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慢慢。

    感謝邀請,我覺得韓信不造反自立為王,二分天下的原因有如下幾個,第一個韓信一開始就是漢王的屬下,他手下計程車兵一般都是知道他是劉邦的將軍,他們是劉邦的兵加入了漢軍,從歸屬感來看,他們是感覺自己還是漢王的人,只是韓信作為職業經理人來管理他們這種意思,而且再當時還是比較看重法理的,楚王項羽殺死了懷王失去了大量的楚人民心,如果韓信自立為王這也是會造成同樣的後果的。第二個原因是韓信雖然是這隻部隊的元帥,但是他並不是直接指揮每一個士兵的啊,他是透過將軍來控制訓練軍隊的,他手下的夏侯音,樊噲等人都是和劉邦一起出來的,和劉邦有過命的交情,只是因為劉邦認命韓信為元帥,加上他的才華他們才聽韓信的,最主要還是因為劉邦的命令,所以如果韓信造反這些人是肯定不會同意的,他必須得有一幫像這樣一心效忠自己的將領還有足夠的功績才能掌握這支軍隊,這並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不然只會導致他們投向劉邦,再有才華能力沒有人馬也是徒然。第三就是後勤,一支部隊不僅僅需要士兵敢站還需要後勤的,劉邦長期作戰的原因是什麼,是蕭何在後面支援啊,不是靠一人就能做到的,必須也有一個這樣的人才,還是一個道理,他必須要有一套班子,有謀臣,有後勤才能為國家,還要有攻佔土地人的支援,光靠武力是不夠的,比如說項羽,項羽都已經算是得到一些楚人的支援了,還有范增,韓信有嗎?這些都是他沒有的,三國鼎立光主帥能征善戰是遠遠不夠的,韓信也沒有一個政治家的能力,從後面他做的事情可以看出來,他是和項羽一樣的統帥,而不是政治家,打天下容易只天下難。第四就是韓信的感恩,他在項羽受到的對帶,加上劉邦的重要,這些對一個人非常重要,知遇之恩。而且他也需要考慮自立為王,千百年後的名聲。

  • 2 # 歷史麻辣鍋

    韓信是一位真正計程車。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韓信做到了。劉邦對韓信有知遇之恩。這對於韓信來說是大於天的恩德。作為那個時代,士的標準,韓信做到了。

    要知道,當時韓信在項羽的軍營裡是不受重用的。要知道一個身懷大志的人最鬱悶的就是才華得不到施展,沒有好的舞臺讓其發揮。對於韓信來說,劉邦的登臺拜將讓他感到了榮耀,也有了施展抱負的平臺。

    這就是韓信一直忠於劉邦而不自己坐擁天下的原因。

    很多人認為韓信只是劉邦的手下,怎麼有可能坐擁天下呢?其實不然。

    當時,韓信滅掉齊國後,實際力量已經可以和項羽劉邦平起平坐了。當時的天下其實是三足鼎立,而不是楚漢相爭。所以,當時項羽就派出韓信的同鄉過來勸說韓信獨立。這也是項羽一生之中最成功的預言。如果韓信立則均分天下,如果韓信不立最終必將被劉邦所害。後來果真如此。

    後來,韓信的謀士剻徹再一次勸他中立,並用張耳陳餘,勾踐文種的事項來證明情義是靠不住的。韓信再一次死心眼。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韓信錯過了兩次機會,也就是失去了坐擁天下的機會。可是,不僅僅是失去了天下,遇上劉邦這樣的小人,最終連命也失去了。

    可嘆!可惜!

    韓信是一位真正計程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在那個沒有道德俠義的亂世,他的精神讓人敬佩!

  • 3 # 君山話史

    一個人的思想高度,決定他事業的高度。

    劉邦見到秦始皇說,感嘆“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見到秦始皇是,說“彼可取而代之。”美國成功學家哈尼爾說過一句話:“在我們做什麼之前,我們必定已經是什麼了。我們只能做到我們所是的程度。”韓信的最大理想,不過拜將封侯,他從未有劉邦、項羽那種唯我獨尊的心,所以他成不了劉邦、項羽這樣的領袖。

    曾經有兩個人勸韓信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第一個是武涉,他是項羽派去的使者。他見到韓信後,一針見血地指出:如今楚、漢相爭,勝利的天平倒向哪一方,關鍵就看您了。您如果倒向漢王則漢勝,倒向楚王則楚勝。

    武涉明確指出三分天下的建議,但韓信拒絕了,理由是:當初自己投奔項羽時,只不過當了個小官,項羽對自己言不聽,計不從。漢王劉邦則推心置腹,授上將軍印,讓自己統領數萬大軍,言聽計從。漢王如此信任,自己不能背叛漢王。

    要知道韓信早年混得多差,才能理解他對劉邦的感恩之心。

    後來,齊國謀士蒯通也有類似的說辭。

    蒯通對韓信說:“我曾經學過相人之術。”韓信問“那您看我的相如何呢?”蒯通道:“您的面相,不過是封侯之相,還殺機四伏,但您的背相,貴不可言。”

    蒯通在這裡使用暗語,背暗喻背叛,只要選擇背劉邦而獨立,則貴不可言。他進一步說明:如今漢王與項王對峙,兩大勢力難分高下,進退兩難。可以說,漢王與項王兩大雄主的命運,其實是操在您的手心,您倒向哪一方,哪一方便能取得勝利。如今最好的計謀,就是與劉、項三分天下,鼎足而立。這是天賜良機,如果不好好把握,必會帶來禍害,請認真考慮。

    在軍事上有決斷力的韓信,在政治上卻優柔寡斷,他的回答是:“漢王待我恩重如山,我怎麼能見利背義呢?”

    在韓信看來,自己為劉邦打下大半個江山,戰功卓著,劉邦怎麼可能奪走自己的地盤呢?自己感恩劉邦,劉邦也要感恩自己呀,感恩是相互的,不是嗎?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後來韓信以生命的代價,才明白古老格言中所包含的真理。

  • 4 # 舜日堯天

    韓信為六國餘孽,周武王之後的姬姓後裔。韓與周均為秦滅,故韓氏無再受命之天數!

    而劉邦為古聖帝唐堯之後!有赤帝子之天意!

  • 5 # 鄠邑戶縣農業鄉土生活

    韓信無帝王之術,只是單純軍事天才!劉邦離了韓信還會有其他大將!劉邦能發現重用人才!韓信反了劉邦,英布就是例子!

  • 6 # 更生100

    在封建帝王時代,皇權至上,不管是歷朝歷代他都一套限制下級的措施,只在內憂外患,民不療生的情形下才有可能改朝換代的情況。

  • 7 # 前史今談

    我認為韓信不能當皇帝是必然的,這一點可以從一件史事上來分析。

    這件史事是當年項羽的部將龍且被韓信擊敗殺死,讓項羽感覺局勢有變,於是派手下武涉來勸已經被封齊王的韓信不要再繼續幫劉邦,還讓他自立為王和項羽、劉邦三分天下。

    這是韓信的機會,但是韓信卻酸溜溜回復武涉自己當時在項羽手下是多麼不被重用,而現在劉邦是多麼多麼信任自己,還說自己永不叛漢。

    武涉無功而返後,齊人蒯通又來以相面之術勸說韓信,認為他功高蓋主現在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了。

    韓信聽完他的話仍不為所動堅持劉邦對自己有大恩,不肯叛漢。蒯通不死心過了幾天又來獻計。

    韓信聽完蒯通的又一番言論後還是覺得劉邦對自己有大恩不會來奪自己的地盤,並且自己已經成為了齊王不再是當年那個連飯都吃不起的流浪漢,如果劉邦真的來奪他也有實力一爭高下,於是對蒯通的說法不以為然。

    從這件史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已經成為諸侯王的韓信依然沒有從那個流浪漢的角色轉變過來,在他的心裡對讓自己稱王的劉邦有著感恩之心,這種想法讓韓信享受現有的權力之時又不願和劉邦作戰。

    甚至後來有人誣告韓信謀反,劉邦和各路諸侯王兵臨城下之時,韓信卻還是想著自己無罪不肯起兵,等到劉邦把他拿下奪了他的兵權後才後悔莫及。

    韓信雖然是國士無雙,但是他卻不是執一劍便可天下無敵,沒有了兵權任他有通天徹地之能也無可奈何。

    在韓信人生的最後階段,本來正在準備反叛的韓信,在蕭何用計下得知了自己的外援陳豨已被平叛後,竟然還不肯破釜沉舟,反而還要進宮去喝慶功酒。

    可能韓信那個時候還是覺得自己雖然被改封為淮陰侯,但還是比流浪漢要好。 所以他才在得知了自己密謀造反的陳豨被平叛後選擇進宮喝慶功酒,而不是率領自己的手下魚死網破。這也導致了他被殺死在長樂宮的鐘室之中。

    可以說韓信對他流浪漢時期的害怕和感念劉邦對他的大恩才導致了他不能統一天下,當上皇帝。

    關注前史今說,在帶您領略歷史趣味性的同時不失歷史真實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些人只喝純糧白酒?