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佰合123

    一、邁出實現偉大夢想新的一大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會見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首次提及“小康”概念,將“小康”比作中國式的現代化,給社會主義和現代化賦予了中國特性。自“小康”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奮鬥目標以來,其內涵不斷豐富,小康社會建設的標準不斷提高,這一過程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從“小康生活”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內涵和要求,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性特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既包含作為戰略目標的基本內涵,也包含實現戰略目標的實踐要求。在戰略安排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承上啟下的必經階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目標內涵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本實現現代化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在戰略佈局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形成治國理政總方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奮鬥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發展動力,以全面依法治國為重要保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根本保證,“四個全面”共同支撐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全域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戰略保障。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人民性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迴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實現總體小康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層次性躍升,要求擁有充裕的物質條件,期待更高品質的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擁有良好的政治生態,期待日常政治生活中享有更加廣泛的民主權利;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期待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生活;擁有優美的生態環境,期待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和健康的綠色食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致力於造福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是社會主義本質在現階段的充分體現。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深刻的內涵,科學回答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誰”“依靠誰”“由誰來評判”的基本問題,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人民性。第一,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經濟條件、政治權利、精神生活、社會狀態、生態環境等方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社會條件。第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造福人民,鼓勵基層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人民群眾實踐中汲取智慧力量。第三,把人民群眾的評判作為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效的根本標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滿足作為衡量標準,以此為依據不斷改進工作,增進民生福祉。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性

    新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對中國發展理論和發展實踐進行深入思考和系統總結的基礎上,著眼於解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發展問題形成的科學認識。新發展理念的提出,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相耦合,包含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等一系列新觀點,構成了系統嚴密的有機整體。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具有更強的科學性。

    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科學性。一是透過貫徹創新發展理念增強發展驅動力。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企業為骨幹的創新型企業叢集。二是透過貫徹協調發展理念促進發展協調性。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三是透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四是透過貫徹開放發展理念提升開放合作水平。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路。五是透過貫徹共享發展理念增進人民福祉。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是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構築全社會扶貧強大合力,以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開闢人類反貧困的新路徑。

    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反映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這“六個更加”與黨的十八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佈局一致,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內涵,在實踐中體現了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的內在統一以及全面進步性和戰略操作性的相互融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的,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指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性。經濟建設具有基礎功能,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作用,為全面小康提供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經濟條件;政治建設具有保障功能,發揮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保障作用,為全面小康提供人民主體、公平正義的政治條件;文化建設具有引領功能,發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為全面小康提供凝心聚力、奮發向上的文化支援;社會建設具有促進功能,發揮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為全面小康提供安居樂業、穩定有序的社會條件;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支撐功能,發揮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支撐作用,為全面小康提供環境友好、永續發展的生態支援。按照“五位一體”總佈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經濟建設提供物質基礎,以政治建設保障人民權益,以文化建設激發精神動力,以社會建設增進民生福祉,以生態文明建設涵養綠水青山,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ios14什麼時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