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尊者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說道文臣武將,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最近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我們對歷史人物的瞭解更加豐富具體。比如,我們知道了紀曉嵐並不是鐵齒銅牙,而是一個好色之徒。朱熹雖然是理學大家但是私生活很不檢點。海瑞為了自己清廉的名聲餓死了女兒。隨著深入的瞭解,我們對他們越發的厭惡。但是有些人我們瞭解越深入反而更加欽佩。

    1、曾國藩

    “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半的聖人,曾國藩就是那半個。他在教育,軍事,政治,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尤其是他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

    2、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雖然說心學是理學的發展,但是我感覺王陽明一定很鄙視朱熹。朱熹是空講大道理,自己不能遵守。而王陽明則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想到什麼就能做到什麼。

    3、于謙

    不是說相聲的,而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一介文人憑藉自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明軍土木堡戰敗,一天之後訊息傳回京城,總共三個關鍵詞,軍隊慘敗,皇帝被俘,京城空虛,一副亡國之相。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保住了大明王朝。

    4、張居正

    張居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改革家,他對內整治吏治,用“考成法”和“一條鞭法”使本來國庫空虛的明朝政府恢復元氣,對外重用戚繼光,李成梁,王崇古等一大批將領,解決了困擾明朝多年的東南倭寇和北方邊防。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原本接近滅亡的明朝國祚延續了六十多年。

  • 2 # 鯤鵬國學

    范蠡

    文:

    能治國,輔助勾踐滅吳!

    才有了

    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經商:

    又是真正的古今最牛逼的商人,家財萬貫!

    三散家財,又一次次富可敵國,每一次都更有錢!

    情誼方面,

    最後還不負西施所託,與西施泛舟西湖!神仙眷侶!

    有仁有義,有人說不信!我是相信的!我也很願意相信!

  • 3 # 憂傷的屹耳1

    狄仁傑,為什麼?因為他不光自己乾的好,而且在任時還物色網路扶持了一大匹接班人!我就覺得做為一個好領導,不光要自己幹得好,而且還得是伯樂!

  • 4 # 半杯餿茶

    文天祥,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又: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清乾隆曾有評語:才德兼優者,上也;其次,則以德貴,而不論其才焉……當宋之亡也,有才如呂文煥、留夢炎、葉李輩,皆背國降元,而死君事、分國難者,皆忠誠有德之士人也。然此或出於一時之憤激,奮不顧身以死殉之,後世猶仰望其丰采。若文天祥,忠誠之心不徒出於一時之激,久而彌勵,浩然之氣,與日月爭光。該志士仁人欲伸大義於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

    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第一。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籤書寧海軍節度判官。鹹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退守餘杭。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漢軍都元帥張弘範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後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於大都就義。終年47歲。 [2] 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後錄》、《正氣歌》等。

  • 5 # 茶入真知

    文臣本人最喜歡范仲淹。且不說范仲淹的政績,因為政績和政治環境相關。在這裡只說兩點。

    首先是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尤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進亦憂,退亦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范仲淹心懷天下,盡職盡責,標準合格的分內人做好分內事。與君盡臣職,與民盡官職。

    其次是范仲淹的善良與美德。傳說范仲淹曾看好一塊地想做宅舍或廟堂,自用。風水先生看後大呼這是寶地,若居此地,則後世讀書不愁,仕途不缺。范仲淹一聽,如果這塊地真的能培養出更多的讀書人和當官的,我們范家才多少子孫啊,應該讓更多的人家出更多的棟樑,服務社稷,造福百姓啊。於是,范仲淹沒有自己享用這塊宅舍,而是辦了一個學堂。這是完全的無我。

    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正真的無我,只有利他,發奮的利國利民,最值得尊敬!

  • 6 # 西風無情凋碧樹

    歷史上你最喜歡的一個文臣是誰?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蜀相》裡的幾句詩。

    在中國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湧現過無數德才兼備的能人異士。而這中間,最叫我喜歡的是三國時期的蜀相諸葛亮。

    這是因為諸葛亮不僅擁有卓越的經天緯地之才,更是有著超塵脫俗的高尚道德品行。

    論才智,一出《隆中對》,便定天下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七擒孟獲……,等等,為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不世之功。

    就是在最後身隕五丈原之際,依然預先謀劃,嚇退了司馬懿的十幾萬大軍。人稱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論品行,為報劉備知遇之恩,不辭勞苦,竭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至於劉備在臨終託孤之際說出:"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歷代還有哪個帝王能對臣下說出,廢棄自己不成器的兒子,叫臣下取而自立的話!

    這其間雖有警策臣子之意,但也足見諸葛亮的德行,在先主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對於同僚,諸葛亮心無芥蒂,起初向先主劉備力薦人稱鳳雛先生的另一名士龐統。

    後在進取西川的路上屢次提醒龐統不可輕舉妄動,然而龐統卻以為諸葛亮想跟他爭功,不聽勸誡,大意冒進。最後中了張任埋伏,身喪雒城落鳳坡!

    對於自己的家人子嗣,諸葛亮從不居功循情,管教甚嚴。曾作《誡子書》,告誡後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並曾上書後主劉禪,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

    所以他的後代,也都是忠誠死節之士,兒子諸葛瞻和孫子諸葛尚,都在後來保衛西蜀的征戰中兵敗身死。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悛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誡明也。"

    一代名相,雖因各種原因,最終沒能助主一統天下,但卻能知恩圖報,父子孫三代同心,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以身報國。

    其行其德,實為後世楷模,當青史永留其名!

  • 7 # 時雨醉翁

    張良

    他幫劉邦打下了漢家天下,報了自我被滅國的仇恨,最後還能保全自己,雖然沒能實現隱退,但沒有被當作“走狗”烹了,很不容易。

    他的身上兼有了儒家、縱橫家積極入世的一面和道家功成身退的超然。

    作為一個謀臣,劉邦評價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是很高的評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兩車的零百加速都是8秒,但一輛用了105米,另一輛用了120米,這說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