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山學習中心

    我認為管不管得好孩子不是職業的問題,而是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的問題。教師的確在時間和精力方面會影響到與孩子的互動,但是隻要堅持教育是讓孩子朝獨立自主的方向邁進的觀念,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正確引領,教師也能管好自己的孩子。

  • 2 # 合爾為一

    “命”好?“命”不好?投胎做了老師的孩子

    生而為老師的孩子,要以“滿足其私慾”為己任。

    老師每天:誨人不倦,在課堂上,在學校裡,眼裡不揉沙子,誰是可造之材、誰是朽木不可雕也?自有一番評斷……回到家中,不由得拿自家小孩對照一番――要麼希望子女引以為戒,要麼期待子女更上一層樓,後者更甚。所以做老師的子女,常有無能感,“慾壑難填”啊!

    生而為老師的孩子,要有一顆耐擊打的心

    老師每天:身經百戰,在學校裡常被學生氣的“死去活來”,在課堂上每每“磨破了嘴皮子”,在家長面前又是“恨鐵不成鋼”……回到家中,已是口乾舌燥,心力交瘁,和藹可親式的為人師表也該“卸妝”了,對自己的子女常常是“氣不打一出來”――沒什麼好臉子、沒什麼好氣兒、沒什麼耐心法兒。所以做老師的子女,常有畏懼感,小心雷池!

    生而為老師的孩子,要白尺竿頭更近一步

    老師每天:嚴以律人,在學校裡總是訓戒學生“不能掉以輕心”,在課堂上常常敲打“不要驕傲自滿”,要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居安思危……回到家中,慣性使然――對子女也是不由得“要求”,不自知的“挑剔”,“牛不喝水強按頭”,說好聽了是完美主義,實則強迫也。所以老師的子女,常不自信並伴有強迫,難以取悅!

    ……

    這又是一把“雙刃劍”,你不是老師的孩子子,我不是教師的子女,冷暖自知!如有來世,下輩子投胎,還願意做老師的孩子嗎?

  • 3 # 心盞陽光

    大人在工作中,都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和方法。教師也不例外,在教課時,更側重於知識和教學方法。但作為家長,更多的是關注孩子成長變化,協助孩子學習。孩子小時候學了一個家長不會的成語或單詞,語氣都很神氣、開心,覺得上學很有用,老師很厲害。教師在教自己小孩時,首先可以放下固有思維,不要把學習掛在嘴邊,控制自己不要經常說一些嘮叨無用,卻只有自己覺得有用的話。多和孩子交朋友,瞭解心裡的想法,多用一些幽默、打比方的方式溝通,讓孩子積極主動去學習。

  • 4 # 石頭聊家庭教育

    讀了幾遍你的題目,不是太明確你的意思,你是不是想問:為什麼老師常常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我們先開看一個故事:

    一個很厲害的漁夫,想把自己全身的能耐都教給自己的孩子,但他又不想孩子吃他當年的那些苦,於是對孩子各種指點、限制......漁夫的願望是好的,可是因為他的舉動卻讓孩子失去了自我學習的動力,以及從自己的錯誤中去真實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

    大家可以想見,漁夫的兒子只能成為一個普通的漁夫。

    這個故事你可能聽過,總結一下他的失敗原因,有以下兩點:

    (1)害怕孩子走彎路,對他各種限制,孩子缺失了自我成長的動力;

    (2)漁夫一身打魚的本事,可他並不懂如何傳授知識。

    這個世界,有太多手握黃金卻最終要飯的事情。

    美國統計了近70年中千萬大獎的得主後發現,那些人幾乎都會在10年內破產。

    所以,自己牛是一回事兒,如何把他更好的傳給下一代又是另一個學問。

    對老師來說,好像並不缺乏傳授知識的能力。

    但為什麼很多老師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原因是他們所面對的物件不一樣了,可仍試圖採用同樣的辦法去教導自己的孩子,顯然是行不通的。除非老師改變思路,像一位普通媽媽那樣聰明的變通自己的教學理念。

    祝一切順利!

    我是石頭聊家庭,只專注於家庭教育。

  • 5 # 軼工坊

    看到這個題目,筆者想到前不久某機構經過調研得出的一個結論: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這個結論跟人們的直觀感受還是比較吻合的,我們身邊有不少教師子女學習成績的確很不錯。就筆者所在的市,去年中考,市區前四名學生中有三人來自教師家庭。

    “教師家庭容易出學霸”至少說明教師管理自己孩子的水平並不低,在孩子身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並不少。當然,這只是就整體而言,單個體來說,還是存在有一些教師家庭子女學習成績不好或品行不好的情況。

    一是教師自身

    不可否認,教師對自己孩子的要求普遍較高。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日常規範,大多數教師都會給孩子制定嚴格的規範。同時,教師有意或無意會把自己的孩子與所帶的學生做比較,而且是與所帶的優秀學生做比較,一旦發現有差距,就有很大壓力。教師自身不斷拔高要求,孩子在各個方面沒有達到要求,就產生了自己孩子比學生難管難教的心理。

    二是孩子本能

    只要是孩子,在老師和父母面前的狀態就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也適用於成人。總體上,在老師面前,孩子會拘謹些、聽話些;在父母面前,孩子會自在些、散漫些。教師在學生面前是教師,在自己孩子面前是父母,所以管理自己的孩子更難些。

    三是社會輿論

    教師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不可避免要承受社會輿論壓力,來自同事,來自親戚,來自朋友等等。教師群體子女中“好孩子”比較多,大家都有壓力;親戚朋友也會覺得“你是教師,孩子一定不會差”。各方壓力讓一些老師想辦法提升管理孩子的效率,嘗試的方法雖然多,但效果不一定好,教師就感覺自己孩子比學生難管。

    “過猶不及”,不應對孩子有過高要求。放鬆心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子女,以一個平常的父母與孩子交流,迴歸父母角色,就會慢慢覺得,所謂的“孩子比學生難管”,不過是自己的心魔而已。

  • 6 #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歸

    我覺得是的,我中學老師的孩子就是我們班,學習中等,他爸對他要求特別嚴,上課盯著他,一不滿意就打罵,但是學習還是搞不好。

  • 7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自己是老師就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看我們怎麼引導孩子。

    在學校,我們是老師,有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固定模式。如果這種模式帶到家裡,我估計沒啥效果,反而比你想象的要糟。

    在家裡,我們是孩子的家長,主要是陪伴孩子,引導孩子,並不存在教育孩子。你得把你在學校的說話語氣先緩和一下,把角色換掉。這樣你才能把孩子教好。

    進家門第一件事那就是先把自己變回你是孩子的媽媽,不是老師,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覺得為了孩子都可以做到。

  • 8 #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社會上很多人都羨慕教師家庭,也有很多教師子女出類拔萃,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全面發展。這樣的結果是由於教師子女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1.教師子女家庭氛圍一般更適宜孩子成長。人們經常用三句話不離本行形容職業病,教師也是正常人,也會不經意間把社會角色帶入家中,家庭話題涉及教育、學習、應對應試教育的措施等比較多,孩子耳濡目染會收到影響。而且對孩子的課外輔導及時便捷。

    2.教師子女在學校有獨特的優勢。同事之間對孩子的偏愛和關注是很自然的事情,孩子的表現隨時都會被關注和掌握,自然形成了對孩子的保護屏障,杜絕了許多對孩子不利的影響。

    3.由於上述兩方面因素,教師子女同時也有自己的苦衷:被人為貼上標籤,同學交往會有人疏離;那些對學校對教師有意見的學生也會找替罪羊。

    4.教師子女並不都能學習好,他們也有自己的成長要求,和同齡人經歷同樣的成長過程,由於貼著“教師子女”的標籤,有時承受著更大壓力。

    5.教師子女也生活在正常的普通家庭,也有一般家庭的酸甜苦辣,家庭中也會有普通人家的矛盾和問題。有些老師在單位循循善誘,回家後脫去社會角色的妝容,也會犯一般家長的錯誤;有些老師回家後依然高高在上,對孩子也是老師的口吻,指導、教導,親子關係並不和諧。

    綜上,教師家庭和其他家庭一樣,是否適宜教育孩子,家庭關係是否溫馨,因人而異,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動腦筋下功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一年級的孩子自己不會打掃衛生,讓家長打掃家長怨言多,讓學生打掃覺得殘忍,老師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