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⑴ 前⑵不見古人⑶, 後不見來者⑶。 念⑷天地之悠悠⑸, 獨愴(chuang)然⑹而涕⑺下。[1] 讀音分段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詞語註釋
⑴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
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來者: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6)愴然:悲傷的樣子。愴(chuàng 創)然:悽傷的樣子。 (7)涕:古時指眼淚,此指流淚。
涕下:流眼淚作品譯文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弔,我眼淚縱橫悽惻悲愁! 意譯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襟![作者簡介
陳子昂 陳子昂
(659~700)初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他論詩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所作詩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詩》最為傑出,詩風質樸渾厚,受到杜甫、韓愈、元好問等後代詩人的高度評價。 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
24歲時舉進士,官麟臺正字,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公元698年(聖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獄中。他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弔,我眼淚縱橫悽惻悲愁!
登幽州臺歌⑴ 前⑵不見古人⑶, 後不見來者⑶。 念⑷天地之悠悠⑸, 獨愴(chuang)然⑹而涕⑺下。[1] 讀音分段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詞語註釋
⑴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
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 ⑵前:向前看。 ⑶古人、來者: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指:燕昭王 ⑷念:想到。 (5)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 (6)愴然:悲傷的樣子。愴(chuàng 創)然:悽傷的樣子。 (7)涕:古時指眼淚,此指流淚。
涕下:流眼淚作品譯文
直譯 見不到往昔招賢的英王, 看不到後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無奈, 獨自憑弔,我眼淚縱橫悽惻悲愁! 意譯 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時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溼了衣襟![作者簡介
陳子昂 陳子昂
(659~700)初唐著名詩人,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進士,官至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他論詩標榜漢魏風骨,反對齊梁綺靡文風,所作詩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詩》最為傑出,詩風質樸渾厚,受到杜甫、韓愈、元好問等後代詩人的高度評價。 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
24歲時舉進士,官麟臺正字,直言敢諫,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公元698年(聖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獄中。他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