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恭必敬、必躬必親、必不撓北、必爭之地、必也正名。
1、必恭必敬,讀音:【bi gong bi jing】。
釋義:意思是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2、必躬必親,讀音:【bì gōng bì qīn】。
釋義:意思是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
出處:《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3、必不撓北,讀音:【bì bù náo běi】。
釋義:撓北,敗北(多指戰爭失敗),意思是一定不會失敗。多指戰爭。
出處:《呂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汙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
4、必爭之地,讀音:【bì zhēng zhī dì】。
釋義:是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出處:《周書·王悅傳》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5、必也正名,讀音:【bì yě zhèng míng】。
釋義:意思是指必須按照正統倫理觀念和禮儀關係來端正綱紀名分。
出處:《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必恭必敬、必躬必親、必不撓北、必爭之地、必也正名。
1、必恭必敬,讀音:【bi gong bi jing】。
釋義:意思是形容態度十分恭敬。
出處:《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2、必躬必親,讀音:【bì gōng bì qīn】。
釋義:意思是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
出處:《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3、必不撓北,讀音:【bì bù náo běi】。
釋義:撓北,敗北(多指戰爭失敗),意思是一定不會失敗。多指戰爭。
出處:《呂氏春秋·忠廉》:"若此人也,有勢則必不自私矣;處官則必不為汙矣;將眾則必不撓北矣。"
4、必爭之地,讀音:【bì zhēng zhī dì】。
釋義:是敵對雙方非爭奪不可的戰略要地。
出處:《周書·王悅傳》白馬要衝,是必爭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圖也。
5、必也正名,讀音:【bì yě zhèng míng】。
釋義:意思是指必須按照正統倫理觀念和禮儀關係來端正綱紀名分。
出處:《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