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電影愛遊戲愛玩
-
2 # 途夢Tomoroe
既然是理想的教育,就很難有一個評判的標準和依據。如果說非要有一個,我認為並不是培養出來的人要多麼的優秀,對社會要貢獻怎樣的價值,或者國家的犯罪率降低到了多少,更不是傳統意義上“很聽話”、“懂感恩”、“求上進”等,而是在這個“理想國”當中,什麼事情是教育的中線,也就是大部分人都會具備的一個條件。
沒錯,我承認這個要求其實非常難實現,作為“中線”是不是有點太高了。但我想描述一個場景,大家感受一下。
理想國中的孩子們在校園中不僅僅是因為“聽話懂事”或“爭強好勝”甚至“感興趣”去學習,而是能相對理性的知道自己學習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去努力。
例如:如果我想考公務員或者科研工作,我得知道現在成績必須要搞上去,才能更好的實現自己的夢想;
如果我想開個小鋪,做點生意,搞點事情,掙點小錢,那就儘可能的把數學和英語搞上去,一定的數學和邏輯能力能幫我具備一個做生意的優勢,英語可能會幫我突破未來做生意的瓶頸,比如藉助英語能力開拓進出口貿易的業務等。
如果我不想學習,不是這塊料,也沒有什麼願景,就想畢業後打份工,幸福的生活下去就行了,那我現在就儘量學一門手藝,哪怕去職校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有一個目前比較火的名詞叫“職業教育”,對於中小學教育而言,職業教育同樣需要。不論是上述哪種選擇,至少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迷茫。難道非要等到他們進入大學,步入社會,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想法,沒有目標,沒有興趣(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興趣,只是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中,已經被掩埋了,或者根本就沒有找到)......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一個“三無”青年,更不希望讓他們二十幾歲的時候,在焦慮中重新尋找人生方向。縱觀現在的網癮、早戀、逆反等各種教育問題,無不例外都是因為孩子們對未來沒有任何想法,也沒有人跟他們說過未來有什麼,可以做什麼,自己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雖然孩子們的小目標確定了之後,根據內外在的因素也都會隨著時間而不停的改變,但至少他們知道當下為什麼要學習,要玩耍,要報興趣班,要結交朋友......這個觀念就像是一顆種子,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即使長大後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也可以因為這個思維方式,去追求另外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
當然,以上是在所謂的“理想國”當中,現實肯定會有各種問題,沒有辦法向上述講的那樣完美,但至少我們可以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努力,這也是教育從業者的幸福。
最後,介紹一個很棒的公益組織吧,途夢是一個關注中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網際網路教育專案。該專案邀請各行業優秀的職場人士,透過線上影片方式,向中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職場奮鬥故事。幫助中學生了解最真實的職業故事,拓展視野,豐富職業選項,樹立生涯志向,並用榜樣的力量去驅動學生,為了心中的夢想,自信、勇敢地為之努力。
-
3 # 雲淡天益高風
我理想中的教育應充滿詩情畫意,教育的領導者要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創造出展示自我、釋放自我、收穫自我的平臺。教育者既要能心情舒暢的執教,又要有靜待花開的情懷。受教育者既要樂觀向上,勤奮好學,又要健康而生動活潑的成長。
校園裡應時時充滿生機,瀰漫校園的既有朗朗的書聲,又有師生的說笑聲;操場上既有學生整齊的隊形,又有學生矯健的身影,還有為競技者吶喊之聲;教室裡時而如靜靜的湖水,時而如波濤洶湧;時而讓人潸然淚下,時而讓人會意而笑;時而讓人正襟危坐,時而讓人興奮難抑;時而讓人下意思的鼓掌,時而讓人拍案而起。讓聲情並茂的朗讀取代斷章肢解的講解,讓駕輕就熟的操作取代枯燥乏味的定律;做老師的不只是傳道授業,不只是展示自我,而應是學生的引領者、點撥者。老師要有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智慧,要用智慧的火苗點燃滿天的篝火,讓激情碰撞出創新的火花,讓思考結出理想的果實。讓孩子的特長時常得以發揮,讓孩子的個性時常得以張揚;讓教育者在教育中教學相長,在奉獻中收穫幸福。作為學校領導者、管理者要積極給學生創造走進大自然、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工廠街道的機會,學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生存的艱辛,勝於隔岸觀火般的揣摩。莫讓書本捆住孩子的手腳,莫讓知識羈絆住孩子的思想,思想桎梏比無知更可怕,習慣形成自然比習慣更可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回覆列表
教育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車輪,教育是一份造就未來的偉大事業,教育是促進我們茁壯成長不可或缺的養料。從小到大,我們一直都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心中理想的教育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著變化,每一個階段都是不同的。小學的時候希望的教育就是天天能夠快樂的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不用為了作業而發愁。中學的時候希望的教育就是能夠只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可以獨立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因為考試成績而連連嘆息。大學的時候希望的教育是能夠擴充套件知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從而可以更好的步入社會,不用為找不到工作而躊躇。。
我認為理想的教育應當是以快樂為前提,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習慣的養成和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首先是快樂,因為只有快樂才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堅持不懈學習的動力,只有在這種動力的推動下取得的成功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成就。在愈來愈激烈和殘酷的社會競爭面前,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現在大多數的父母都在擔心孩子未來生活所面臨的困難和壓力,為了孩子將來生活過得高人一等,能勝人一籌。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就將本應像小鳥一樣自由飛翔的孩子,用所謂的興趣班和培訓課把小鳥關在了封閉的牢籠,把孩子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並且自以為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全然不顧孩子的意願。忘記了揠苗助長的寓言,讓孩子失去了人生中一段本應快樂的童年,而換來的往往是物極必反的結果。其實適當的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他們會對自己所選擇的事情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以快樂的心情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快樂,這是教育的最佳形式。
其次我認為要注重習慣的養成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裡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呢?出人意料,一位白髮蒼蒼的學者回答說:是在幼兒園。又問:在幼兒園裡學到了什麼?學者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回答,代表了與會科學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學家們的普遍看法概括起來,就是他們認為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培根談到習慣時深有感觸地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中往往起決定作用的是童年,所以我認為培養良好的習慣是我心中幼年時期理想的教育內容。
最後我認為要注重方法的學習和積累。
方法包括學習的方法和做人的方法。古語: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學習本是一項艱苦而複雜的腦力勞動,只有掌握學習的方法才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想的教育應當是教會方法,而不是一味的題海戰術。教育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教授,我認為更應當是對做人的培養和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在物質生活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教育缺少對素質的教育,對責任的教育,現在的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往往太過以自我為中心,眼中只有他人的錯誤,苛求老師完美,而從不檢討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來說,學生可以上課睡覺,而老師卻不可以。學生可以不交作業,而老師卻不可以不批作業。所以我認為理想的教育要樹立責任的觀念,老師因為育人的責任更好的教育學生,學生因為肩負時代的責任更好的學習來回報家長和老師。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這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我認為在成年的教育中方法的學習和積累是我心中理想的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