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蘇格雋

    如果缺乏與生俱來的文學才華,還是乾點別的吧。靠寫垃圾掙錢謀生,害人。靠寫純文學掙名謀利,清貧。真正的文學創作,註定是極少數人的事業。況且,就是這極少數,也註定被時間之淘洗得無影無蹤。

  • 2 # KirSmile

    我現在二十四有專職工作做活動的,對於小說什麼的興趣一般初中的時候經常看,不過現在也有點這個想法正在和一個朋友合作寫一篇小說

  • 3 # 每日臨帖

    你會成為作家嗎?打小就沒好好讀書,作家的就不去想了,科學家倒是很想成為,不努力什麼家都沾不上邊,還是好好把字寫好。

  • 4 # 易出書出版

    從本人從事的出版工作來看,作家分為兩種型別:第一種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他們創作的作品有一定的受眾,有很多的粉絲,其作品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不錯,出版社很樂意去和他們合作,從而實現雙贏。從名氣頗大的金庸、古龍、莫言到現在的一些出名的網路作家比如北貓、辰東等等,他們這樣的作家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即使如此,他們也要付出遠遠高於普通人的努力,且不說金庸、莫言等老牌名家的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就僅僅是收入頗豐的網路作家也是付出了很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乃至是代價。

       這是比較出名的作家,需要付出很多的辛苦,但是好在他們的努力是有回報的。

    下面說到第二類作家,90%作家都屬於這類人。為了自己的作家夢想、為了自己的作品能夠出版發行,能夠走進書店讓讀者閱讀,不僅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創作,還要自己聯絡出版單位出版。因為現在出版行業的特質,很多作者迫不得已自費出版,不僅僅是精力的耗費,還有金錢,最終可能落得要名無名,要財無財,耗費了很多的光陰,而自己的理想又沒有實現。所以,如果讓我選擇,我不會選擇成為一名作家。

  • 5 # 岸灘H4

    年輕時候崇拜作家,夢想成為一個作家。作家沒當成,誤進了媒體。同樣是寫作,媒體人和作家,完全兩碼事,有幾篇新聞稿有生命力?話說回來,當今有幾個作家的作品又能流傳千古呢?十年後,二十年後,現在書店裡那些即使很用心寫的東西估,後人讀到的都只有無病呻吟。文學夢新聞夢都害人。再不做夢了。

  • 6 # 妮呢128

    記得四十幾年前,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語文作業是將一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寫出來。我印象中就是從這一次開始,我的作文得到老師的關注 ,她讓我走上講臺,唸了我寫的故事。

    直到高中畢業,我的作文一如既往地獲得所有語文老師的青睞。不過,我從未有過當作家的念頭。

    考大學,上的是理工科類。大學期間,經常看《收穫》、《十月》、《當代》和《報告文學》等雜誌,那時才有點羨慕能在這些雜誌上發表作品的作者,並開始有創作的衝動。可惜,總感覺我腦洞不夠大開,想象力不夠豐富,就放棄寫小說,興趣轉移到《報告文學》上。哪知,工作後,在雜誌上看到有關我們單位領導的報道,這與我認為的《報告文學》相差甚遠,從此打消寫作的想法。

    畢竟,成為作家不僅需要天賦,更少不了刻苦,每天寫三五千字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不知從何起,作者要出書得自己掏錢出版印刷……

    五十知天命!就讓作家這頂帽子先呆在我找不著的地方吧!

  • 7 # 梅虹影

    【虹影電臺】我為什麼要當作家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的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而好奇的人類卻總是好奇另外的生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發明了寫作,將你的故事記錄下來,這樣別人就可以隨著你的文字感受到與自己不同的世界了,所以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既然你我都被工作束縛著,生活捆綁著無法上路,那麼就拿起筆書寫你的故事吧。

    海明威說如何看一個人適不適合當作家,很簡單,那就是找一張紙,坐下來,寫吧,文字會像小鳥一樣一隻一隻飛來,寫下去了,你就是一個作家,寫不下去,沒關係,再去換份工作就好了,誰還沒想過成為一個作家呢?

    不讀書不寫作的人,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作家。

    你做好了忍飢挨餓十年的準備了嗎?而且在這十年當中,敢各種做牛做馬的工作,忍受各種回絕、遺棄和挫折嗎?如果這樣過了十年,你還在寫作,你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作家。

    作家應該嘗試去做那些從沒有人做過的或他人沒有做好的事。這樣他就有幸會獲得成功。

    我是家中的老二,我從小見人就說——我要當作家。

    我認真地觀察著我想與不想的相遇。

    每一次與文字中生靈的相遇,都是生之記錄,命之所誦,無慾無求。

    今天之前及之後,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未涉足大師圈,未搜尋投稿之地。因為,我叫自己未來大師。所以,我寫作!

    如果有讀者能夠再次捧起我的小說,重讀我的小說,那就是最理想的了。

    我為什麼喜歡當作家,我時常幽默地說,我沒有做出這種選擇,我就是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一個作家。

    五年級的時候,我立志要成為作家。沒有人相信我會成為一個作家,因為我的家鄉沒有人知道作家是幹什麼的。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都會經歷痛苦、失敗、成功和快樂,而有的人活得開心,有的人活得痛苦,這主要取決於態度。人要活得開心,非常重要的態度就是,不斷超越原有的智慧。臺灣有一個小孩得到英國世界發明獎的第一名。他發明了一種機器,一拍水果,就能測出這個水果的甜度,準確度百分之百。原來這個小孩子出生在一個種鳳梨的果農家庭,他爸爸測鳳梨的甜度,是用手指彈,如果鳳梨發出的是嗡嗡的聲音,就說明這個鳳梨還不能吃。爸爸每天要彈三萬顆鳳梨,中指都比一般人多一節。於是小孩子就發明這個機器,代替了爸爸的手指。

    人不是動物,一個人活在世界上,開始追求的是物質,世俗的享受。一段時間以後,物質不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人們開始追求文明和文化。

    人對文明和文化的追求。就是希望透過藝術和文化陶冶情操。但是,即使一個人有最好的文明和藝術的修養,也不能躲避人生真正的痛苦,愛別離、求不得、生老病死。接下來,人就走向生命的第三個層次:宗教層次、精神層次。

    我仍堅持寫作,有些忽略不計的名氣。想起大學剛畢業時,我們躊躇滿志,後又在失落中迷失,盲目自信和過度貶低並存。現在,也是如此。

    前途沒你想象的那麼光明,可只需一絲的微光,就能勾起內心的慾望,除了去追逐,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作家不一定是拿稿費的,也不一定要中外揚名,但作家多半是最會享受生活的。

    用畫家的眼睛去觀察事物,用詩人的筆墨去描繪事物,再用哲人的思想加以評判(這評判不一定要寫出來,但作者與讀者自會明瞭的),你也會是個充實的作家,抑或是了不起的思想家。

    作家不能只在有靈感時才寫作。就像一個運動員,不能僅憑手感去比賽吧。頂級的運動員,即使不在狀態,也要保持高水準的競技表現。大多數作家依然需要靈感,保持沒有靈感時也有輸出。知道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鬆一口氣了,畢竟我們也總覺得靈感匱乏。因為有的時候確實是沒有任何想法,那這種時候更要克服一些逃避的畏難想法。日常的生活中更加的注重觀察,積累素材,保證自己在沒有靈感的情況下,依然會有可寫的東西。目標是使自己在沒有靈感的情況下,也能達到及格的水準。

    我的散文之所以常常寫進生活層面去,就是因為我極度喜歡人文。因為最讓我們震撼的不是自然,而是直接生活在這裡面的人的想法和心情,即使在一個風景普通的地方,如果這裡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我們就會覺得這裡很美。

    在旁人來說,寫作也許只是他們的興趣,覺得寫文章可以做一些自我的表達,可是對我來說卻不同,我一開始寫作的動機就是希望為這個世界寫作,為這個世界的人寫作。

    我比較不喜歡做所謂的“乖孩子”,我在讀高中時,就常常做一種思考——這個事情如果很多人都用同樣的觀點來看的時候,你有沒有一個新的觀點?

    我認為一個寫作的人就是要在人潮裡做逆流。當這個世界都被汙水弄髒的時候,我即使只有一滴清水,也要拿來清洗這個世界。

    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那麼真實,那一段歲月裡,我想,我基本的人格與風格都已經養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順風車高速費要車主全部承擔嗎?為何?我覺得不合理,不能讓車主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