐸之名,出自《周禮 春官》:“四馬振鐸,群吏作旗”,振,敲擊;鐸,宣佈政教法令之時所用的大鈴。振鐸,即教化民眾之意。

    社會活動家楚圖南,其名取自《莊子 逍遙遊》:“有鳥焉,其名為鵬,負青天,然後圖南。”圖南,在這裡是高遠志向的表示。 3、“悅耳響亮,易於傳播”是取名的要則之三。名字是給人叫的,既然如此,讀音的問題當然也有探討的必要。取名不僅要追求意義的高雅、雋永,寫法的簡潔明快,而且還要顧及讀音的響亮與否、悅耳與否、順口與否。象王廣光,李立吉等如同繞口令,讀起來就不太順口。要想取一個好名字單憑感覺是不行的,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

    首先,讀音應避免“雙聲”、“疊韻”的出現,我們知道每一個漢字都是由聲母和韻母構成的,雙聲即兩個字聲母相同、“疊韻”即兩個字韻母相同。姓名很短,一般兩三個字,最多四個字,再出現雙聲、疊韻,在發音上就太單調,而且名字是由個人選取的,有充分的自由,並不受現成詞彙的限制,所以完全應該而且有可能避開它。如易翼友、胡鴻華、冉瑞如等意思不錯,但犯了雙聲的毛病,又如鄧衡聲,葉鐵捷之所以特別難讀,就是因為是疊韻。如果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在名字的雙聲和疊韻不可更改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避免姓和名的同聲同韻。

    其次,在姓名聲調的搭配上,不要全取平聲字,也不要全取仄聲字,按普通話的音調來講,則最好不要用清一色的陰平、陽平,或者清一色的上聲、去聲。這主要是從音樂美的角度考慮的,取名時應當避免音調的雷同,尤其不要全部選用陽平和上聲字。

    最後,在選擇姓名用字時,要考慮諧音關係,儘量避免由於諧音而帶來不雅緻,不愉快的客觀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羊水栓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