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視界888

    大棚土豆(馬鈴薯)種植技術:

    利用大棚種植馬鈴薯能在4月底5月初上市,一般每畝產馬鈴薯2500~3000公斤,畝產值4000~4500元,畝效益2500元左右。

    品種選用 選用早熟、高產、優質的魯引1號脫毒馬鈴薯品種。該品種結薯集中,大小整齊;薯塊橢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淺;耐儲藏,高抗皺縮花葉病毒病,耐卷葉病毒病,較抗瘡痂病;一般每畝產量為3000公斤。搭配種植品種有早大白、東農303、荷蘭15、中薯3號等。

    播種適期 大棚套小拱棚雙膜覆蓋栽培,種薯在12月中旬切塊催芽,1月上中旬移栽,3月下旬至4月初收穫;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上旬切塊催芽,1月下旬至2月初移栽,4月中旬以後上市;大棚內不覆蓋地膜栽培,種薯在1月中旬切塊催芽,2月上旬移栽,5月上旬收穫。

    種薯催芽 一般在播前15~20天將種薯切塊,每個薯塊重30克左右、帶1個芽眼,每畝用種薯140公斤左右。薯塊切好後蘸草木灰,晾乾後放在避風向陽處的半地下式苗床上催芽,每畝大田需苗床15平方米。苗床上鋪一層溼土,將薯塊平擺在溼土上,擺完後再蓋3釐米厚的溼土,上面覆蓋一薄層稻草或麥秸。苗床上搭小拱棚保溫催芽,晚間加蓋草苫。芽長1.5~2釐米時翻動選芽,使沒有出芽的薯塊繼續出芽,芽墨綠色時移栽。起壟種植,壟寬90釐米、高30釐米,每壟栽2行,穴距25釐米,穴深8~10釐米,每畝栽5000株左右。移栽時將芽側放,以利於紮根結薯。栽後及時覆土,每畝用50%乙草胺150毫升或施田補100毫升加水45公斤噴霧封閉除草,然後扣棚膜。

    合理施肥 施肥以基肥為主,一般每畝施土雜肥3000~5000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50%硫酸鉀40公斤。結合施基肥每畝用土壤殺菌王1~2公斤或地菌淨1~2公斤、5%辛硫磷顆粒劑2公斤防治病蟲害。

    田間管理 一般移栽後20天齊苗,齊苗後注意通風降溼,及時追肥澆水、防治病蟲草害。齊苗後15天追肥,每隔20天每畝用尿素0.5~1公斤或磷酸二氫鉀500克加水噴施。薯塊膨大期培土2次,以防薯塊露在土外變綠。因苗因土澆好2次水,齊苗後20天澆第一次水,現蕾膨大期澆第二次水。注意防治馬鈴薯晚疫病和瓢蟲。

    適時採收 花後20天、薯塊重150克時採收大的薯塊出售,留下小的薯塊繼續生長。

  • 2 # 愷易物聯網

    大棚土豆種植技術:

    一、選地選茬

    馬鈴薯是塊莖植物,它的塊莖是在土壤裡形成和長大的,所以要求土壤疏鬆肥沃,土層深厚,土壤砂質、中性或微酸性(PH=5.8~7.0)排水通氣良好的地塊,具備排灌功能最佳。前茬選玉米、小麥、穀子茬。

    特別是馬鈴薯與蔥、蒜一類蔬菜輪作,不僅可調節土壤養分,提高產量,這些蔬菜作物能分泌一種植物殺菌素,有殺死晚疫病及其它病菌作用。忌同甜菜、蘿蔔、胡蘿蔔等塊根作物輪作,它們一樣消耗土壤中大量鉀,會導致土壤鉀肥不足,同時發生共同病蟲害。

    二、整地作畦

    馬鈴薯屬於深耕作物,要求有深厚的土層和疏鬆的土壤。深耕有利於根系的生長髮育和塊莖的形成膨大,同時還使土壤疏鬆,消滅雜草,增強通氣性,促進微生物活動,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養分,提高抗旱排澇能力。所以整地提倡深耕細耙,要求深耕20~25釐米,然後耙細耮平,達到上松下實、無坷垃,為馬鈴薯生長、結薯、高產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有機肥和農家肥於耕前混合施於土壤中,一般施腐熟的牲畜糞30噸/公頃,與土壤拌勻,促進土壤熟化和疏鬆。化肥硫酸鉀300千克/公頃,二銨900千克/公頃。為防治地下害蟲,可將3%的辛硫磷顆粒劑40~50千克/公頃與農家肥混勻一併深耕入土。整地後,作寬1.0~1.2米的畦,畦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在畦中開淺溝,寬10~15釐米、深8~10釐米,用於澆水。

    三、種薯切塊與處理

    播種前15天左右把種薯放在15~20℃的Sunny充足的室內、溫室、塑膠大棚的地上,鋪2~3層,並且經常翻動,使每個塊莖都充分見光,當芽長到0.5~1釐米時,切芽塊播種(一級原種整薯播種)。大中薯從上向下縱切4~5塊,一般切塊應在40~50克,至少含有1個芽眼,多可達2~3個芽眼;小於50克的種薯不切塊,提倡整薯播種。切刀用高錳酸鉀消毒後再用。種薯切塊後,用混有殺菌劑的草木灰拌種,防止切塊腐爛。

    四、播種與密度

    (一)播種與施肥

    馬鈴薯適宜播期為10釐米土溫保持7~8℃,大棚播種馬鈴薯視棚室條件,可選擇3月初至4月初播種。畦上開溝點播,一般1.0~1.2米畦上2行,芽眼向上擺放(按在土裡),播種深度8~10釐米。播後噴施96%異丙甲草胺2000~3000毫升/公頃,然後蓋膜。可在每2畦再建小拱棚1個。達到3膜:地膜、普通小棚膜、大棚。在馬鈴薯出苗前,嚴禁澆水,以防爛種。大棚馬鈴薯栽培一般在作畦時施入底肥。

    (二)合理密植

    考慮生產目的、品種型別、自然條件等因素,綜合參考田間配置方式,播種密度是增產的重要環節。一般行距60釐米(1.2米畦上2行),株距25~30釐米。早熟品種及高肥力的土壤可密植,公頃保苗6~7萬株,晚熟品種及肥力較低土壤當稀植,公頃保苗5~6萬株。

    溫溼度、光照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索沃宣佈於12月14日建立軍隊對巴爾幹局勢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