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天雲

    陽明心學本身就是融合了儒、釋(禪宗)、道三家哲學思想的產物,因而與佛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是,陽明心學卻與佛學有著根本的區別:佛學是出世的,而陽明心學卻是入世的。

    佛學以棄絕人倫為起點,以追求成佛為旨歸,主張“諸法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因而是出世的。

    陽明心學雖然與佛學有著密切的聯絡,但陽明先生與其說是對佛教感興趣,不如說是對佛教哲學更感興趣。也就是說,陽明先生借鑑於佛學(禪宗)的,只是禪宗的方法論,而不是佛教教義。

    對此,陽明先生在《大學問》中,是這樣批評佛教的:“蓋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過高,是以失之虛罔空寂,而無有乎家國天下之施,則二氏之流是矣。”

    也就是說,佛教和道教信徒因為私心太盛,痴迷於棄絕人倫大義,最終歸於虛無空寂,無法達到“至善”的目標,因此,對於治國理政並沒有什麼貢獻,是不值得提倡的。

    而陽明先生念念不忘致良知、知行合一,其根本宗旨是要倡導天人合一、“萬物一體”這樣的仁德,希望世人都能夠去除私慾障蔽,彰顯本心粹然至善的良知,進而達到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目的。

    陽明先生在《大學問》中講:“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與天地萬物而為一也。”

    也就是說,聖人把自己與天地萬物視為一體,因此,自己的身體和靈魂,與天地萬物、芸芸眾生,都是一氣貫通的,都是同一個偉大身軀的一部分。

    在陽明先生看來,人人生來就有一個“良知”,但是因為私慾的存在,這人人生來具備的“良知”就被矇蔽、隔閡了。只要能夠去惡、歸善,那麼,人人都能成為“一體之仁”的聖人。

    而這樣的具備博大仁德情懷的聖人,與佛家追求的終極目標“成佛”,是完全不同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0+級棍丐如何加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